书城社会科学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4364500000205

第205章

第四卷第二章第十节《周易》为何成为“五经”之首

开心一刻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匠人们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成书。

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当时所阅读的大多都是这样的竹简。相传孔子读书非常刻苦,他涉猎广泛,读书时非常刻苦,不知疲倦。

有一次,孔子得到了一部书,他对书中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于是花费了很多精力认真阅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之后,他又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也为了给弟子讲解其中的深奥内容,他又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直到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然而,即使读书到了这种地步,孔子还是说:“只有让我多活几年,我或许才能完全掌握这本书的文与质。”

这个典故便是成语“韦编三绝”的出处,而这本让孔子都为之着迷的书,便是儒家经典之首——《周易》。

开心学国学

《周易》,从狭义上讲也就是《易经》,它是一本远古的卜筮之书,相传其最早的作者是伏羲。神秘的祭祀文化几乎是所有文明起源时期必不可少的重要传统。在中国古代,掌握着占卜文化的祭司被称为巫史。严格来说,巫与史之间是有区别的,但擅长卜筮是共通的,所以,《易经》可以看做是巫史文化的传承。

关于其作者也有不同的说法,《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曾写下六十四卦系的卦辞,所以古人也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由于该书成书很早,且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所以书中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易经》本是卜筮之书,讲的是理、象、数、占。虽然不论是形式还是方法,看上去都像是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其内涵并不仅仅限于占卜,《易经》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而古人也正是运用阴阳的相互作用预测信息,这也反映了古代人民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此外,《易经》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思想与儒家倡导的观念不谋而合,所以孔子对《易经》一书大为赞赏,不仅反复阅读,甚至还专门研究、解说并演绎《易经》,以孔子的学说为基础,经后学之手,终成《易传》。

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屡遇灾祸而不倾,历尽劫难而不覆,也正是源于《周易》中所倡导的自强不息、刚柔相济的品质。华夏精神之脉代代相承,从孔子“赞易”后,《周易》就成了儒家最权威的五部经书之一,并渐渐成为“五经”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