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4364500000254

第254章

第四卷第八章第四节 畸形发展的宦官制度

开心一刻

“太监”等于“宦官”的说法并不准确。

唐代时,太监本是官职。古人常将“太”字写作“大”字,“大监”也写作“太监”。各种官府的主管都称“太监”,其下有少监、监丞。《辽史?百官志》载,辽代南面官诸“监”职名中,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元代的机构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统管的二十四衙门中专称某某太监,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清设总管太监为宦官首领,隶属于内务府。

也就是说,在元代之前,“太监”一词与宦官毫无关系。到明代,“太监”一词开始与上层宦官有所联系。清代以后,太监与宦官才成为同义语。

开心学国学

宦官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宦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

宦官指的是经过阉割、失去正常性能力后进入皇宫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男性官员。史书上对宦官称谓很多,如以曾经阉割称为阉宦、刑臣,以任职宫中称为内侍、中官,以官职称为军容、太监,以服饰称为貂,尊之为公,贬之为宦孽等。

宦官制度始于周代,《周礼》中对带有各种职衔的宦官的人数、职掌已有明确记载。但是这时宦官人数不多,是家臣的一部分,地位比较低贱。秦汉时,宦官制度不断强化,皇帝对宦官的任使已越出宫内范围,正式进入政治领域。例如,秦朝的著名宦官赵高曾任中丞相,势力足以总揽朝政,甚至策动废立。

到了明朝,皇权空前膨胀,宦官制度也发展到了顶点,其机构的庞杂、人员的冗滥,成为历史上罕见的现象。受到皇帝器重的宦官甚至可以代替皇帝批阅奏章,实际权力已经凌驾于内阁首辅之上,一些野心膨胀的宦官甚至逐渐掌握了朝廷中的实权,使皇帝成为自己的傀儡。大宦官刘瑾曾称“立皇帝”,魏忠贤也曾以“九千岁”自称,他们的势力威胁到了皇权,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宦官专政的局面,也使中国古代政治一度进入最黑暗的时期。这源于宦官们由于生理畸形而导致的心理失衡,他们总是要最大限度地攫取权力和财富,以填补自己内心的自卑,寻求平衡。这些宦官是皇帝近身的奴才,往往能够得到帝王的宠爱,并且不受监察,所以一旦宦官擅权,其危害往往比官员策反为祸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