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理学
43651000000045

第45章 盐类及调节酸碱平衡药

“学习目标”

1、知道氯化钠、氯化钾、钙盐、碳酸氢钠、乳酸钠的作用和不良反应2、学会正确选择应用氯化钠、氯化钾、钙盐、碳酸氢钠、乳酸钠。3、能说出复方盐类及酸碱平衡调节药的组成。

“相关知识链接”

正常成人血浆(HCO3)参考值为24mmol/L,(H2CO3)为l。2mmOI/L,二者比值为20/l,血浆pH值为7.4(H加浓度为40nmol/L),正常范围为7.36~7.44(H加浓度为44至36nmol/L)。若血浆(HCO3)/(H2CO3)比值<20/l,pH<7.36,则表明有酸中毒;若比值>20/l,PH>7.44,则表明有碱中毒,这些情况称为酸碱平衡失调,它是多种疾病和病理过程的继发改变,可使病情加重,严重酸、碱中毒可导致病人死亡。

“摘要”

盐类是人体的组成成分,人体需要的盐类主要有钠、钾、氯、钙等营养物质。它们有的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有的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例如,钠跟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体内酸碱平衡等有关;氯对形成胃酸、维持渗透压起重要作用;钾对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起主导作用,并参与糖及蛋白质的代谢。本章介绍的盐类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调节酸碱平衡药有:碳酸氢钠、乳酸钠和氯化铵。

第一节 盐类

氯化钠(sodium chloride)

“作用与临床应用”

血液中氯化钠正常值为136~145mol/L,正常人体内钠量平均为150g。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重要成分,钠还以碳酸氢钠的形式构成体液缓冲液中的缓冲碱。丢钠过多,可发生低钠综合征,表现为全身虚弱、精神怠倦、表情淡漠,严重时可发生肌肉痉挛,以致昏迷、死亡。钠主要在胃肠道吸收,经肾排泄,少部分由汗液排出。正常人每日需摄取氯化钠约10~15g。临床上用于(1)手术后禁食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急性胰腺炎需禁食的病人和长期厌食者,可适当补充生理盐水和高渗氯化钠(3%~5%)溶液,以预防和纠正低钠综合征;(2)频繁呕吐、严重腹泻或服利尿剂后大量排尿的病人,钠丢失过多,应及时补充;(3)脱水或休克时,应输入适量氯化钠溶液,增加血容量起到扩容作用;(4)生理盐水可用于眼外伤,眼内有异物时冲洗眼睛,也可用于冲洗伤口。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可引起高氯性酸中毒及高钠血症。用药时应注意(1)输入高渗氯化钠溶液时,滴速宜缓慢,输入量每小时不能大于100ml。(2)注意观察有否高血钠症状,如出现应立即停止静滴并及时报告医生。(3)监测血钾、钠、氯的浓度,测尿比重若大于1.020、血清钠大于146mmol/L时应立即报告医生。

“注意事项”

禁用于肺水肿,慎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肾炎、肝硬化腹水及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制剂与用法”

注射剂:100ml:0.9%(生理盐水)、250ml:0.9%;10ml:10%(浓氯化钠注射液),临用前稀释。静脉滴注:用量与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

氯化钾(potassium chloride)

“作用与临床应用”

钾是细胞内最重要的阳离子,浓度约为140~160mmol/L,为人体血浆中钾浓度的25倍,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重要成分;钾离子与细胞外的氢离子交换,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钾参与多种新陈代谢过程,与糖原和蛋白质合成有密切关系;钾是维持神经和肌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物质基础。成人每日需钾2~3g,血浆中钾离子浓度3.5~5.5mmol/L,儿童血中浓度可达5.6mmol/L。钾从胃肠道吸收,由肾排泄。当钾摄取不足、排出量增多或体内分布异常时,均可产生低钾血症。表现为四肢无力、软瘫、腱反应减退或消失,重则心律失常、肠麻痹,恶心、呕吐等,严重可致心跳骤停或呼吸麻痹而致死。高钾血症会引发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严重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长期应用排钾利尿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所引起的低钾血症,也可用于强心苷中毒引起的阵发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有传导阻滞者禁用钾盐。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口服对胃肠道刺激性大;滴速过快可引起局部剧痛,且可抑制心肌,甚至心脏停搏而死亡,故速度宜慢;静脉滴注时勿漏出血管外,否则可致局部组织坏死;大剂量静滴青霉素G钾盐时,应注意观察血钾浓度。

“注意事项”

氯化钾禁止用于胃功能严重减退、挤压综合征和术后未排尿、脱水、休克或尿量小于50ml/h者,因为在上述情况下钾排出较慢或减少,血钾过高时应忌用;口服片剂对胃肠刺激性强,可引起上腹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甚至胃、十二指肠溃疡坏死,最好用10%水溶液稀释后服用,餐后服用更好。本药严禁静脉注射。静滴亦需缓慢,一般滴速每小时不超过1g。常用葡萄糖或糖盐水稀释成0.2%~0.4%浓度。若输液速度过快,血钾浓度短时间内会显着上升,可抑制心肌,甚至引起心脏骤停。

“制剂与用法”

注射剂;1g/ml。一次1~1.5g,用5%~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后缓慢静滴(每小时不宜超过1g);片剂:025g、0.5g。一次1g,一日3次。

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

“作用与临床应用”

钙为维持人体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细胞膜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正常功能的必需物,其作为许多酶促反应的重要激活剂,对神经冲动传递、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等许多生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治疗因钙过低所致的手足抽搐、肠绞痛、肾绞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软骨症,也可作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钙盐的补充。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本品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若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剧烈疼痛或组织坏死,可用0.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静滴进全身发热感,若静滴速成度过快或浓度过高可引起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钙剂能增强强心苷对心脏的毒性,故服用强心苷期间禁用钙剂。禁用茶水送服钙片,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第二节 调节酸碱平衡药

一、碱化剂

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

“作用和临床应用”

1、碳酸氢钠为弱碱性药物,能直接增加机体的碱储备,使血浆中HCO3-浓度升高,中和H+,从而纠正酸中毒。主要用于治疗代谢性酸中毒2、治疗高血钾碱化细胞外液,使血清钾离子转入细胞内而降低血清钾浓度。3、辅助用药碱化尿液,可减少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加速巴比妥类等弱酸性药物排出,增强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对尿路感染的疗效。4、其他局部洗胃及用于口腔或阴道真菌感染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作全静脉内营养成分及配制透析液。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本品服用过量可产生碱血症,引起厌食、腹痛、恶心、呕吐、烦躁、抽搐、呼吸抑制且可加重水钠潴留和缺钾等。本品呈弱碱性,注射时切勿漏出血管外,治疗酸中毒进,须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呼吸困难缓解或呼吸加深加快须停药。

“注意事项”

忌与酸性药物配伍。

“制剂与用法”

注射剂:20ml:5%。静脉滴注:剂量视病情需要而定。片剂:0.3g、0.5g。一次0.5-1g,一日三次,餐前服。

乳酸钠(sodium lactate)

“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药进入体内,在有氧条件下经肝脏乳酸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丙酮酸,再经三羧循环氧化脱羧形成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碳酸氢离子,具有纠正酸中毒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代谢性酸中毒,也可用于治疗高血钾症或某些药物或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等过量所致心律失常伴酸血症。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注意事项”

由于本药经肝脏代谢才发挥疗效,作用缓慢,因而肝功能衰竭、休克时禁用。

“制剂与用法”

注射剂:2.24g/20ml、5.6g/50ml。用5倍量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

酸化剂氯化铵(ammonium chloride)

“作用和临床应用”

药物进入体内,铵离子迅速经肝代谢形成尿素并很快由尿排出,而氯离子与氢离子则结合形成盐酸,可中和体内过量的碱储备,起到纠正代谢性碱中毒的作用。多数代谢性碱血症只需静滴生理盐水即可纠正,重度碱血症,可口服或静滴适量氯化铵。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可致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症状;过量应用可致高氯性酸血症,引起呼吸加强和血液CO2张力的下降;静滴过快,可引起惊厥和呼吸停止。

“注意事项”

静滴时需稀释成等渗溶液(约0.9%)方可使用。肝硬化伴代谢性碱血症或心力衰竭时禁用。肝功不全时,铵离子转变为尿素发生障碍,易发生氨中毒。肾功不全时会增加血中非蛋白氯,而导致高氯性酸血症。大量服用氯化铵可致胃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胃痛等。为减轻对胃的刺激,片剂宜用水溶解后再服,溃疡病患者禁用。

“制剂与用法”

注射剂:500ml:1%。静脉滴注:剂量视病情需要而定。片剂:0.3g/片,祛痰每次0.3g~0.6g,3次/日,用于呼吸道炎症初期或痰不易咳出等情况。重度代谢性碱中毒口服氯化铵片剂每次1g~2g,3次/日,或将20%氯化铵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常配成0.9%等渗液)静脉滴注,于2~4h内滴完,常需根据临床表现酌情用量。

“师生互动”

讨论并计算: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时补充碱量可用下式计算:补充碱(mmol)=(正常CO2CP-测定CO2CP)×体重(kg)×0.2.临床上可先补给计算量的1/2~1/3,再结合症状及血液化验结果,调整补碱量。在纠正酸中毒时,要注意补钾。

“小结”

氯化钠临床上用于手术后禁食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急性胰腺炎需禁食的病人和长期厌食者;频繁呕吐、严重腹泻或服利尿剂后大量排尿的病人;脱水或休克时,应输入适量氯化钠溶液,增加血容量起到扩容作用;用于眼外伤,眼内有异物时冲洗眼睛,也可用于冲洗伤口。氯化钾主要用于防治严重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长期应用排钾利尿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所引起的低钾血症。碳酸氢钠为弱碱性药物,能直接增加机体的碱储备,使血浆中HCO3-浓度升高,中和H+,从而纠正酸中毒。主要用于治疗代谢性酸中毒,也可用于治疗高血钾症或某些药物或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等过量所致心律失常伴酸血症。在应用中注意测定血中氯、钠、钾浓度。

彭仁慧田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