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求医不如求己:心理健康篇
43718000000039

第39章 克服社交障碍,构建和谐人际(6)

实际上,大凡总是希望他人得到改变的人,都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嫁接到别人身上,而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还以为自己做得没有什么不对。

有一个学生,经常抱怨班里某人特别讨厌,总喜欢跟他比,影响了他的学习。这天,听他抱怨的人问他,“你喜欢吃苹果吗?”学生愕然,但还是回答“不喜欢,但喜欢吃雪梨”。

“你不喜欢吃苹果?”

“对。”

“那有没有人喜欢吃苹果?”

“当然有!”

“那你不喜欢吃苹果是苹果的错吗?”

学生笑着回答:“当然不是!”

“那你不喜欢他是他的错吗?”

“你喜欢吃雪梨?”

“对!”

“如果你的好友来了,你会请他吃吗?”

“会啊!”

“你怎么知道他爱吃呢?”

子非鱼,安知鱼乎?你只是你自己,代表不了别人,怎么知道别人同意改变呢?处心积虑地去改变别人,却不遂己愿,导致喋喋不休地抱怨,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才会转变行为方式。遇事时不再只想着改变别人,而是考虑如何改变自己。

著名的职业咨询顾问、培训专家约翰·米勒在一次演讲后,一位嘉世腾(专门制作纪念章和纪念册的公司)的中层经理走过去跟他聊天。

她说:“我在分公司担任经理时,有一位属下几乎没法管理,我们处得糟透了。因此当他调到其他地区的另一个营业点时,我如释重负。”

“后来过了几年,我们碰巧又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而且我又成了他的上司。不过这次情况大不相同了。”

“我们处得很好,沟通顺畅,而且在各种项目计划上合作得非常好。于是我问自己:‘他什么时候改变的?’结果我发现,改变的不是他,而是我!”

约翰·米勒问:“你怎么改变的?”

她说:“我不再试图改变他!”

不试图改变别人,本质上就是自己的一种改变。一旦放弃改变别人,局面将得到彻底改变。分歧取消了,沟通顺畅了,心情愉快了,何乐而不为呢?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

在社交活动中,有一种心理状况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障碍,就是自我封闭。这种心理状态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须进行的一些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

自我封闭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一些挫折有关。当人们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就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当人们抗挫折的能力较差,焦虑越积越多时,人们就会对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最后他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以降低挫折感。有封闭心态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这种人的突出特征就是有孤独感。

自我封闭心理与人格发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关系。在少年时代,如果父母管教太严,或根本不管教,少年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他们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愿外出活动。

到了青年时期,同一性危机是导致自我封闭心理的重要原因。该危机是指青年企图重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产生的自我意识的混乱,即青年人欲向各种社会角色学习技能与为人处世策略而不成功。因为如果青年人没有掌握这些技能与策略,就说明他没有获得生活自信心以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他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在社会中该担任什么角色,如何与他人相处。于是,他就没有那种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只能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愿与别人有密切的往来。

人到中年,这种社会角色就会发生转变。对中年人来说,如果这个人不能关心和爱护下一代,为下一代(包括整个家庭成员)提供物质与精神财富,那他就是一个自我关注型的人。自我关注型的人只关心自己,不与他人来往,他们也可能因自我评价低而耻于与人交往。对老年人来说,丧偶丧子的打击,很容易使他心灰意懒,精神恍惚,对生活失去信心。在这种种的状况下,他就很容易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天地里,没有精力去与他人交往。

首先,有自我封闭心理的人表现出来的就是不愿结婚。大龄男人不成家,多是不愿意承担建立家庭、养育子女的责任。大龄女人不出嫁,多是在期待出现理想中的佳偶。他们或者回避现实,或者期望过高而自我封闭。

其次,就是对社会产生恐惧。性格内向者尤其容易发生这种事情。性格内向者大多幼年时期受到过多的保护或欺辱,他们内心比较脆弱,缺乏自信心,因此非常害怕到公开场合去,在生人面前常常语无伦次、手足无措。

再次,就是这种人非常喜欢自责。有些人因生活中曾经犯过一些“小错误”,就自责自贬,看不起自己,甚至辱骂、讨厌、摒弃自己,总觉得别人都在责怪自己。于是就深居简出,把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

最后,就是这种人总是对自己进行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比如说有些人十分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总是希望自己长相出众却又觉得自己长得丑。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使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别人的目光,最后干脆拒绝与人来往。

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个人与社会的交流,没有这种交流便会使人认知狭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终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因此,一定要对这种封闭心理进行及时的调节。自我封闭心理的自我调节,具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要自我调节,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封闭心理的人的心理意识已经极其沉闷了。因此,要有很好的策略,以下所列的这几种方法能够成功地开启你的心扉。

首先,要乐于接受自己。学会将成功归于自己,把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其次,必须切实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需要走向社会,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需要提高对社会交往与开放自我的认识。交往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机能逐步提高并得到完善;交往能使人的思想观念保持新陈代谢;交往能丰富人的情感,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决定于开放自我、表现自我的程度。要想发展,就要把自己向交往对象开放。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让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

最后,学习运用精神转移法来进行自我调节。将过分关注自我的精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以减轻心理压力。如练字、作画、唱歌、练琴等。自我封闭其实就是过分关注自己,学习了某种技能,学会了某种本领,注意力就不会总集中在自己身上,慢慢地就会提高自信心,就会与他人正常接触了。

自我封闭者要敢于正视现实,勇敢地介入社会生活,找机会多接触和了解外人,扩大与外界的交往。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自我封闭者只要勇敢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勇敢地向社会迈出自己的脚,去拥抱这个社会,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回报给你五光十色的美丽。

打碎自闭的枷锁

自我封闭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指个体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愿与他人来往的行为。

自我封闭心理的内在特点如下:

①普遍性。即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可能产生。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性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子女成家居外)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

②非沟通性。正常人都有相互交往的需求,而有封闭心态的人则不愿与人交往,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往往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达情感和志向。

③逃避性。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具有这种异常心理的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自我封闭阻隔了个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使人认知狭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终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因此应尽快调整自我封闭的心态。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小时候是一个非常勇敢而又活泼的小女孩儿,她喜欢体育,常常一个人倒吊在单杠上直到鼻子流出血来。她喜欢上语文课,国文课本一发下来,她只要大声朗读一遍,便能够熟练地掌握其中的内容,有一次她甚至跑到老师那里,很轻蔑地批评说:“国文课本编得太浅,怎么能把小学生当傻瓜一样对待呢?”

三毛12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台北最好的女子中学——台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在初一时,三毛的学习成绩还行,到了初二,数学成绩一直滑坡,几次小考中最高分才得50分,三毛很有些自卑心理。

然而一向好强的三毛发现了一个考高分的窍门。她发现每次老师出小考题,都是从课本后面的习题中选出来的。于是三毛每到临考,都把后面的习题背熟。因为三毛记忆力好,所以她能将那些习题背得滚瓜烂熟。这样,一连六次小考,三毛都得了100分。老师对此很是怀疑,他决定要单独测试一下三毛。

一天,老师将三毛叫进办公室,将一张准备好的数学卷子交给三毛,限她十分钟内完成。由于题目难度很大,三毛得了零分,老师对她很是不满。

接着,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羞辱了三毛。这位数学老师,拿起蘸着饱饱墨汁的毛笔,叫她立正,非常恶毒地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老师用毛笔在三毛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它们流下来,顺着三毛紧紧抿住的嘴唇,渗到她的嘴巴里。

老师又让三毛转过身去面对全班同学,全班同学哄笑不止。然而老师并没有就此罢手,他又命令三毛到教室外面,在大楼的走廊里走一圈再回来,三毛不敢违背,只有一步一步艰难地将漫长的走廊走完。

这件事情使三毛丢了丑,她也没有及时调整过来,于是开始逃学,当父母鼓励她正视现实鼓起勇气再去学校时,她坚决地说“不”,并且自此开始休学在家。

休学在家的日子里,三毛仍然不能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来,当家里人一起吃饭时,姐姐弟弟不免要说些学校的事,这令她极其痛苦,以后连吃饭都躲在自己的小屋,不肯出来见人了,就这样,三毛患上了少年自闭症。

对于12岁时的丢丑事件念念不忘使三毛产生了不好的性格,长大成人的三毛深知这样的性格会是自己成功路上的拦路虎。为此,她独自一人远赴欧洲,游历非洲,主动创造条件改变自己不健康的个性。正是因为她对自己个性的主动改造才使她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成功。

忘却也是一种能力,对于一些不愉快的事,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一些没有意义的琐事,我们就应该及时的忘掉。对于丢丑的事件,我们更要及时遗忘,别把它放在心上,影响自己的个性发展与完善。

自闭的人常常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不足,他们的结论是: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做得更好,因此放弃了努力,并常常指责自己。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自己矮人一头,索性关闭交往的大门,成为孤家寡人。

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闭的泥潭,他能找到一万个理由说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别人,比如:我个矮、我长得黑、我眼睛小、我不苗条、我嘴大、我有口音、我汗毛太多、我父母没地位、我学历太低、我职务不高、我受过处分、我有病、乃至我不会吃西餐,等等,可以找到无数种理由让自己自闭。由于自闭而焦虑,于是注意力分散了,从而破坏了自己的成功,导致失败。失败——自闭——焦虑——分散注意力——失败,这就是自闭者制造的恶性循环。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在人际交往中除了封闭自己以外,就有可能会奴颜婢膝,低三下四。

一个人如果自闭,他不仅不敢有远大的目标,同时他将永远不会出类拔萃。自闭是麻痹药,自闭是落后丹,自闭是自杀的剧毒品!而驱赶自闭的良药是接受自信心训练,建立自信。

嫉妨并非无药可救

有人说,女人是嫉妒的动物。

的确,有些女人总喜欢与人攀比,仿佛别人的风光是她心头的痛,别人的得意之时就是她深感挫败之日,久而久之,心态失衡,心灵扭曲,烦恼丛生。

嫉妒往往是和心胸狭隘、缺乏修养联系在一起的。心胸狭隘的女人会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产生嫉妒心理,别人任何比她强的方面都成了她嫉妒的缘起。缺乏修养的人会将嫉妒心理转化成消极的嫉妒行为,严重地破坏人际关系。

有一位才貌出众的女歌唱演员,因嫉妒心太强,常常为别人的成功而揪心,为别人的进步而痛苦,看见同事们提了职,当了先进,心里便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强烈的嫉妒心不但影响了她才能的发挥,而且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起来。她只好去找她的爷爷为她美容。爷爷是个著名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说:“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嫉妒,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一个成功者首先是同自己争胜,不断地超越自己已有的成绩。那些有经验的体育教练,总是鼓励队员们,好好按照自己的标准,赛出自己最好的成绩。前面提到的那位歌唱演员,经爷爷的指点,不再“关心”别人的长长短短,不再让别人来左右自己的情绪,一门心思地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团里有人获了奖,她用赞赏的态度对待,送去掌声,送去鲜花;团里有人当了先进或升了职,她同样用赞赏的态度说:“祝贺你成功!”、“我真为你高兴!”她真诚地欣赏别人,虚心向别人学习,不到三年工夫,便成了团里的台柱子,还获得了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三等奖。原先僵硬多皱的面孔,从此变得既灿烂又美丽。

嫉妒并非无药可救。伯特兰·罗素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赢人先赢己,你赢了自己,那么你就先赢了一半。不要让嫉妒成为毒蛇,咬噬你原本美好的心灵。

1.调整你的心态

嫉妒是由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旦有了嫉妒的心态,只要能对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做必要的调整,从另一个角度全面审视,便会发现自己对别人的嫉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对别人的嫉妒,实际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

2.客观评价自己

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做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3.用快乐之药来治疗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