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求医不如求己:心理健康篇
43718000000041

第41章 克服社交障碍,构建和谐人际(8)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是女强人也好,是“女人味”也罢,做一个原始的自己才是最好。阿秀看不得别人的“女人味”强过自己,所以才会导致自己拥有“怪人味”,让人觉得虚假、做作和不真实。阿秀在听到同事说她没有女人味时心里不舒服,这是潜意识里的攀比,当她把这种想法付诸于行动时,就从潜意识发展为显意识。这种显意识的攀比往往会成为自信的打击石。比如阿秀“装”出来的“女人味”不被别人接受时,就会给她内心带来一种不小的冲击。如果内心的承受力强,冲击不会侵入影响生活;如果内心承受力弱,冲击就会乘虚而入,影响个人生活。内心承受力强的人是有自信心的人,而内心承受力弱的人则是有些自卑的人。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时,对于一个漂亮的女人,男人的回头率自然不用多说,少数女人也会两眼“放光”地看一看,然后回头再看看自己。积极开朗的女人会这么说:“她也不过如此”;有些自卑的女人也许会说:“真好看,比我好”。由此可见,攀比有它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积极的一方面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一种向上的动力,以别人为榜样努力奋斗,以达到他人那样的水平;消极的一方面则会影响个人的生活,给心理造成一种压力的存在——别人为什么能成功,而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情绪总是陷在一种自责状态里,时间长了就会给心灵的天空罩上一层难以抹去的自卑的阴影。

所以,认清自己的“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认清自己的比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那就是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而不是去选择别人。如果为了面子而“这山望着那山高”,盲目与别人攀比,只会贻误个人的发展前途。

如何克服攀比心理?

首先,要拓宽心理容量。多想些别人的好处,少想些别人的坏处,不要为一点琐事就感情用事,以避免作出错误的决定和发生意外的行为。

其次,要培养健康的好胜心。在工作中争上游、不服输是好事,但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分析自己的条件和基础,一味地坚持不服输,那就太盲目、大固执了。

第三,要消除与己、与人过不去的心理。遇到挫折或失败,在气头上的时候不要头脑发热,应该想开些,抛弃埋怨和憎恨,消除报复思想。

第四,要全面地、客观地、现实地、实事求是地审视自己和对待自己,就会大大减少攀比心理的基础,免得招惹许多麻烦的事情。

摆脱虚荣的奴役

虚荣心是20世纪末过渡到下一个世纪间,最顽强也最类似艾滋病的痼疾。因为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虚荣;一个人的失败也和虚荣有关;一个人的踏踏实实的生活也会受到虚荣的侵袭……人类为虚荣所奴役,人类在逐渐成为虚荣的奴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类心中永远的痼疾。如果想摆脱它的纠缠,唯一的出路就是远离虚荣,不要成为它的奴隶。

也许从某个角度来看,虚荣仿佛是一种聪明,但从长远看,虚荣实际是一种愚蠢。虚荣的人常有小狡黠,却缺乏大智慧;虚荣的人不一定少机敏,却一定缺远见;虚荣的人是金钱的俘虏,虚荣的人是权力的俘虏。如果一个人的虚荣心太强,那么他就会变得虚伪,变得堕落,变得不近人情。

古语曾说:“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虚荣者如“下士”,其“名”是一种“窃”。这样的人往往容易轻浮,轻浮之后便容易受骗,受骗之后就容易受伤,受伤之后就会沉沦。世间人物,许多沉沦者其初衷都始于虚荣。虚荣就像是一个绮丽的梦,当你在梦中的时候,仿佛拥有了许多,当梦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既然如此,与其去拥抱一个空空的梦,还不如去把握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综观社会,那些口口声声谈装扮、标榜个性的人却多半是穿着路边小摊上的衣服,每个人都像穿制服似的,并无什么特色可言,就好像打着宣传广告说“我崇尚流行”,而实际上却没有自我一般,如此的流行,便意味着盲目和浪费,更是一种被潮流牵着走的麻木。这样说并不是排斥创造流行。毫无疑问,创造流行使之蔚为风尚,是社会财源的可观,也是推进其进步的动力。但是追随流行者,花钱必定形同流水,不能自控。因流行如世界不断向前转,追随者必须不断跟进,这样才会被尊为引领世界潮流者,孰不知在潮流的光环效应下,追随者的钱袋也早已空空。做潮流者风光一时,却是在无形的虚荣中被其渐渐踩在脚下,不得翻身。话虽如此,但也不乏一些在虚荣的压迫下而成功者。

英国的乐坛巨匠最初的披头士本意不在模仿,他们所企盼的是摇滚乐能成为旷世之音。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们的披肩长发竟也成为时尚注目的焦点,甚至为英国赚进大量的外汇。他们的流行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他们对音乐的狂热和不同流俗的胆量,不同于一味地模仿,故能致富。但是这样的胆量实在是寥寥无几。一个虚荣心重的人,所欲求的东西,莫过于名不副实的荣誉,所畏惧的东西,莫过于突如其来的羞辱。因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时地活在恐惧中,经常没有安全感,不满足。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不如说是自以为出类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骗、诡诈的手段,使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问题是虚荣心是一股强烈的欲望,欲望是不会满足的。因此,人也在这种不满足中不知不觉地沦落为虚荣的奴隶。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虚荣的奴役呢?

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崇高,对低级庸俗的事物就越不会注意。对荣誉要有正确的认识。我国古代诗人屈原说;“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假。”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正常的,但这种尊重的基础是自己有所作为,而并非无所作为、弄虚作假,否则,即令眼下得到尊重,终有一天也会露出马脚的。

2.要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包括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清晰的认识。过高估计自己的长处,实际生活中达不到;过低估计自己的短处,实际生活又难以尽免,都会产生虚荣的做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短处,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虚荣心的基础就会大大削弱,许多麻烦的事情就能避免。

3.不必计较别人的议论。

有些人好虚荣主要不是在于争到非分的殊荣,而是在于避免某种非议。例如一些人铺张浪费办婚事就是一例。有些人说:“我也不想摆阔,但不这样不行,人言可畏啊!”其实,对“人言”也要分析,对于错误的人言,吹过去就是了,到头来,正确的人言总要占上风,我们的行为就会显示真正的价值,而获得真正的荣誉。

让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武器,去战胜虚荣,摆脱虚荣吧!

虚荣就像穿在身上一件华美的外衣。每个人都想表现出它的荣耀,那么这种表现的欲望便成为心中一个美丽的陷阱。人也很容易自己掉到自己设置的陷阱里面去。通常这个陷阱都是由虚荣建造而成的。只要随便给我们一点虚荣,我们便会漫无目的地撞来撞去,明明知道自己的举动不会有任何实质的意义,也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但还是忍不住地想要去表现一番。也许只是想证明给别人:我是个重要的人。比如,一个人总是喜欢说自己很忙,一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什么厂子开张讲话,什么出席表彰会致辞,什么项目签字,什么颁奖、授旗、挂牌儿等,一些繁琐小事却忙得不可开交,其实质却是为了表现自己,显示自己。

身为教师,杨女士平时很注意自己的服饰。她经常更换一身身新颖的时装,在组内教师中讲服装很贵,是某某朋友从大城市给买来的。有时候颈上戴着金项链,手上戴着两枚戒指,她便向教师讲述这些饰物的价值。每当听到有人说这些东西好时,她就会兴高采烈,激动不已。如果有人表现得不太在意,或没有称赞,她就会很扫兴,说你太不懂生活。组内和学校有什么活动,她都争着去,如果没有得到批准,她就会很生气。她唱一首歌,参加一次演讲,或讲了一堂观摩课,也都会到处征求别人的意见,见到老师就问感觉怎么样。她非常愿意听人们赞赏她的话。如果有的老师指出几点她自身的不足,她便会找一大堆理由为自己辩解。尽管她对同事都很热情,同事有什么事她都肯帮忙,但是,人际关系却始终不好,在各种评比中她的得票率始终很低,她自己也很恼火。

杨女士这些行为是一种虚荣的表现行为。自古虚荣心就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借用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赢得别人的注意和赞扬。对于虚荣心,我们很难说清它的对与错,但很多严重的错误都因虚荣心产生。虚荣心作为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是普遍存在的。它有双重作用,如果正确利用虚荣心,使它同上进心结合在一起,会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如果一味地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被虚荣牵着鼻子走,就会深受其害,给工作和人际关系带来消极影响。虚荣的人往往“死要面子活受罪”,喜欢炫耀自己一切能赢得别人赞赏的东西和事物,从而借以抬高自己。这样的人往往容易陷入一种追求不真实荣誉的心理,缺乏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