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求医不如求己:心理健康篇
43718000000054

第54章 突破困境,不轻言放弃(4)

在驱除了自怨自艾这种不良心理之后,接下去你要做的,是找出生活、工作中能适合自己去进攻的突破口。

怯懦是一种很难祛除的心理宿疾,然而,怯懦也是可以被利用的。一个具有怯懦心理的人,务必要记住你的突破口就是:清楚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气质偏向,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怯懦。做到这一点,你身上的缺点,就有可能随机应变,转化为优点。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年男子郝毅是怎样利用他的怯懦心理走向成功的。

郝毅唯唯诺诺地走到中年,在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挫折后,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怯懦是无法改变的,也没有必要再改变。自己所要做的,是合理地利用这种怯懦心理。

有了这种认识,他开始采取主动了。郝毅首先从自己家里做起。

他老婆骂他时,他不再惧怕,也不再反抗,而只是淡淡一笑,说:“我虽然无能,但我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老婆被他这种自信的微笑惊呆了。之后他又说:“我会很快找到工作的。”他老婆跟了他这么多年,很清楚他怯懦的性格。所以,他这么说的时候,她很高兴。于是,他们的家庭,很快地恢复了和平。

然后,郝毅开始找工作了。在一个个老板面前,他显得很镇定。

郝毅仍是怯懦的,但他的怯懦中,已没有了胆怯,只有谨慎。在谨慎的心理支配下,他不莽撞,也不畏缩,而是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他不会盲目去找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在遇到一个自己合适的工作以后仍畏缩不前。

经过充分的准备,郝毅到一家私营公司应聘出纳一职。他仔细地准备了自己的简历,准备了面试的答辩词。然后,他鼓起勇气走向那个公司。他迎着老板的目光,流畅地说出自己的准备词。在老板不客气的盘问中,他很小心,很得体,绝不浮躁。老板被他的从容打动了。不久,郝毅有了新工作。

郝毅的成功在于他的一次心灵的革命,这场革命是利用怯懦的革命。

为此,我们要告诫所有具有怯懦心理的人,一定要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轻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情和自己的事业,而最重要的是不要轻视自己的潜能。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改善这种怯懦心理的目的。尽管改善怯懦心理之后,怯懦仍是怯懦,但却去掉了其中的惧怕,增加了其中的谨慎。这就像改善自己的形象之后,外貌仍是这副外貌,但谈吐、举止却不一样了。

改善之后,你仍然是你,但此刻的你,已非以前的你所能比的了。记住:你比以前强了。

战胜自己心中的冰点

约瑟夫是一个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尽职负责的铁路公司调车员。不过他有一个弱点,就是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一日,约瑟夫不小心把自己关在了一辆冰柜车里。他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可全公司的职员早已下班给老板过生日去了,根本没有人在。约瑟夫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在零下20℃以下,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笔,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发现约瑟夫倒在里面。他们将约瑟夫送去急救,但他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而约瑟夫竟然给“冻”死了!

其实,约瑟夫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一向不能轻易停冻的这辆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产生。他彻底被自己打败了。

低情商者最大的不幸就是没有勇气战胜不幸。如果把我们日常所经历过的种种痛苦烦恼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痛苦的来源有一大部分都是战胜不了自己所造成的。而高情商者则知道如何战胜自己,林肯就是一个典范。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将于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已起草好了,可是他们都没有签署它。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林肯说完匆匆走了,记者一直没弄明白林肯这番话的含义。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后,记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一件事:“我父亲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很多石头。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搬走了,也不会把地卖给我们了。那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进城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结果不长时间就把它们都搬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这个故事很有启迪性,它告诉我们,低情商者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不是因为他没这个能力,也不是客观条件限制,而是由于他的心态。他内心的自我想象首先限制了他,是他自己打败了自己。

一生中,我们可能战胜过很多人,可我们却经常被自己打败。我们放弃机会,不是别人要我们放弃,而常常是自己主动放弃机会;我们停止奋斗,不是别人阻止了我们,而常常是自己主动停下来……甚至,我们不想再活下去,也不是别人不要我们活下去,而是自己对生命失去了热爱。所以,人活着就不应该悲观,只要有勇气面对,人生便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台风在陆地上是看不见的,只能感受;在海上,台风是可以看到的,海浪像一排墙壁,从很远的地方,排山倒海地冲过来。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说:“在海上看到台风,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条路就是赶快掉转船头逃走,但这条路行不通,因为台风的风速比任何船都跑得快;第二条路就是右转或左转,但也不行,因为一转,你的受风面积就加大,风一吹,更易翻倒;第三条就是关紧门窗,加足马力,对准风向的位置冲过去,因为台风风势最强的地方,就是距离最短的地方,唯有如此,才有机会脱离台风的威胁。”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遇到难解之处,先战胜自己的悲观和慌乱,然后集中力量与之抗衡,就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人在困境面前最需要的是先战胜自己,让自己心中的冰点消融。当需要勇气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懦弱;需要洒脱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执迷;需要勤奋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懒惰;需要宽宏大量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浅狭;需要廉洁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贪欲;需要公正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偏私。只有战胜自我才能获得重生。

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如果一个人能坦然面对她失去的东西,那将给她的人主赢得更多的轻快和愉悦。

英子是一个十分纯洁保守的女孩子,在一次外出郊游时,由于一时感情冲动,没有把握好自己,与热恋中的男友发生了性关系。如果他们最终能结合也就好了,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并没有一起牵手走上红地毯。英子对自己曾经的行为悔恨不已,她痛恨自己的意志不坚定,也痛恨那次让她觉得“耻辱”的郊游。她对自己的失贞总是耿耿于怀,始终走不出自己内心的阴影,这使她在以后的婚姻旅途中十分不幸。她不能宽恕自己,也不能接受别人,以至于40岁的时候还在婚姻的大门外痛苦地徘徊。

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与抛弃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但是,如果你纠缠住后悔不放,或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真正是蠢人之举了。

古希腊诗人荷马曾说过:“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过去的事无法挽回。”的确,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画册。我们又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据说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老师,某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惋惜声。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老师告诉学生,“今后在你们生活中如果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

破碎的咖啡杯,恰恰使我们懂得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岁月,光阴如箭,来不及后悔。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辙。

一位漂亮的女演员几年前在一次车祸中成了残废。一直对她很好的丈夫,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冷酷而迅速地离开了她。

于是,她时而沉湎在美好往事的回忆之中,时而咬牙切齿地诅咒离她而去的丈夫,情绪非常低落。但最终她还是宽恕了她的丈夫。她说:“如果我只是终日地沉湎于对他旧日的情爱的回忆之中,整天只是怨恨他的冷酷。那么,我只有终日流泪的份儿,于我的身体有害无益。忘掉过去,我需要的是获得未来的幸福。”后来这个女演员在朋友的帮助下改行搞剧本创作,几年后终于写成了蜚声美国文坛的作品,她就是在当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美国作家维·格丽斯。正是忘掉过去,格丽斯才找回了昔日的鲜花和荣誉。

记住: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