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43750600000013

第13章 阿斯旺

一、阿斯旺简介

阿斯旺(Aswan)是阿斯旺省首府,是埃及街道最清洁、最漂亮的城市。它是埃及与非洲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重镇,也是通往苏丹的门户。它位于东南部尼罗河“第一瀑布”下的东岸,距开罗900千米。历史上为埃及南部通往努比亚的门户,水运和骆驼商队的交汇点。在古埃及时代,曾是与苏丹、埃塞俄比亚进行贸易的中心(科普特语“阿斯旺”即“市场”之意),现为省行政和工商业中心。有钢铁、制铝、化肥、制糖、纺织、制革、水泥等工业,开采铁矿和石料。市内保留大量寺庙和陵墓,如著名的菲莱神庙、阿布辛贝勒神庙等,埃莱方丁博物馆藏有本省历史文物。旅游业较盛,为冬季游览胜地。铁路、公路通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设国际机场。城南有2座水坝,1902年建成的旧坝,距城5.6千米,坝高53米,长2 152米,水库蓄水53亿立方米,可发电34.5万千瓦,灌溉农田57万公顷。1970年7月竣工的阿斯旺高坝,有灌溉、防洪、发电、运输的综合效益。每年可提供740亿方稳定可靠的灌溉用水,年发电100亿度,通过2条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输往开罗和下埃及,并供应本地。阿斯旺市区不大,但地势险要,滔滔北流的尼罗河水,为它增添了不少景色。这里古代即建有驿站和兵营,也是与南方邻邦贸易的要站。

二、阿斯旺的旅游景点

(一)菲莱神殿

菲莱神殿

菲莱岛在阿斯旺以南15千米,岛长450米,宽150米。被称为“古埃及国王宝座上的明珠”的埃及古神庙群,修建在阿斯旺城南尼罗河中的小岛菲莱岛上,以辉煌而奇特的建筑、宏伟而生动的石雕及石壁浮雕上的神话故事而闻名。

1902年阿斯旺低坝拦截尼罗河水时,部分被淹没。20世纪60年代在菲莱岛南面筑起高坝后,神庙几乎全部被淹没。为了保护这些珍贵文物不受毁损,从1972年开始,埃及政府在神庙四周筑起围堰,将堰中河水抽干,然后将这组庙宇拆成45 000多块石块和100多根石雕柱,于1979年8月在离菲莱岛约1千米处的阿吉勒基亚岛上,按照原样重建。1980年3月10日,菲莱神庙在新址上重新正式开放。其中一座最古老的尼克塔尼布二世国王神庙,建于公元4世纪初,最大的一座神庙叫艾齐斯神庙,系托勒密二世费拉底尤斯国王所建。

(二)古采石场

距阿斯旺市区仅两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古埃及的采石场遗址。采石场沿尼罗河而建,约有6千米长。进入采石场,就进入了花岗石的世界。

阿斯旺地区的石质好,颜色多为有小黑点的玛瑙红,石体光滑注泽,即使在现代也是很奢侈的建筑装饰材料。在采石场遗址上,如果细心,可以看到岩壁上有切割出的沟槽。据说古埃及的石料都是从阿斯旺开采,通过水路运输以满足尼罗河两岸的建设需要。

采石场遗址中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未完成的方尖碑。这个巨大的方尖碑横卧在采石场中,长41米,重达1 267吨,原本是女王哈特舍普苏特修建的。如果将这个方尖碑竖立起来,它将是全埃及最大的方尖碑。景点设置了梯子,游人可登上碑身,在此冥想方尖碑为什么没有从这里运走的不解之迷。

世界上那些著名的方尖碑,在巴黎的协和广场、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都有从埃及劫掠的方尖碑的踪影,它们似乎比埃及本土的方尖碑更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的图片上。

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方尖碑却静静地躺在埃及本土,卧在花岗石中,尼罗河畔。与我们在神殿庙宇所见的方尖碑不同,它只完成了切割石材的程序,未雕刻与图画,简单中更有古朴的风韵。碑身已有几处形成了裂缝,历史似乎像这巨石一样沉重,让创造历史的人类自身也不堪负荷。

(三)阿布·辛贝勒神庙

阿布·辛贝勒神庙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阿斯旺的旅游重点,位于阿斯旺以南280千米处,建于公元前1300到公元前1233年,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也是新帝国的法老王时代最受保护的遗迹。阿布·辛贝勒神庙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坐像,每尊高20米,像旁有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经过逾3000年的风蚀仍完好无损。

30多年前,当阿斯旺高坝开始动工修建,努比亚古迹面临着永沉湖底的厄运时,它的价值才为世人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发出拯救努比亚的呼吁,51个国家作出了反应。从1960年至1980年,专家们进行了40多次大规模的挽救古迹活动:由24个国家的考古学者组成的考察团实地勘察了受湖水威胁的地域;22座庙宇经过测定方位和计算,拆散后化整为零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以其旧貌重建。3000多年前的神庙设计者精确地运用天文、星象、地理学知识,按照要求把神庙设计成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和奠基日(10月21日),旭日的霞光金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被撒在神庙尽头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巨像的全身上下,而左右的其他巨型石雕都享受不到太阳神赐予的这种厚爱,人们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作太阳节。为了保留太阳节的奇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募捐,派出当今国际第一流的科学技术人员,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测算手段,将阿布·辛贝勒神庙原样向上移位60米,以确保神庙不会被水淹没。尽管煞费心机,竭尽一切努力,太阳节的时辰还是被错位而挪后了一天。

其他大的寺庙分别重建在4个精心挑选的地点:罗马时代的卡拉布舍寺、卡塔西亭和饰有反映非洲黑人生活浮雕的贝瓦里寺现已耸立在高坝附近;达克卡寺、马拉拉加寺和瓦蒂塞布阿寺被集中建在瓦蒂塞布阿;建于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和阿美诺菲斯二世执政时的努比亚地区最古老的寺庙马达寺庙群和彭努特小陵墓现移至阿马达;阿布·奥达祭台和普萨墓龛被送到阿布辛贝勒的尼罗河对岸。

(四)未完工的方尖碑

沿着大街和班达尔方向,离市中心1公里处,在法蒂玛王朝的古老公墓里有几个圆顶墓。方尖碑和山体连在一起。人们曾想把它从山体里挖出来。碑重1200吨,长42米。方尖碑的整体仍留在花岗岩的山体里。由于有几个地方出现了裂痕,所以方尖碑被放弃了,一直没有完工。若是把它立起来,那它将成为最大的方尖碑。周围是原来工人们干活的采石场。他们将巨大的石块剥离出来,再用他们的双手建成庙宇、殿堂或雕像。

您可以想像,剥离石块的工作已近于疯狂。首先需要用一块非常坚硬的石头不停地敲打岩石,直到凿出一个足够宽而又足够深的切口出来。然后把事先在水里浸泡过的木楔子从切口处打进岩石。当楔子变干时体积膨胀,将岩石撑破。

这项工作需要从三面展开。在每个阶段都要小心翼翼,以防止石料出现裂缝。

根据不同的用途,在现场对石料进行粗加工,有时索性就在现场完成雕刻工作。加工后把石料放到一个木头的滑条车上,用人和牲畜拉。通过一个专门修建的斜坡,把石料送到尼罗河的河边。斜坡上铺着砂石,上面再铺上几层砖,砖上是厚厚的湿滑的河泥。装运石料的船只在退洪前停靠在河岸旁。

洪水一退,人们就有充足的必要时间进行装卸了。在下一次洪水到来时,船只漂浮起来,这样装上石料的船就可以开航了。卸货时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五)象岛

刚来到此处很难想像这里所发生过的一切。脑海里留下的只是那些已经变模糊了的西埃及纳的文物的形象。这里曾经是上埃及第一州的首府。由于位于努比安和整个非洲的门户地带,在黄金、象牙、乌木和香料贸易中它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一直是努比安人的入侵目标,所以这里曾构筑过工事并驻扎过大量的军队和雇佣军。像在童话里发生的故事一样,州长和司令们享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可以向沙漠商队和通过第一个瀑布的船只征收捐税。

人们在这里大量开采花岗岩。阿布岛,也就是象岛有人们敬奉的赫努姆神庙,而在不远的地方,人们一直崇拜的则是伊齐丝。

今天,象岛的北部已被面目可憎的奥贝罗伊机场的主塔所占去,环绕花园的矮墙上架起了铁丝网。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个世外桃源。一个小巷纵横的村落,土坯的房屋,房子的正面有赭石和蓝色的彩绘。这个地方很令人舒畅。在灿烂的阳光下,在长满西红柿和豆角的菜园里散步也是一件兴趣盎然的事情。当地的居民见到您来马上会用茶水和微笑接待您。他们会和您谈点生意,向您推荐一些商品,您应当婉言谢绝。在岛的南部,在一个殖民风格的漂亮房子里有一个使人感兴趣的小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些附近发掘出的努比安人的用品。这个博物馆还是很有意思的。

您往下面看,会看到一个比例精确的尼罗河的测标尺。正如他的名字所表示的那样,这个标尺是用来测量洪水的水位的,他还能预测收成的好坏。标尺已经修复过多次。根据铭文,它是阿美诺菲斯三世时建立的。

(六)基特施奈尔岛

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夏天,埃及人脸上罩着一块手绢在树阴下休息。应当承认,在这些奇花异草中睡上一个短暂的午觉也是一次快活的经历。进入这个伊甸园必须买票。

(4)贵族墓

从城里看,这个地方在河的另一岸。坟墓建在山坡的地下。这里埋葬着一个生前权势很大的君主,年代是从古王朝到中王朝的初期。由于保存的不好,我们认为与埃及考古关系不大的人可以不去参观。

阿加汗陵孤零零而又严肃地俯视着尼罗河。它的建筑风格朴实无华,深受开罗的法蒂玛王朝墓的影响。陵墓是应第四18世易斯玛依派的伊玛目·贝古姆的要求建造的。他妻子的房屋就在下面。这个教派是伊斯兰什叶派中的一个分裂教派。它的大部分信徒居住在巴基斯坦,人数有400万。“伊玛目以仁慈和宽宏的真主的名义”在这里安息。他的遗体安放在一个大理石的石棺中。

(七)圣西门修道院

但西门这个人在哪里呢?若不是教士们在六世纪建造了这个漂亮的修道院,若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话,人们对他将一无所知。为了防备从沙漠方向来的抢劫者,教士们在建筑物的四周建起了高8米的围墙。墙基是石头的,上面部分是砖砌的。12世纪时,萨拉丁的大队人马曾把它洗劫一空,只剩下了一片给人深刻印象的废墟。这里游客寥寥,非常上镜,尤其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