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罗简介
开罗成为首都更多是由于地理而不是历史的原因。在埃及历史上,其他城市曾和它争夺过这一地位。底比斯、阿赫纳顿、亚历山大等城市也都有过辉煌的时期。但从自然因素角度看,没有一个城市能作为国家的中心,而开罗正处在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交汇处。如果“世界之母”真的存在,那就应当到开罗去寻找她。
一切都要从孟菲斯谈起。当上埃及和下埃及合并后,孟菲斯成为了第一个首都。这里生活过和安息着好几个专制王朝的法老,尽管几个世纪以后,他们的继任者到别处去兴建庙宇,但孟菲斯从来就没有被排除在王朝的生活之外,它一直占有一种战略地位。
在西方的影响下,开罗老城不断地向北和向西延伸,开罗步入了现代时期。建设技术的发展使尼罗河的洪水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城市向外扩展,然后又穿过了尼罗河,把叫作吉萨的尼罗河的左岸也包括了进去。位于尼罗河中的小岛也被并入了开罗。今天,开罗城包括以前各不相属的全部老城区,孟菲斯、巴比伦、富斯塔特、埃及勒—加西拉,一直延伸到吉萨的金字塔的脚下。
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高度集中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一切没有住上人的地方,如墓地、农业、手工业或工业用地都最终被人占据了。新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那些地方原本不是用于居住的,那里既没有电也没有水和下水道。由于没人管理,这些所谓的“荒地”很快就成为了数也数不清的贫民窟。但如果国家兴建相应的路网,电力设施和卫生设施,设法把它们并入城市,那会给人以接受既成事实的印象。国家担心这样做会成为鼓励非法的城市化的做法。
新的外来者的压力是可怕的。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尼罗河畔的农民离开不再能养育他们的土地来到开罗。这里是他们离乡背井,移居海湾国家或约旦的最后一站。丧失了根基的这些农民把乡下人的习惯和风俗带到了这个特大城市,助长了这个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城市的散乱无序。
由于儿女过多,过于好动,“世界的母亲”感到了拥挤和窒息。描绘开罗的现状就等于展示一些没完没了,像触手般到处伸展,拥挤杂乱的画面。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画面反映的恰恰就是现实。
二、开罗的旅游景点
(一)母亲河——尼罗河
尼罗河
尼罗河发源于埃及塞俄比亚高原,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苏丹和埃及九国,全长6 700千米,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可航行水道长约3 000千米。尼罗河有两条上源河流,西源出自布隆迪群山,经非洲最大的湖——维多利亚湖向北流,被称为白尼罗河。东源出自埃及塞俄比亚高原的塔纳湖,称为青尼罗河。青、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土穆汇合,然后流入埃及。
尼罗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尼罗河在埃及境内长度为1 530千米,两岸形成3千米—16千米宽的河谷,到开罗后分成两条支流,注入地中海。这两条支流冲积形成尼罗河三角洲,面积24万平方千米,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饶的地区,人口占全国总数的96%,可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埃及水源几乎全部来自尼罗河。根据尼罗河流域九国签订的协议,埃及享有河水的份额为每年555亿立方米。
开罗的尼罗河上有许多游船,其中仿法老时期船只修造的又名法老船,夜晚泛舟河上,可游览两岸旖旎风光,又可观赏船上著名的东方舞表演。
开罗城被尼罗河一分为二,河的左岸理论上不属于开罗而属于吉萨的地方政府管辖。
河右岸集中了老城区的巴比伦和富斯塔特,伊斯兰老城区以及主要的陵寝。大部分建筑都比较古老,缺乏舒适。尽管有时环境肮脏不堪,但许多家庭仍住在那里。这种历史上的中心在拉美西斯广场和塔海尔广场之间今天已经被一些陈旧的,正在迅速破旧的高大建筑组成的街区所包围。开罗人称这块地方为市中心。城市沿机场方向向东北延伸,把纳斯尔街区、宰图恩、新赫里奥波里斯包括了进去。
尼罗河边的凯悦酒店
在塔海尔广场的南部是昔日英国资产阶级集中的花园街区。那里风格各异的饭店古色古香,外国使馆已经代替了相当部分的住宅。虽然这个“花园”已减少了一些贵族气息,但韵致犹存。夹在拉美西斯广场和尼罗河之间的布拉克是开罗最破烂不堪的街区之一。
在尼罗河左岸,莫汉德森已经成为新富人和沙特旅游者最喜欢光顾的地方。那里有一些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和许多流光溢彩的商店。莫汉德森以北是伊姆巴巴,首都开罗最贫穷的地方。以南是多吉和米丹吉萨以及金字塔大道,是小资产阶级居住区。那里有不少剧场和夜总会。萨加拉和老孟菲斯也在尼罗河的河畔,在吉萨以南几千米处。
尼罗河流经开罗的地段有两个小岛,大一点的岛叫吉兹莱赫。这是一个生机勃勃西方人非常喜欢的地方。扎马莱克就在那里。那里有吉兹莱赫俱乐部,开阔的绿地和新歌剧院。
不能把这个庞大的城市简单地归纳为是各个街区的并列。几条交通干道把首都连接在一起。
尼罗河岸最好走的路是北南干线。河上主要有四座桥。北边的7月26日高架桥穿过扎马莱克把布拉克区和莫汉德森连接在一起。再往南,是10月6日的布奥克托伯尔,从拉美西斯大街穿越吉兹莱赫直通多吉。
在塞米纳米斯饭店旁是卡斯尔·埃及勒·尼罗河桥,也叫塔海尔桥。它的标记是几个望着桥的石狮子。从这座桥一直通到位于吉兹莱赫高点的歌剧院。若直着往前走可以到多吉的塔海儿大街的另一座桥——库布里·加玛桥。
从罗达岛到河的右岸有多条通道,但到吉兹莱赫岛的路只有两条,那就是大学桥和再往南一些的连接萨拉赫·萨莱姆公路和金字塔大道的阿巴斯桥。河右岸的萨拉赫·萨莱姆公路是开罗东部主要的环行路。它在北部和环绕市中心的另一条道路,拉美西斯大街的一端相连。在河流的左岸,西绕行线是苏丹路。一条非常重要的干道在苏丹路和莫汉德森之间把苏丹路和7月26日桥连在一起。这就是阿拉伯联盟路,也被称为开罗的香榭丽舍大街。
(二)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1902年建成开馆,是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该馆收藏了5 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时代至公元6世纪的历史文物25万件,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 000年。博物馆分为两层,展品按年代顺序分别陈列在几十间展室中。
该馆中的许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王石像、纯金制作的宫廷御用珍品,大量的木乃伊及重242磅的图坦卡蒙纯金面具和棺椁,其做工之精细令人赞叹。
埃及博物馆的正式展品目录有一大厚本,文字配有彩色照片,售价100埃及磅。和国家的形象一样,埃及博物馆也比较狭窄。随着埃及发掘出的地下文物越来越多,塔海尔广场这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物已经不能适应展出的要求。现在正在设计一个面积更大的博物馆,准备建在吉萨。
在博物馆内辨认方向相当容易。有的导游牌非常详细,大部分牌子除了英文以外还有法文。博物馆分为两层。楼下的一层完全用来展览雕塑。一进门的左手陈列着古王国的物品、中王国的物品和新、右翼主要陈列年代稍晚,如塞易斯、波斯、托勒密王朝时代的展品。
一层的展品异常丰富。但主要吸引人的是图坦阿蒙的珍宝。里边所有的展厅以及右翼的相当大一部分陈列着11个国王的木乃伊。52展厅的门票相当贵。展厅内很昏暗,以使此处有一种肃穆的气氛。遗体都安放在能确保安全保存的展柜里。
花园里还展出其他一些雕像。在花园左边的里侧,你会发现一尊奥古斯特·马利埃及特(1821—1885)的雕像。这位于1851年发现了萨加拉的塞拉斯皮拉神牛墓的考古学家于布拉克建立了埃及博物馆。1902年,博物馆搬迁时,马利埃及特的墓也迁到了这个花园当中。博物馆的商店里出售质地优良的文物复制品。
(三)伊斯兰博物馆
穆罕默德·卡里尔和夫人博物馆位于卡弗尔大街1号。位于喜来登饭店和动物园之间。穆罕默德·卡里尔担任过政府的大臣和参议院议长,他于1953年去世。卡里尔在法国留学,在那里结识了他后来的妻子。在漫长的岁月里,这对夫妇搜集了大量的艺术品,尤其是欧洲艺术家,如梵高、高更、德加、柯罗、古尔贝、雷诺阿、德拉克洛瓦、罗丹的作品。
穆罕默德·卡里尔去世后,他的妻子在1960年将藏品捐献给了国家,条件是博物馆要以她丈夫的名字命名。萨达特担任总统时期,博物馆搬到了扎马莱克,直到1995年,才重新搬回这对夫妇的旧居。在此期间,一部分收藏品曾以“开罗被遗忘的艺术品”的名称在巴黎奥塞博物馆展出过。
该博物馆也许是开罗最好的博物馆,藏品中包括了从荷兰画家荣金德的名作《落日下的马斯河》到描绘窗外尼罗河波光粼粼景色的作品。当有些人对你说,人们去埃及不是为了观赏欧洲印象主义作品时,你可以提醒他们,欧洲的每一家大博物馆里都有一个埃及古代文物部。
(四)莫克赫塔尔博物馆
莫克赫塔尔博物馆位于吉兹莱赫的塔海尔大街。逝世于1934年的穆罕默德·莫克赫塔尔是20世纪埃及最伟大的雕刻家之一。他是矗立在尼罗河卡斯尔大桥前萨阿德·扎格卢勒的巨型雕像的作者。该博物馆由拉美西斯·维萨·瓦塞夫建造(哈兰亚的挂毯博物馆也是他建造的)。这里展出了这位艺术家的主要作品。他的作品取材于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埃及的现实。
(五)埃及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埃及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位于吉兹莱赫的歌剧院展览中心。参观这个博物馆要碰运气,因为陈列的展品总在不断地更换。
(六)科普特博物馆
科普特博物馆
罗马时期的围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环形塔。科普特博物馆就在这个建筑遗存的后面,在一座花园的尽头。博物馆的所在地是一个宏伟的建筑。它的建筑材料中包括了从不同的其他遭到毁坏的科普特建筑物上的构件。
这座博物馆收藏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科普特艺术品。博物馆周围的环境非常优美。对于想熟悉科普特艺术的人,应当到此一游。博物馆本身就十分有趣,也是以前各时期从“法老—希腊—罗马”时代到伊斯兰艺术之间的过渡。这些时期的艺术显然是伊斯兰艺术受到启发的源头之一。在各个展厅里可以看到镶嵌着珍珠或象牙的细木器,大量的圣像、手稿、纸莎画以及纺织品,其中有一些文物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
在咖啡馆的后面是圣玛利亚教堂或叫毛拉加悬空教堂。它位于罗马要塞的上方。要塞对它起一种支撑作用。当尼罗河的水位不太高的时候,人们可以走下去,参观被水淹了一半,栖息着蝙蝠的古围墙的拱门。教堂是公元4世纪由古罗马的一座庙宇改建的,以后又多次扩建。最后一次改建是在1775年进行的。教堂的顶部完全为木制,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木屋架,效果很好。中央讲道台的部分建于11世纪。它由几根细柱支撑,上面镶嵌着各种颜色的大理石。祭坛上的圣像屏是柏木、乌木或桃木制成的,刻工精细,镶有象牙。装饰在四周墙壁上的圣像有的是10世纪初制作的。总之,这是开罗最漂亮的一座教堂。凭票还可以进入“圣塞尔日”“圣巴巴拉教堂”和“本埃及兹拉犹太教堂”。
博物馆前面花园的出口处有一条地下通道,一直通到开罗的迷宫,从那里又可以到达圣塞尔日教堂。这座教堂据说是在圣家族逃难埃及时的避居地的原址上建造的。到了那里,特别是在祭礼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科普特老百姓对宗教和信仰的狂热与虔诚。教堂建于公元6世纪,目前的建筑是11世纪的。教堂内最古老的部分是美轮美奂镶满各种装饰物的圣像屏以及几个年代久远的圣像。
沿着狭窄的小路继续往前走就是圣巴巴拉教堂。这座教堂的结构和圣塞尔日教堂相似。它的右边是本·埃及兹拉犹太教堂。本·埃及兹拉犹太教堂是于12世纪在一座教堂的原址上建造的。不久前,人们对它进行了维修。根据犹太人的说法,先知杰雷米耶就埋葬在这里。也有人说,法老的女儿在这里发现了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摩西。为数不多的一些犹太人仍然住在这个街区。他们有时还在这座犹太教堂里做礼拜。
离圣巴巴拉教堂10米处是一条通往科普特公墓的小径,门是金属的。桉树浓荫翳翳,小径旁就是那一片安静的土地。坟墓的建筑样式近似于一些独立的小屋。有些科普特人下午会全家都在那里留连忘返,陪伴已经过世了的亲人。
在伊斯兰教徒的心目中,尽管阿穆尔清真寺门可罗雀,但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而西方游客则兴趣有限。原建筑于642年由阿穆尔将军建造。当时的东西已经荡然无存。目前的结构是1798年进行最近的一次维修时形成的,只有柱子是原来的构件。
富斯塔特景点是美国的一个考古队发掘的。从这里可窥见原来城市的一斑。一大片多层房屋建在院子的四周,房屋之间是一些狭窄的小巷。这里的设施很先进。大部分房屋有自来水供应,并可排出污水。即使对遗址没有兴趣的人,在征服者阿穆·伊本·埃及勒·阿斯于614年建造的城市的原址上停留片刻也会感慨万千。这里原来只是一个到处是士兵搭建起帐篷的小村,后来逐渐扩大。逊尼派伊斯兰就是从这个中心传播开来的。这里离基督教的巴比伦也就200米远。
在通往富斯塔特和阿穆尔清真寺之间的路上,有一片开阔的荒地。那里冒着一缕缕的黑烟。这就是陶器街,一个奇特的世界。那里的一切,从人到房屋,似乎都是由土这一同样的物质造就的。再往北,在快速路和中世纪的引水渠之间是开罗的皮革厂。那里散发出的气味让人喘不上气来。那里的土路勉强可以通行。四处流溢的脏水经常把土路淹没。
(七)宰吐恩
宰吐恩街区源于一个富有的基督徒陶菲克·贝·卡里勒。这片土地原来属于他所有。1918年的一天,他在梦中梦见了圣母显灵。圣母告诉他,50年后她还会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于是,这个基督徒就让人建造了宰吐恩的圣玛利亚教堂。这座教堂落成于1925年。慢慢地围绕这个科普特教区逐渐就形成了一片街市,而陶菲克·贝·卡里勒的梦也就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