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奥地利
43752600000016

第16章 格拉茨(1)

格拉茨是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同样作为奥地利第二大省施泰尔马克州的省会,由17个行政区组成,居民约为25万。

格拉茨市面积是126.6平方千米,位于北纬47°05′,东经15°27′。平均海拔高度是368米,距离匈牙利70千米,距离斯洛文尼亚边境40千米。城市气候温和,一年有318天阳光普照,夏季平均气温是19℃。

该城市交通便利,经机场延伸,南部铁路沿线与A2、A9汽车高速公路相连接,位于帕骚、林茨和斯洛文尼亚之间。

格拉茨作为施泰尔马克州的管理中心和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汽车配件生产、钢铁制造、工程机械、酿造和高科技产业中心。有超过6万多名注册大学生在格拉茨的三所大学和技术学院学习。

格拉茨,这座文艺复兴的城市是中欧保护最完善的古城。城中受到意大利风格影响的建筑,洋溢着一丝意国风情。

一、格拉茨的历史

从维也纳经高速公路行驶3个小时即可到达施泰尔马克首府格拉茨,这是一座融古典和现代风格于一体的风光秀丽的城市,是奥地利第二大城市,人口约24万。穆尔河流贯穿市中心,扼匈牙利平原通往亚得里亚海的要冲,自古就吸引了人们前来聚居,13世纪时逐渐发展成市镇,成为东西欧商队必经的枢纽。最早到这里定居的是斯洛文尼亚人,他们称这里为“格拉德茨”,就是“小城堡”的意思,城市因此得名。

格拉茨早在800年就有人定居,但有史可考是自1128年。

在哈布斯堡国王鲁道夫一世统治下,格拉茨获得了许多特权。鲁道夫一世从首要对手鄂图卡手中把格拉茨夺了过来,从1379年起,它成为利奥波德家族的主要住处。作为对抗奥斯曼的堡垒,格拉茨于15—17世纪期间加强了军事防御,后来又抵抗了土耳其一系列的围攻。意大利风格对这个建筑的影响也很明显。二、特色格拉茨(一)埃尔茨山利奥波德施泰因湖长1 500米、宽500米,让人不由得想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湾。这个高山湖泊四周都是突兀的岩壁,位于希夫劳的东南面。根据当地传说,一个无恶不作的水妖总是给湖区的渔民们带来噩运。最后,他们团结一致,抓到了这个家伙,但是水妖却向渔民们提出个建议:用“一条金河、一颗银心或一顶铁帽”来换取他的自由。渔民们英明地选择了铁帽,于是水妖用手指了指附近屹立的埃尔茨山。据说,这就是上施泰尔马克采矿史的开端,也是该地区主干道称为施泰尔马克钢铁之路的原因。

埃尔茨山海拔1 470米,比山谷底部要高700米以上,从底部到顶端分为几个部分。如今,露天矿场上有23层,平均每层高25米,长860米。每天要放炸药爆破一二次,其余时间矿工们清理、处置6万吨散矿。不含铁的岩石直接送往终端,纯铁矿则拿来过筛,然后装运走。约有2/3的铁矿是从“中间产物”中生产出来的,中间产物是介于岩石和铁矿两者之间的物质,它要借助于铁矿处理综合机械地分离出其中的铁矿,这种综合器有粉碎过滤带和一个重金属液体分离器。

对铁矿巨大的运输需求导致了一个庞大的运输系统的发展。仅在山里,就要有80千米长的道路才能允许20多辆特大号卡车把年产1 500万吨的碎石运出去。一条工作铁路把铁矿从矿里运送到粉碎机和铁矿运载台。100年前,仅在矿区内就有240千米长的铁路线。

埃尔茨山是奥地利全国最大的炸药消耗地区(每天6吨)。它还是全国至今仍在使用的最老的矿区、中欧最大的露天铁矿(这里的地下矿场已于1986年停止开采)。据预测,这座山脉仍有1.8亿吨铁矿——相当于从1 500年前这里开始采矿时起直到现在所采的铁矿总合。

19世纪初,每年开采的铁矿数量大约为4万吨,如果不是因为后来持续增长的开采量,当时的储量至少还能再用8 500年。然而,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产量无法想象的飞速增长,因此,现在剩下的可用铁矿只够再维持50年左右。

6世纪时就已在这里定居的斯拉夫人看起来必定能运用罗马时代发展起来的技术来炼铁了。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将山顶以下表层的铁矿放入当场搭起的一个1.8米高的窖里加热,直到铁块成形之后,在它完全变硬之前,把它从窑里取出,然后打造成工具的形状。这项工作是由所谓的“铁矿农民”来担任的,他们把经营矿场作为季节性农活的一个副业。

约700年后水力得以应用,铁矿生产的工业化形式得以发展。新的工作诞生了:采矿、冶炼、铸铁、烧炭和运输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然而,突如其来的繁荣也带来了自身不可避免的问题:木炭突然短缺,使生产被迫暂时中断。

1448年,腓特烈三世颁布了采矿令,将这项工业纳入国家控制范围。调整铁矿和木炭的价值,工资水平也予以制定,指定供铁矿专用的木炭。整个地区再分为几个区,有的供应食物,有的运送铁矿,还有的加工铁矿。商人们把这种贵重金属运送到铁丝、钉子、导线、斧子、镰刀、长柄大镰刀和刀具等生产制造厂,只有这些商人从铁矿中实实在在大捞了一笔。钢铁工业带来的财富可以从莱奥本、韦尔和施泰尔保存完好的华丽房屋中看出来。

(二)莱奥本

1.征收塔

莱奥本是施泰尔马克的第二大城镇,不仅有享誉世界的钢铁煤炭大学,还有许多名胜古迹。

在全城的陆标征收塔上,可以看见如下刻文(德文写的):“我建于1280年,1794年曾濒临倒塌。所以,不管怎样,我都已经上了年纪,比你们任何人都要老得多。我看见许多敌人从我面前走过,然而我仍站在这儿岿然不动。我甚至看见了四次法兰克人,但皇帝的宝座仍安稳牢固。”

因为征收塔菌蕈状的塔顶,当地百姓称它为“蘑菇塔”。

2.市剧院

穿过蘑菇塔,就进入了克思特纳街,它弯弯曲曲穿过市中心。再往前走几步,市立剧院(创建于1791年)就出现在右边,它是奥地利最古老的公共剧院,但已不再有常设剧团。除了上演维也纳和格拉茨的舞台剧外,它还有来自德国和瑞士的巡回团体演出。

3.古教堂

圣沙文略教堂(由耶稣会建于1660年左右)俯临着附近的教堂广场,1947年7月16日、17日,每年萨尔斯堡节的焦点作品《凡夫俗子》就是从这时在这里上演的。

4.市博物馆

基希巷一直通往市立博物馆,那里原是当地亲王的城堡和男爵冯·德莫施托尔斯家族的所在地。博物馆一部分展示过去几个世纪炼铁作品的典型代表;另一部分用来纪念莱奥本的“法国时期”。

5.度假村

特罗法亚赫离莱奥本有9千米远,是个典型的夏季旅游地。它曾是通往莱奥本的铁矿路线上的主要休息站。如今,由于当地的城堡——默尔、施提比修芬和上恩多夫,它已成为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

(三)穆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