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意大利
43755300000032

第32章 意大利电影(2)

60年代,意大利电影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1959-1961年几乎同时摄制了几部举世瞩目的故事片:维斯康蒂的《罗科和他的兄弟们》、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安东尼奥尼《奇遇》和《夜》。当时意大利正处于资本主义暂时稳定和表面繁荣时期,这几部影片的作者从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场反映了意大利社会发展的这一新阶段。《甜蜜的生活》是费里尼的反映社会问题的一部影片,揭示了罗马资产阶级生活的腐化及其精神上的空虚。这些影片在揭露和讽刺的同时,也表现出令人压抑的孤独寂寞。类似情况也存在于费里尼以前几部作品里,如影片《路》(1954)、《诈骗》(1955)、《卡比利亚之夜》(1957)。但是,资产阶级家庭危险和妇女地位的主题在他的影片《朱丽叶和灵魂》(1965)里却得到了发展。导演安东尼奥尼,致力于探讨资产阶级社会里人的异化问题,拍摄了整整一组影片:《呐喊》(1957)、《奇遇》(1960)、《夜》(1961)、《蚀》(1962)和《红色的沙漠》(1964)。这位导演虽然对表现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社会剖析,但有时把离群索居的悲剧做了绝对化和美化的描述。

德·西卡在这一段时间里拍摄了反法西斯的影片《乔恰拉》(1960年,根据作家莫拉维亚的小说改编)和《阿尔托纳的幽禁者》(1962年,根据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剧本改编)。

60年代,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第二个浪潮期间,意大利拍摄了许多比较好的影片:《1943年的长夜》(1960年,导演凡奇尼)、《都回家去》(1960年,导演康曼西尼)、《那不勒斯的四天》(1962年,导演洛依),《他们走向东方》(1964年,导演德·桑蒂斯)、《要嫁给军人的姑娘们》(1965年,导演朱尔里尼)和《未婚妻布贝》(1963年,导演康曼西尼)等等。维斯康蒂,导演了一部关于纳粹分子如何攫取政权的影片《群神的灭亡》(1969)。德·西卡拍摄了根据巴萨尼反法西斯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芬齐-孔蒂尼家的花园》(1970)和反战的情节片《向日葵》(1969)。

60年代里,表现工人的题材仍然为意大利电影艺术家所关注。导演莫尼塞利以喜剧样式拍摄了有关意大利工人第一次罢工的影片《同志们》(1963),导演格列戈莱蒂拍摄了嘲笑资本主义剥削方法的科学幻想式讽刺喜剧片《奥米克伦》(1963)。塔维亚尼兄弟和奥尔西尼执导了影片《一个将被烧死的人》(1962)。电影艺术家们对揭露黑手党罪行的题材也颇感兴趣,如德·塞塔的《奥尔戈索洛的匪徒》(1961)、拉都达的《黑手党人》(1962)、佩特里的《各取应得》(1967)。这时意大利也出现了政论性电影。导演罗西,采用纪录手法摄制了剖析黑手党问题的尖锐的社会批判影片《萨尔瓦托雷·裘连诺》(1961)和杂文式影片《掠夺城市的手》(或译《伸向城市的手》,1963)。很多导演致力于把文学作品搬上银幕。如维斯康蒂的《金钱豹》(1963)和《在威尼斯之死》(1971)、朱尔里尼的《家庭记事》(1962)、马塞利的《冷漠的人们》(1963)等。

这个时期一些新导演崭露头角。在意大利电影占有特殊位置的导演兼作家帕索里尼于1961年拍摄了他的处女作《乞丐》,翌年拍摄了《罗马妈妈》。他的影片虽然存在着过多的自然主义描写,但是准确地反映了罗马城郊流氓无产者的可怕的生活。在影片《马太福音书》(1965)里帕索里尼表达了试图使共产主义和基督教理想相调和的意图。其后,他又转向专门拍摄改编世界古典名著的影片。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1967)、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1969)、薄伽丘的《十日谈》(1971)、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及《一千零一夜》(1974)。他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萨洛,或者萨托姆的120天》(1975),揭露了法西斯统治的罪恶,但同时渲染了病态的色情和暴虐狂。

这个年代里,社会喜剧片中较受欢迎的是意大利式喜剧片,这种样式影片将喜剧和悲剧两种成分相结合,力求表现现代的重大问题。很多著名导演拍摄的“意大利式喜剧片”受到观众的好评。如德·西卡的《昨天,今天,明天》(1963)、《意大利式的结婚》(1964),捷尔米的《意大利式的离婚》(1961)、《被诱骗被遗弃的女人》(1964)、《女士们和先生们》(1966)、《不道德的人》(1967)、《六翼天使》(1968);利齐的《艰难的生活》(1961)、《争先恐后》(1962)和《进军罗马》(1962)、《“圣一月”行动计划》(1966);藏巴的《大街上的调度员》(1960)、《保险局医生》(1968)等。

60年代中期,导演莱翁内拍摄的“意大利西部片”获得了声誉。如影片《为了多余的几块钱》(1964)、《好人,粗暴汉和无赖》(1966)、《从前在西部某地》(1968)等。

60年代下半期,意大利出现了一批称之为“叛逆电影”的影片。青年导演贝洛契奥的影片《怒不可遏》是代表作品,它以离奇的形式表现了青年对资产阶级生活习俗、家庭伦理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反抗。属于“叛逆电影”的还应提到塔维亚尼兄弟执导的几部影片:《打倒者们》(1967)、《在天蝎座标记下》(1969)。在西班牙培养成长的导演费雷里作品也有一定影响。他的《蜂后》(1963)、《猿猴女人》(1964)、《迪林杰死了》(1969)、《接见》(1971)等影片运用讽刺和怪诞手法表现了反教权主义的社会批判的内容,嘲讽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和虚情假义。

70年代,在意大利电影中,出现一个被称之为政治电影的派别,它们在反法西斯主义,社会批判的激情和在艺术原则方面接近新现实主义。在意大利国内外赢得了评论界的注意和观众的赞许。如凡奇尼的影片《马梯奥蒂谋杀案》(1973),贝尔托卢奇的影片《蜘蛛的战略》(1970年,电视片)、《国教教徒》(1971)和《二十世纪》(1976)利滋尼的《圣巴比伦广场,下午8点钟,无法理解的谋杀案》(1976),蒙塔尔多的《阿妮丝和死》(1976)等都是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喜剧样式的政治影片有莫尼塞利的《我们要上校》(1973)、斯科拉的《我们曾如此相爱》(1975)和心理描写片《不平常的一天》(1977)。这个时期的一些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国际主义意义的影片有《代号“恶魔”行动计划》(1979年,意大利与西班牙合拍,导演蓬戴科尔沃)、《右边坐着的人》(1968年,导演朱尔里尼)、《萨柯和万塞蒂》(1971年,导演蒙塔尔多)。这一时期表现工人题材的影片也有新的提高,如《工人阶级上天堂》(1971年,导演佩特里);揭露国家机关贪污受贿,揭露法官、警察、检察机关与黑手党互相勾结的电影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中,一些新的政治侦探片在国内外获得成功,如导演达米阿尼的《警察局长的自白》(1971)、《我害怕》(1977)、《跪着的人》(1979),佩特里的《对一个绝对无可怀疑的公民的调查》(1967)和《托多·莫多》(1976),罗西的《马台依事件》(1973)和《尊贵的尸体》(1976),藏巴的《尊敬的人们》(1975)等。

此外,反映意大利农村生活中尖锐社会问题的影片有《一家之主的父亲》(1977年,导演塔维亚尼兄弟)、《木屐树》(1978年,导演奥尔密)、根据作家莱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79年,导演罗西)等。著名的意大利导演们也拍摄了一些“政治电影”,如维斯康蒂,摄制了《室内装饰的全家像》(1974),影片强烈地谴责了法西斯阴谋者,同时也激烈地指责了左翼极端分子。德·西卡与柴伐蒂尼联合拍摄了两部剖析社会问题的影片《我们叫他安德烈》(1972)和《短暂的休假》(1973);费里尼,拍摄了《罗马》(1972)和《阿马尔柯德》(1973),这位艺术家在这两部影片里第一次鲜明地表现了反教权主义和反法西斯的主题思想。安东尼奥尼创作也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他在英国拍摄了有关青年问题的影片《放大》(1966)之后,在国内导演了《职业:记者》(1975),这部影片里既有他经常表现的主题和题材,也反映了反殖民主义的思想。导演朱尔里尼拍摄了《塔尔塔尔沙漠》(1976年,根据布恰蒂的原作改编),影片的反军国主义倾向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政治电影”在发展中,严肃成分和娱乐成分互相渗透的倾向,使电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引起尖锐争论的电影作品。如费雷里《饕餮》(1973),卡瓦尼的《夜间守门人》(1974)。这些电影虽然表现了反资产阶级和反法西斯的意向,但同时却也存在着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随着各种不同样式互相渗透和新的样式的出现,60年代电影创作中的许多现象、流派和样式,也逐渐在意大利电影中消失。

70年代中期的衰落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意大利在政治、思想和经济各方面出现的普遍不稳定,使电影工作者中的一些人对社会、人的信仰丧失了信心,这反映在他们创作的一些影片里,如费雷里导演的《最后一个女人》(1976)和《再见,色欲之徒》(1978),费里尼的《乐队在排练》(1978),康曼西尼的《堵塞》(197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产的影片中属于这类的影片有斯科拉的《露台》(1979),贝尔托卢奇的《一个可笑的人的悲剧》(1981),费里尼的《女人城》(1980)和《船行驶了》(1983),罗西的《三兄弟》(1981),塔维亚尼兄弟的《圣洛伦索之夜》(1981),安东尼奥尼《一个女人的辨认》(1982)。

当代电影状况

《美丽人生》海报(1997年,意大利著名导演罗贝尔托·贝贝尼编、导、演作品)意大利电影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景气,原因很多,诸如国产电影得不到国家支持、美国资本越来越多地渗入意大利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系统、电视的竞争等等。此外,很多主要导演,如维斯康蒂、罗西里尼,德·西卡、捷尔米、帕索里尼等人相继逝世。1978-1979年,制片生产规模压缩了,影院数也减少了。观众1975年为5.1亿多人次,1978年减少到3.1亿多人次。外国影片占全国发行量的70%,其中主要是美国电影。意大利影片的水平也在普遍下降,一些制片人和墨守成规的导演为了寻找出路重新拾起老一套办法,拍摄喜剧片、侦探片和音乐片,期望以此满足观众。

意大利的电影生产一直很分散,1976年全国大约有150家电影公司。它的中心是罗马、都灵、米兰、威尼斯、比萨等城市也都有一些制片厂。很多意大利影片是靠好莱坞垄断组织的资金拍摄的。影片发行机构也很分散,而且这些机构与美国资本有着密切联系。天主教会和梵蒂冈对电影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通过自己的出版物控制每一部影片在信徒中间的推荐或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