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锦绣权色之嫡女为尊
4383300000217

第217章 目标老爷子(1)

萧明瑜问道:“父亲的书院可取好了名字吗?”

“已经取好了,就叫行知书院,知行合一。”萧茂杨十分得意的说道。

萧明瑜甜甜一笑,“这个名字好,比中州书院可好多了。至于聘请先生,据女儿所知,不少先生家里的生活过的并不好,若是父亲肯舍得下本钱,给每个先生高出中州书院三四倍的薪水,我想应该会有不少先生会心动的。只要有了第一个,后面的事情就很好办了。”

高出中州书院三四倍的薪水?这可是极为诱人的,只是这样一来难免得罪中州书院。萧茂杨很纠结。

韩氏瞪了眼萧明瑜,“别瞎胡说。教书育人是极其庄重的事情,怎么能同银钱等同。”

“娘,先生们的品性自然是高洁的,但是人家也要吃饭吧,也要养家糊口吧。没银钱光有名声有用吗?再说知行书院并非要以利诱之,而是为了保证所有的先生都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书院的建设上。父亲,女儿说的对吧。”

萧茂杨拍着自己的腿,大声笑起来,“明瑜说的没错,我们知行书院要让所有的先生都无后顾之忧。三四倍又算什么,给个十倍的薪水,我们萧家也给得起。”

萧明瑜吃吃的笑了起来,“父亲这话说的极是。我们萧家这些年挣了不少钱,如今也该是回馈给中州老百姓的时候。”

“哈哈,明瑜果然有几分聪明,你话不错。我们萧家要回馈老百姓。”

韩氏却不得不提醒萧茂杨,“老爷,这样做定会让中州书院那里有意见,说不定中州书院会联合所有的读书人抵制老爷的行知书院。此事,妾身以为还需要慎重。可以给先生们高薪,但是切不可同中州书院对立起来。老爷以为如何?”

萧茂杨皱眉,“处处都要看中州书院的脸色,真是气煞人也。”

萧明瑜脑子一动,又建议道:“父亲,既然中州书院是知行书院避不过去的门槛,女儿以为不如就同中州书院合作。”

合作,那该如何合作?萧茂杨一脑子浆糊,根本就不明白。

萧明瑜笑道:“父亲不是正愁没先生授课嘛,那就去找中州书院的山长,同山长商量,我们从中州书院聘请先生,先生的薪水由知行书院给付,同时每聘请一个先生,知行书院就给中州书院多少银钱。中州书院虽然有王府做靠山,不过女儿听说中州书院的财政也很紧张,似乎每年都会闹饥荒。我想父亲只要表现出自己的诚意,中州书院也不会将好事往外推吧。若是将来知行书院办出了成绩,那也有中州书院的一份功劳。说出去也是美名一桩。我们就说中州书院大力支持知行书院,知行书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中州书院。两家书院就是兄弟书院。”

萧明瑜一番忽悠,萧茂杨眼前一亮,就连韩氏也觉着个办法好。韩氏笑着说道:“明瑜这话说的不错,中州书院势大,我们最好不要同他们闹矛盾。能和平相处那就最好不过。”

萧茂杨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这个办法不错。”萧茂杨大笑起来。

萧明瑜很担心办法虽好,但是办事的人不行。比如萧茂杨这个性子,真的是很容易得罪人的。萧明瑜小心翼翼的说道:“父亲要忙书院筹办的事情,那同中州书院联络的事情不如就另请一个人来办,如此父亲也不用分心两头跑。”

韩氏瞬间明白萧明瑜这话的意思,也附和道:“明瑜说的不错,这么多事情老爷一个人怎么忙的过来,还是请一个能干的人来处理这些琐碎的事情。若是果真同中州书院合作,以后双方来往的事情还很多,老爷总不能事事亲为。”

萧茂杨深以为然,“此事我会记在心里。”其实萧茂杨心里头也有几分胆怯,让他去同中州书院谈条件,貌似是一件很艰难很为难的事情。若是能将这件事情推脱出去,找个能干的人帮忙,那他就可以专注书院的建设,不用理会这些琐事。

“嗯,人选方面我会留意,一定会选个能干的人出来办事。”萧茂杨有些底气不足的说道。

萧明瑜笑道:“父亲若是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女儿以为不如请二伯父帮个忙,父亲以为如何?”

让东府的二老爷出面,那合适吗?

萧明瑜笑道,“二伯父当年也是中州书院的学生,并且直到现在,二伯父同书院那边也保持着来往。我想有二伯父出面帮忙谈条件,中州书院好歹也会给一点面子。总比请个同中州书院没什么交情的人去办这件事情要好。”

萧茂杨犹豫,看着韩氏。韩氏仔细想了想,“请二老爷倒是合适。但是二老爷要忙着打理府中的产业,不可能一直帮忙。老爷还是要请一个能替代二老爷的人。”

“请到人后,就请二伯父帮忙将人介绍给中州书院。如此一来,也就不用担心后续的事情。”萧明瑜建议道。

“好,就听你们的,这件事情就这么办。”

婆子恭敬的给萧明瑜行礼,“回禀姑娘,门房来人通传,若是有人上门拜见太太。来人自称夫家姓游,同太太本家亲戚,太太还要叫对方一声堂姐。”

萧明瑜愣住,“夫家姓游?”

“正是。可要将人请进来,还请姑娘示下。”婆子恭敬的问道。

萧明瑜挥挥手,问道:“可有问清楚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金州来的,据闻游大人在金州做官。”婆子据实回答。

萧明瑜更觉惊奇。金州离着中州也就一两百里的距离,看起来不远,但是却不属于王府管辖,而是属于朝廷管辖。萧明瑜让传话的婆子稍等,她要先问过常嬷嬷,常嬷嬷是韩氏的陪嫁嬷嬷,对韩家那边的情况最清楚不过。

常嬷嬷一听夫家姓游,顿时就想了起来,“姑娘,是有这么一个人。同太太是没出五服的堂姐,韩家旁支的人。以前在京城的时候,时不时会见一面。那家人很会巴结人,时常带着姑娘到府里给老太太请安。都是亲戚,老太太不好直接驳了面子,故此十次里面倒是会见她们三辆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