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锦绣权色之嫡女为尊
4383300000799

第799章 干掉那个女人(2)

萧明瑜心惊,这里面是否牵扯到一些不能说的秘密。“那王爷同其他朝臣们,被放出宫的时候,皇上有说什么吗?”

周乾长叹一声,“实话说吧,这些日子来,没有人能见到父皇。至少我们这些人都没办法近身。不过韩阁老同内阁其他几位大人倒是能时时见到父皇。或许韩阁老知道些什么。不过韩阁老即便知道,也肯定不会说的。”

周乾说的没错,韩阁老能坐在那个位置上那么多年,嘴巴严实,这是肯定的。该说的不该说的,韩阁老心里头门清。

周乾很忧心,萧明瑜嘱咐他多加休息。过后萧明瑜准备了礼物去韩家还有刘家看望。

韩老太太的病情,已经大有起色。全家人都平安,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韩老太太对萧明瑜说道,“你如今双身子,就别出门了。像是这样的事情,派个人过来就行了。”

萧明瑜笑道,“外祖母心疼我,我却不能不懂规矩。外祖父同舅舅好不容易回家,我自然要来看望。外祖母放心吧,就这一次,以后我可就难得出门一趟。”

韩老太太笑道,“难为你了。赶紧去见你舅舅和你外祖父吧,想来他们也盼着你来的。”

萧明瑜含笑应下,又去见了几位表嫂还有韩崔氏,这才去外院书房见韩阁老和韩士林。韩阁老精神头还不错,看得出来,在宫里面那些天,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至于韩士林,虽然全身都收拾干净了,可是还是看的出来满脸的憔悴,眼里的血丝根本就掩藏不住。

“外祖父和舅舅都受苦了。”萧明瑜给两人请安行礼,这才坐下说话。

韩阁老捋着胡须,“不算什么。老夫好歹是吃好喝好睡好,比你舅舅他们强多了。宁王如何?可有说些什么?”

“王爷说九殿下过世了,很意外,也很不理解。王爷到现在也没弄清楚这其中的关键。”萧明瑜实话实说。

韩阁老微蹙眉头,“老夫知道你们好奇,不过好奇心太重也不是什么好事。正所谓难得糊涂。将这话转告宁王,让他好好参详参详。皇上既然不欲说出来,我们做臣子的就该体谅皇上的心意,而不是一味的去追究真相,让皇上生厌。”

萧明瑜明白了,“多谢外祖父提醒,孙女会将话带给王爷的。”

萧明瑜辞了韩阁老,出来的时候,韩士林追了过来。“明瑜!”

“二舅舅!舅舅看起来好生憔悴,不妨先去歇息吧。”萧明瑜关心的说道。

韩士林一脸不在意的说道,“没关系,这点事情舅舅还撑得住。刚才老爷子没同你说清楚,舅舅再提醒你一句,让宁王千万千万别去打听九皇子过世的消息,明白吗?”

萧明瑜心中惊讶,韩士林很少这么郑重其事的告诫她。萧明瑜点头,“我明白,多谢舅舅提醒。”

“记得啊,千万千万别去打听,你也别好奇的问为什么。总之都是为了你们好。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去过问的,更不是宁王能去过问的。你告诫宁王,多注意他自己的身份,可别给人把柄。”

萧明瑜意识到事情的严重,郑重答应下来,一定会提醒周乾,让周乾别生出好奇心。

出了韩家后,萧明瑜还一直皱着眉头。到了刘家,这才微微展露笑颜。韩氏很担心萧明瑜,见萧明瑜来了,又数落她一顿。如今是双身子的人,不好好养胎,出来做什么。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承受得起。到时候后悔都没地方后悔去。

萧明瑜笑笑,只说就此一次,下不为例。刘长卿回来,她总要过府看一看,问候一下。

刘长卿表示收到萧明瑜的问候。

萧明瑜仔细的看了看,刘长卿是习武之人,精神头比韩士林好了不少。不过眼睛里同样有血丝。萧明瑜对刘长卿略微提了提韩阁老说的那番话。刘长卿深以为然,“既然不该问,那就别问一句。宁王是聪明人,这个道理自然会明白。京城形势不明朗,你又有孕在身,以后尽量别出来了。”

得,人人都劝着别出来,萧明瑜自然是早早的告辞回到王府。

回到王府的时候,周乾已经睡了一觉,这会精神头还算不错。

萧明瑜陪在周乾身边,将韩阁老还有韩士林说的那番话,都同周乾说了。萧明瑜没发表任何看法,只等周乾表态。

周乾蹙眉,深吸一口气,“本王知道了,多谢韩阁老和韩大人的提醒。”接着又小声的嘀咕了一句,难道那些传言是真的吗?

萧明瑜好奇的问道,“什么传言?”

周乾矢口否认,“没什么,你别过问这些事情,好好养胎,生下本王的儿子,才是目前最要紧的。”

萧明瑜很清楚,那个所谓的传言必定触及到了某些不可说的事实,所以周乾才会一力否认。不过还是能看出一点苗头来,一个就是所谓的传言,并没有大范围的传开,而是很小范围的,而且所有听说过的人都不会主动提起。再有就是,这个传言很荒谬,所以早前周乾一直不相信,也没有联想到这上面。但是被韩阁老的话提醒后,周乾却联想到传言,那么说这个传言虽然荒谬,却很可能是真的。也很可能同这一次的事件有很大的关系,说不定同老九的死,皇帝的昏迷也有关系。

萧明瑜回想九皇子的面容,这么久以来,只见过九皇子两面。九皇子给萧明瑜的印象,是一个比较内敛的沉闷的少年,长相却出奇的好,可以说是诸位皇子中长得最好的一个,有一点点男生女相,却不失男子气概。却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就去了。萧明瑜暗叹一声,此事很敏感,就算有再多的疑问,也只能压在心头。

整个正月,都过的极其沉闷。大家不敢举办宴席,不敢闹腾,就连过年期间亲戚之间的互相走动,貌似都少了很多很多。完全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就连元宵节,整个京城都是静悄悄的。也就是老百姓所受影响不大。

等出了正月,天气渐渐暖和了一点,那种令人窒息的沉闷的气氛才总算消散,大家的日子终于恢复到了往常的平静。也终于有人家敢举办宴席,一洗正月里头的晦气。有了人带头,后面自然有人效仿。渐渐的,市面上才逐渐热闹起来,亲戚朋友之间也多了宴请和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