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锦绣权色之嫡女为尊
4383300000814

第814章 离京(3)

“娘,这有什么不行的。当年比这更困难十倍都过来了。如今不过是府里少了个男人,外面少了个臂膀罢了,怎么过都是过,我肯定过的下去,还能过的好好的。”萧明瑜一脸轻松,貌似丝毫不受周乾离去的影响。

韩氏就暗自担心,莫非夫妻二人感情出了问题,不然萧明瑜这也笑的太欢畅了一点。

萧明瑜却在想,难道自个老公走了就一定要哭吗?难道不哭就不能表达该有的情感吗?哭一哭不过是发泄一下,完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萧明瑜拒绝哭泣。虽然周乾不在京城,难免会有人上门找麻烦,难免会有许多的掣肘,可是萧明瑜自信,她能安排好一切,做好一切事情。

韩氏最后还是带着孩子们搬到韩家去住。萧明成如今的功课越来越重,来来回回的不方便,也需要长期住在韩家。在韩家读书,才能享受到全天下最精英最优质的教育。瞧瞧韩家三兄弟,一起参加科举,三人全都中了进士,还有一个被点为状元,可见韩家的教育质量如何的高。双胞胎兄弟过两年也要启蒙了,在韩家打好基础,对将来肯定是受益无穷。所以韩氏搬到韩家去,好处多多,又光明正大。那是韩氏的娘家,韩氏回去住,谁也不能说闲话。如此一来,还能避开刘家的麻烦事情和那些奇葩的人物。

萧明瑜这里则是带着孩子安稳的过日子。京城的店铺,因为总是会有人去闹事,萧明瑜干脆将店铺关了一半,然后将店面出租。剩下的一半,也只是很普通的生意,比如说吃的,穿的,这些方面的。高利润的生意,一概不做了。反正她也不缺这点钱花用,南边那块,她只需一句话,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金银流通到京城来。既然如此,她又何必在京城同别人打生打死的。如今周乾不在,凡事低调一点总归是没错。

至于田庄,萧明瑜也卖掉了两个贫瘠的。周乾名下的产业,萧明瑜也做了一番整合。这番动作下来,顿时宁王府看上去就不那么起眼了。就跟一般的府邸差不多。就连景福帝承诺萧明瑜可以开办香皂厂的事情,萧明瑜也将这个名额出让了出去。如今的她,已经不需要靠这玩意来挣钱。

在外人的眼里,如今的宁王府是低调的,内敛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唯独让人关注的就是远在西北的周乾。朝臣们就盯着周乾,想要看看周乾是不是去西北弄兵权的。连带着刘长卿也得到了高度的关注。

太子殿下的人也开始在西北行动,周乾人在西北,总归是让太子殿下不放心。像是周乾这样的人,还是困在京城好一点,安心。

而刘长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到了西北后,花了数天了解战事了解新的属下了解兵员情况,了解后勤物资。然后竟然亲自带队出关,主动狙击敌人。这个消息被西北那边,立场不坚定的人,以最快的消息传回了京城,顿时京城大哗。接着正式的奏本也到了京城,奏本是周乾亲笔写的。除了奏本外,还有给景福帝一人看的私信。

奏本上,周乾说的很少。只说了有这么一件事情,何年何月出关,出关人数多少,出关地点在何处,军事目的如何等等。至于理由,行军计划,战术等等等都是一个字没提。反倒是对于西北的现状说了很多,还顺便告了兵部工部和户部一状。户部给的粮食有问题,很多发霉的。还有户部给的棉衣,都是黑心棉。工部负责做的箭矢,刀剑,各种战争兵器车辆等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要严查,绝对要严查。至于兵部,承诺的给兵员,给军饷,所有的都没有兑现。加上大败三场,三个城池被敌人付之一炬,如今西北那边的士气很低迷。

要是能懂军事的人看了就明白,周乾奏折上写的内容,也是间接的解释了刘长卿为什么要亲自带领士兵主动出击。在士气如此低迷的情况,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必须有一场胜利来振奋人心。人员不熟,下面的人人心各异,没一个信得过的。这个时候刘长卿只能靠自己和他的亲兵,来给大家一场胜利。即便是很小的胜利,那也是一个希望。只要有希望,这场仗就不算输。

其实要不是有周乾坐镇后方,保证刘长卿的后勤供给,刘长卿也不敢这么干。万一西北那些兵油子在后面抽后腿,通风报信,干些生儿子没屁眼的事情,那刘长卿同他的兵都得死在草原上,不死也要被西凉军队俘虏。

有关这方面的详细内容,周乾都在给景福帝的私信里说的清清楚楚。就连西北这些年的军备,西北边关的各种传言,下面种种内斗,凡是周乾了解的,全都给景福帝说了。反正西北那边不是周乾的势力范围。将西北掀个底朝天,周乾也不怕。大不了将旧有的势力掀翻,换上他自己的势力。周乾的心思昭然若揭,但是他反映的情况也事实。就看皇帝有没有魄力去处置这些事情,改变西北的现状。

太子殿下绝对不允许周乾在西北搅风搅雨,改变那边的格局。说句不客气的话,太子殿下早就将西北视为自己的禁脔,岂能容周乾撒野。即便西北那地方,太子殿下本人能够掌控的很少,可是这又如何。这不影响太子殿下对西北的计划。所以太子殿下一定要破坏刘长卿同周乾的行动。

于是朝堂上掀起了一轮弹劾刘长卿私自行动,身为大都督,不知道提调军队,竟然自己带兵出关打仗,将军务竟然交给外行宁王周乾来管理。简直是乱来,岂有此理,此事一定不能善罢甘休。刘长卿被弹劾,周乾自然也不能幸免。其来势之汹汹,让人瞠目结舌。

铺天盖地的弹劾,别说萧明瑜和韩氏,就是韩阁老也吃了一惊。这个时候韩阁老已经不能置身事外,该出手的时候自然要出手。要是刘长卿同周乾真的被人弹劾下去的话,韩阁老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于是韩阁老就联络朝中一批人,开始同对方打擂台。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是太子殿下发起的此事,那么直捣黄龙是最好的做法。

韩阁老暗中安排人搜罗太子殿下身边人员的黑历史,在双方闹到不可开交的时候,韩阁老的人顺势抛出这些东西,瞬间就吸引住大部分中间人士和墙头草的注意力。弹劾太子同弹劾宁王刘长卿,孰轻孰重,朝臣们不用想瞬间做出判断。自然是弹劾太子所得的利益更大啊,要是能将太子拉下马,那绝对是青史留名的节奏。这对于唯恐天下不乱的文官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