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锦绣权色之嫡女为尊
4383300000818

第818章 上火的男人(2)

文官们还要吵,尤其是站在太子这边的人。景福帝拍着桌子,直接拍板决定,就按照韩阁老说的去办。当天就下了旨意,命宁王周乾同当地地方官一起勘验人头数量和人种。一旦发现杀良冒功的事情,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西北离着京城很远,不过有四通快运的帮助,来回比以往快了很多。宁王周乾的折子同地方官员的折子一同达到京城,奏折还没送到皇帝的案头,消息就已经从通政司传了出去。刘长卿的胜利是板上钉钉的,人头全是西凉的壮年男子,连个妇人小孩老人都没有。数量也是对的,缴获的马匹牛羊也都是西凉那边的产物,战功是实打实的,一点水分都没有。

景福帝看着奏折,哈哈大笑。当着朝臣的面说道:“刘爱卿真乃朕的福将也。”

韩阁老暗自吐槽,刘长卿在京城的时候,皇帝你将他当做情敌,左右都看不上眼。这会又将情敌当做福将。皇帝你变脸太快,还要不要节操。光嘴上表扬不够啊,好歹拿点实惠的出来,给人给粮给钱,人家才会给你卖命,是不是?不过以景福帝小气记仇的性子,估计是不可能给刘长卿实质的好处的,最多就是不刁难刘长卿,就算是开恩了。

韩阁老估算得不错,皇帝下旨口头嘉奖,让刘长卿再接再厉,多打几个胜仗,将西北的局势稳定下来。实质的好处一点都没给。

刘长卿给景福帝上了一道奏折,主题很简单,西北军备松弛,战斗力下滑的厉害。暂时的胜利不代表永久的胜利。想要将西凉军队打残打怕,就要练兵。练兵就需要各种物资,需要时间。时间才是最关键的。刘长卿就估算了一下,按照西北如今的情况,想要将这边的军队整装完结,打造出一支能战斗的军队,两三年肯定是要的。这两三年主要是防守加小规模的反击。两三年后,就可以主动开展反攻。将西凉军队彻底赶走。这是一个大的战略,必须得到景福帝的认可和支持。否则刘长卿就算有天大的本事,在西北那地方也没办法做成事情。

景福帝没有立即同意,而是召集内阁成员同几位老国公爷来商量此事,希望大家群策群力,拿出一个整体的方案来。韩阁老态度明确的支持刘长卿的战略方案,想要经营西北,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两三年时间都算短的。而且不光是打仗的问题,还有战后经营的问题。不改变西北那地方的格局,过个十来年还要继续打仗,如此循环往复。所以韩阁老提议,可以适当的考虑开展羊吃人的模式,双管齐下,说不定西北的问题就能彻底根治。

内阁首辅就阴测测的说道,“刘将军是韩相的女婿,韩相为了支持自家女婿,果然是不遗余力啊。”

韩阁老捋着胡须,笑眯眯的说道,“首辅大人客气了,谁让刘长卿有本事能打仗,偏偏还是老夫的女婿。这样人才,老夫不支持岂不是对不起朝廷对不起皇上的信任。”

内阁首辅冷笑,韩东学你可真不要脸的,支持自己的女婿还敢这么理直气壮,光明正大。韩阁老嘿嘿一笑,大家彼此彼此。

景福帝不喜欢看这两老家伙扯皮,干脆问几位老国公爷的意见,这些人打了一辈子的仗,对这方面肯定有发言权。四个国公爷,有两位表示支持刘长卿,有一位明确的反对,甚至怀疑刘长卿是别有用心,想要当西北王。这话很诛心,韩阁老暗自记下对方,以后弄不死你。至于最后一位,态度模棱两可,就是俗称的墙头草,看那边势力强就倒向那边。嘴上还说的冠冕堂皇,一切都挺皇帝的,皇帝说东就是东,绝不会朝西边。

对这样的人,众人集体鄙视。皇帝也不耐烦,心想朕是找你们来出主意的,结果你一点主意都没有,还说什么都听朕的,那朕要你们来有什么用,跟饭桶又有什么区别。景福帝心头有了决定,下次再也不找这位墙头草国公爷,浪费粮食,尸位素餐的典型代表。

十来个人吵吵闹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最后还是吵出了一个结果,刘长卿的提议批准,朝廷也会量力而行的支持。不过很多事情还是要靠西北当地自己解决,毕竟朝廷的钱粮都是有数的,给西北多了,就意味着别的地方少了。一次两次还行,两三年持续下来,谁都受不了。

因为这个,韩阁老再次提议羊吃人的主意。偏偏吵闹最厉害的就是这方面,数个人明确的反对,直斥荒谬。还请皇帝以通敌罪名治韩阁老的罪名。

韩阁老根本不理会首辅大人的叫嚣,哼,老东西一个,看你还能蹦跶多久。韩阁老力排众议,同景福帝说明其中的好处,一个是能够就地解决当地军民御寒的问题,二是可以激活当地的经济,收治流民,创造税收。三是能够解决西北军队用钱的问题。四是能够分化西凉部落。西凉虽然成立了国家,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部落制。用羊毛这玩意,拉拢一部分,分化一部分,打击一部分,相信西北的问题很快就能解决。还能减轻朝廷的负担。总归好处多多,不做就是傻瓜,二百五。

景福帝很矛盾,韩阁老说的好处都是可以预见的,可是首辅大人的意见也很重要。若是真的在西北开展羊吃人运动,会不会真的制造出一个西北王出来。届时西北的力量将惊人的大,身为皇帝,就算是在千里之外,也是寝食难安。这是景福帝主要考虑的问题。

想想吧,过个几年西北有军,还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西北有粮,有钱,可以自给自足,完全可以抛开朝廷。如此,西北岂不是独立于朝廷之外,这是景福帝必须要考虑也需要防备的事情。韩阁老就说,既然皇帝担心,不如羊吃人的运动,就交给户部和工部来统领,银钱也不经过西北军的手。全部由当地地方衙门负责管钱,上缴国库,再由国库统一拨款。虽然这样一来,中间多了很多程序,也多了贪墨,但是至少可以从源头掐死西北独立称王的可能性。从这个目的来讲,程序多一点,贪墨损耗多一点,都是可以忍耐的。而且皇帝还可以派内务府去那边建厂,顺便盯着点西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