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锦绣权色之嫡女为尊
4383300000954

第954章 番外皇后有钱(4)

于是第二天,又有很多人要进宫,表示要捐款。萧明瑜来者不拒,让人做好登记。然后在宫门口做了一份告示,将所有捐钱的人物姓名身份都写上,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些人都为灾民们献出了一份爱心。同时萧明瑜还让人立碑,将献爱心的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让后人敬仰。

一时间,捐钱者接踵而来,为的就是一个名,一个好名声。而且这股风潮还蔓延到民间,尤其是那些大商人们,都纷纷表示愿意出钱出粮,只要朝廷肯给他们一个好处。出现这种情况是周乾和萧明瑜都没预料到的。

周乾同萧明瑜紧急商量,萧明瑜的方案有两类,一类办法是减税,用募捐的金额减免几年的税赋。二是赐予民爵,没有实质的好处,也不会有朝廷俸禄或者朝廷官职。仅仅只是朝廷对他做好事的一次认可。但凡有民爵的人,家中子弟无论是商户还是什么身份,都可以参加科举。另外有了民爵的人,也可以享受一点点秀才的好处,那就是件官不跪。

周乾对两个方案都有些犹豫。两个方案都是好方案,但是朝堂上那些老顽固怕是不会轻易松口。本来属于读书人的好处,竟然给了有几个臭钱的商人,朝堂上的官员们怎么愿意。萧明瑜就提议,官宦子弟若是肯如同商人一样捐钱捐粮,同样可以给予民爵。不过萧明瑜提议,民爵的获得一定要设置门槛。最少五万两起,最好设置十个等级。具体的细则,周乾可以让智库团们来解决。

萧明瑜同周乾在紧急商量对策,朝臣们的心也不平静。瞧瞧家里的娘们们,得了皇后娘娘的夸赞,名字上了石碑,一个个都斗了起来,说话嗓门都大了不少。很多老爷们们都不是滋味。什么时候竟然让娘们们走在前面了。瞧着周乾最近脸色不好看,莫非是在怪罪大家,做微为男人,做为朝堂官员,连个女人都不如。女人都知道赈灾,男人们还一毛不拔,一分钱都不肯拿出来。

朝臣们就想着,是不是明儿早朝,也该表个态,表明大家都会捐钱。

韩阁老也在同自己一派的官员商议此事,的确朝臣们也该做个表态了。不然朝臣们就要被老百姓的唾沫星子给淹死。女人都知道募捐赈灾,男人还一点动静都没有,要脸吗?

于是第二天早朝,朝臣们有志一同的表示,大家不能落后,不能输给女人,他们也要募捐。

周乾对此很满意,当即让太监们登记每位大人募捐的金额。朝臣们傻眼,广明帝,你要不要这么急切,你是没见过钱吗?可是太监都走到跟前了,不说个庶数字,这脸面挂不住啊。周乾还表示,底层官员,尤其是家里清贫的官员,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心意到了就行,朝廷会理解他们的。至于出身大富之家的官员,你好意思只出几百两,几千两吗?你连女人都不如吗?害的某些官员不得不割肉。纷纷表示,周乾这一招真狠毒,到底是同谁学的,难道是萧皇后教的吗?

事后,周乾还提醒大家,别忘了在两天之内,将募捐的银钱交到内务府。户部提出抗议,凭什么交给内务府,这些银钱该有户部掌管。周乾直接表示,这些都是大家的爱心,以免被人贪墨,所以坚决不能交给户部。户部官员脸色涨红,绝对不敢同周乾说,户部清清白白,一文钱的贪墨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内务府取代了户部。

等大家还在为捐钱肉痛的时候,周乾就抛出吸纳民间捐款的事情。提出方案,就是改进后的减免税赋和民爵。减免税赋,朝臣们意见不大,发噪音的也就是小猫三两只。但是对于民爵,大家极力反对,没有一个人赞成。

周乾早就想到这个可能,就抛出另外一个诱饵,凡是之前捐款上万的官员,家中可有一名子弟获得民爵。

众臣默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广明帝这是挖了一个坑给大家跳啊。明知那是坑,还非得往下跳不可。大家都知道,文官是没有爵位的,也就无法像勋贵一样,一人得道,三四代都能鸡犬升天。也是因为如此,文官对勋贵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如今皇上抛出这个诱饵,不少人都顿时心动了。虽然是民爵,那也是爵位啊。多来几次天灾人祸,多捐款几次,说不定到最后还能搞一个公侯伯来当当。这等好事,可不能错过了。

占据高位的朝臣们,瞬间达成了默契。这些人都是有财力有魄力之人,这等好事自然不能让商人们得去。朝臣们于是就开始同皇帝讨价还价,官宦家捐款所得民爵,同商人和民户捐款所得民爵总要有所区别吧。要是一视同仁,这岂不是乱了套。

周乾冷冷一笑,庆幸之前就料到会有这一幕,所以早就有了对策。民爵共分十五等。从一等到十等,这主要是给老百姓准备的。而官宦家等级,则是从五等到十五等。只要谁能积攒到第十五等,再立下大功,身有功名,无任何黑历史,就有机会申请获得实爵。实爵是可以世袭两代人的。至于民爵,仅仅代表了朝廷对献出爱心的一种表彰,是不能世袭。另外,不光是捐款捐物能够获得民爵,凡是立下大功,为国为民做了好事的,也有机会获得民爵。

而且周乾还抛出一个很大很大的诱饵。民爵体系将来还要发展下去,有可能会推广开来。比如老大人们退休致仕,评其功过,或许也能再致仕后获得一个民爵,并且获得一份丰厚的养老金。此乃朝廷对官员们为官几十载的肯定和一种殊荣。这个殊荣绝对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会有严格的标准。具体的细则,等赈灾完了后,再论。

周乾的这个办法,就如一颗炸弹一样,顿时就让朝臣们炸锅了。为自己争取福利,朝臣们总是最积极的。有那急性子,说现在就尅讨论这个细则。周乾坚决不答应,现在最要紧的是赈灾。赈灾弄不好,大家都别想有好日子过,更别想有什么民爵赐在头上。

众臣只能偃旗息鼓,不过心里头都活泛开来。有了这等福利,那将来也有了奔头。就是不知这银钱从何处出。众人纷纷朝户部尚书大人看去。尚书大人苦着脸,就跟有人欠了他几百万没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