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东莞打工妹二十年风雨人生
44017800000202

第202章 黄总的生意经(2)

当时乐天厂对外宣称是生产电脑零配件的,实际上,那座高三层,总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的车间大楼里,除了两条生产连接器的流水线在运作外,其它的车间早就停产。空荡荡的生产大楼里,车间工人和管理人员加在一起只有一百多人。

由于工厂效益不好,人员走得太多,宿舍楼里很多房间都是空的。这样的结果对于在职的人员来说,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每个房间只用住两,三个人。

说实在的,柳絮以前住怕了嘈杂的集体宿舍,她就喜欢这种住的人少,相对来说比较安静的房间。

进厂后,人事部安排她和会计阿琴,人事主管李晶住在一套三房一厅的宿舍里,阿琴和李晶在这里干了好几年,她们亲身经历了乐天厂从盛到衰的全部过程,也很了解黄总和黄太太以前的经历。

柳絮从李晶的口中得知,在几年前,乐天厂的效益很不错,最高峰时全厂有员工800多人,那时既做出口又做内销,在业内名气比较大,生意也相当红火。

那时老板娘在台湾,老板一个人在东莞管理工厂。刚到东莞时,他一门心思放在生意上,兢兢业业地管理工厂,开业之初,他可吃了不少苦。

那时他很少去那些娱乐场所消遣,更别提有什么养小三,******等伤风败俗的举动了。最初几年,于公于私来说,黄总所做的一切堪称问心无愧。

在他的辛苦经营下,他的电子厂像滚雪球一般,生意发展得一路高歌。工厂每年的销售额直线上升,规模也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人迅速发展成为六,七百人的大工厂。

生产规模扩大后,为了便于有效管理好工厂,老板先后从台湾请来了几位经理到东莞协助他。

据说最多的时候全厂有五位台湾经理,各个重要的部门,如:制造,品管,采购,业务,工程各有一位台湾经理。

那几年这种管理模式在一些台资厂很普遍,台湾老板大多不信任大陆人,他们情愿花高价从台湾聘请人员来大陆管理工厂,也不愿意多花一点钱请大陆人管理。

台湾人的工资比大陆人要高出很多,一般情况下,一个台湾管理干部的工资抵得上十几个大陆人的工资。

除此之外,黄总还要给他们报销来往的机票,给他们安排高档宿舍,额外聘请厨师给他们做饭,等。可以说,他花在五个台湾经理身上的费用,加起来比办公室所有人员的工资总和还要多。

即便如此,那些台湾老板就是喜欢聘台湾人,他们都不愿意请大陆人,究竟原因旁人都心知肚明,在此就不过多描述了。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东莞用工行情的改变,有些台湾老板的用人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聘用大陆人在工厂担任重要职位,在东莞并不缺乏懂技术,懂管理的大陆优秀人才,如果有老板愿意聘请他们,可以说比台湾人还是有优势。

最明显的差别就是,除了工资低很多外,他们的责任心都很强,毕竟出来打工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如果遇上一个投缘的老板,谁不想一心一意为老板效力呢?

遗憾的是,出于某些偏见,那些老板都喜欢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大陆和台湾的管理人员。

当然,对于老板来说,思想观念固然难改变,追求利益最大化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那几年黄总对工作尽心尽责,对家庭也很关心。由于证件的原因,他隔三个月就要回一次台湾,每次回家都会给妻儿带很多礼物。

那时他的太太在台湾操持家务之余,顺便照顾两个小孩的日常生活,一家人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如果黄总一直安分守己,踏实本分地经营工厂,不用说,他的生意肯定会越做越大。说不定他也能成为东莞台商协会的重要成员,有机会出席一些重要的会议,或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东莞台商。

遗憾的是,他的生意做大后,在身边环境的影响下,他也染上了很多有钱男人的恶习,那就是玩女人。

那些与他有生意合作的老板都是台湾人,他们大多在东莞开工厂,或者在一些工厂担任经理,副理等职务,月薪至少都有几万块。

尽管他们称不上是有钱人,不过在那个年代,普通打工妹的工资还不到一千元,在她们看来,那些什么“经理”“副理”“老总”之类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身家雄厚”的老板。

正因为如此,那些所谓的“有钱男人”,就成了某些指望通过不劳而获,去追求物质享受,且好逸恶劳的打工妹倾慕的对象,他们无疑成了她们眼中的摇钱树。

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黄总起初倒是很自律,不过随着生意的扩大,他的腰包鼓起来后心态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眼看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养小三,******,他也动了这个念头。在私欲的驱使下,他顺利地包养了一位年轻的打工妹,并很快沉溺于奢糜腐朽的****生活中不能自拔。随着他的放纵,他的家庭和生意也随之发生了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