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儿教育学
44171700000016

第16章 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因而受到特别关注。

一、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

一般我们习惯上将师幼互动当作动态的关系状态和交往过程,而将师幼关系理解为师幼互动的结果和静态关系的体现。这实际上是狭义的师幼互动和师幼关系。广义的师幼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师幼双方通过交往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双边、互动的关系系统,它不仅是师幼互动的结果,还包括师幼关系形成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等。而广义的师幼互动也不仅仅是师幼双方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还应包括相互作用的背景、内容、机制和结果等。因此,师幼互动和师幼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包容和共生的。

具体而言,师幼关系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师幼关系是一种非对称性的相倚关系,即教师与幼儿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师对幼儿的关怀、热爱、教育和幼儿对教师的尊敬、依恋、信任是师幼间的第一层关系。

二是师幼关系是一种平等的社会成员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教师与幼儿都是独立的人,都有着人格和尊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游戏、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教师与幼儿不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且教师也是幼儿权益的实际保护者。

三是师幼关系是教师与幼儿互为主体的人际交往关系。现代著名哲学家布伯(M.Buber)认为,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双方是主体间的“我—你”关系,是一种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彼此接纳、彼此认识和理解,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使彼此的精神相通、相映,使彼此的心灵沟通、相互激发。这正是互主体性的体现。所以,师幼关系是一种“互主体”关系。互主体关系是一种“我—你”关系。在“我—你”关系中,我(教师)不是把他(儿童)当作控制的对象,而是当作可以对话、交往、亲近的“你”。在这种关系中,“你”(儿童)告诉“我”(教师),对“我”说话,而“我”则对“你”作出积极的回应。我你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毫不保留与掩饰,你我都是满怀激情地参与其中,因而它是真诚的、开放的、澄明的。在这样一种交往情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是主客体式的关系,而是互为主体的主体间共存的关系。唯有在“我—你”关系中,教育者才会通过理解受教育者从而理解自身,通过发展受教育者从而成就自我。

二、师幼互动的内涵和结构

(一)师幼互动的内涵

师幼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在对师幼互动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上,需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师幼互动是存在于教师和幼儿间,在师幼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其主体是教师和幼儿。师幼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

其次,师幼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同时,这种交互式作用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

再次,师幼互动包括师幼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师幼互动的具体情景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既可能是发生在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中,也可能发生在非正式的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与个别儿童、小组和全体儿童的交往;或是与儿童共同的游戏,指导教学,对儿童表扬鼓励、要求示范等。内容也可能丰富多样,如对儿童知识的教育、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等。因此,师幼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包括发生多情景中的,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

(二)师幼互动的结构

师幼互动的结构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1.师幼互动的主体

在师幼互动中,有两方面主体,即教师和幼儿。同时,教师和幼儿均不是孤立地出现在师幼互动中,而是共同参与在互动活动中。

2.师幼互动的基础和条件

即师幼互动存在和发生的背景。既包括互动当时的具体情境(如人、物及环境等),也包括以往师幼的状况,如以往互动中师幼双方认识、期望、情感和人际关系状况,及由此形成的师幼互动的行为模式等,还包括师幼双方的个性、行为特征。

3.师幼互动过程

即师幼相互影响和交互作用的过程。其中,既包括师幼双方各自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的过程,又包括双方之间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过程,而互动起因、内容、途径、方法、性质、双方参与无疑是此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方面。

4.师幼互动的结果

包括师幼双方对互动结果的认识、情感、体验、满意程度及互动中问题解决的效果,对师幼双方和他人各方面直接或间接、显在与潜在的影响等。这是在互动背影和过程基础上形成的师幼互动结果。

需强调指出的是,师幼互动的这4个方面并非是平行或互不相干的,而是并存于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之中。其中,教师和幼儿是主体,互动过程则处于核心地位,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与载体而存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都体现在这一过程中。

三、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为了形成这样的互动氛围,教师必须正确地进行角色定位。目前在师幼互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教师把自己更多的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有极大的关系。正是因为教师这样的角色定位,教师对幼儿的行为问题或违规行为十分敏感,并为此而发起了大量以纪律约束和维护规则为目的和内容的互动。不少教师更为关注的是“班上是不是出事”,“有没有消极行为”,至于幼儿到底在干什么,或幼儿心理、情感上有什么特殊的需要,教师并不是很在意。同时,这种角色定位使得教师在互动中更要求自己行为和要求的被接受和被执行,一旦遭到拒绝则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去达到目的。

要建构积极适宜的师幼互动,幼儿教师必须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如此定位,才可能在实际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而不是局限于约束纪律和简单地传授知识,真正摒弃以往教师主要影响控制幼儿的被动关系。

其次,师幼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建构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能否对对方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幼互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条件。师幼互动现状研究发现,低关注和低敏感性是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尤其在教师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平时,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情绪十分不好,长时间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或存在突出的学习、交往、生活等困难的幼儿,但教师却往往因忙于教学、维持纪律等而发现不了这些问题,更谈不上给予关注。要建构积极、适宜的师幼互动,师幼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应始终对对方及其行为给予足够的关注。

再次,要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师幼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亲其师而信其道”正是对这一事实的体现。而不良的情感氛围,则会使互动双方产生压力、相互疏远,互动性质和效果也不会理想。特别是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为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而师幼互动现状研究发现,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甚至可以说,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幼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希望老师笑”成为许多孩子对老师的请求。可见,在建立积极的情感支持性环境和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方面还需要更加努力。

最后,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关键所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师幼互动效果不佳与师幼双方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有效性有很大的关系。不少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尽管有参与、有交往,但很多是流于表面,而没有实质性地对幼儿产生作用。另一些教师则是参与的方式方法不适宜,而使得整个师幼互动表现出消极性质,影响了互动的最终效果。这在以指导和寻求指导为内容的师幼互动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当幼儿寻求指导时,不少教师也会给予反馈,但其方式和性质却十分值得商榷。如指导幼儿画画,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幼儿“在这儿画”或直接帮幼儿画,而缺乏针对性的具体的指导;另一些教师则只是自己一味讲解,而无暇顾及幼儿的体会,使互动变成了单向的作用;甚至教师边指导边训斥幼儿“我不是刚刚讲过吗?”等。可见,在给予足够关注和情感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并且有效的相互参与和互动,对于积极、适宜和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实现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要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必须对外部氛围、关注、参与和情感支持与交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注意师幼互动中其他方面的协同作用,以真正形成具有发展性、主体性和情感性的师幼互动。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幼儿教师“养护者”这一角色?

2.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3.一个合格的现代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4.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5.幼儿的发展有哪些显著特征?

6.师幼关系具体包含哪几层含义?

7.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