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上)
44240200000017

第17章 安邦治国故事(17)

春秋时,楚、晋两国都很强盛,郑国是一个小国,却处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因此郑国只能采取左右逢迎的政策。有一次郑国公子子国和子耳兴兵攻打蔡国。打了一次胜仗,子国的儿子子产很不以为然,担心楚国会来讨伐(因蔡国是臣属于楚国的)。那年楚庄王果然派他儿子公子贞亲自率兵来攻,郑国的当权者子驷、子国等不知所措,有的主张向楚国投降,有的主张等待晋国来援,子驷说:“我记得周诗中有这几句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支询多,职竞作罗。谋之多族,民之多还,事滋无成。”意思是:要到黄河水清,人的寿命哪有这么长?既用卜来求人,又向人去问计,做的事已够多了。郑国主持大事的人又多,各持己见;顺从这方的主张;又忽略那方的意见,所以讨论的事情没有任何结果。现在楚兵就要来到,人民的生命处在危急中,不如暂时顺从楚国,让郑国老百姓松口气,不会死在战争里……”最后郑国终于丧权辱国,向楚国投降。

黑白混淆

“黑白混淆”即黑的白的混在一起,分不清楚。比喻颠倒是非。

此典出自《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混’的异体字)淆,清浊同源,天下哗,咸曰财货上流,为朝结饥。”

东汉时,有一个叫杨震的人,字伯起,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杨震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声望很高,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关西孔子”。在杨震当荆州刺史的时候,曾推荐过一个叫王密的人做了昌邑县令。一次,杨震路过昌邑,王密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将十斤黄金献给杨震。

杨震不但没接受,还批评了王密一顿。

当时,汉安帝(刘祜)的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住宅,耗费了巨大的资财。对此,杨震非常痛恨,于是上疏给安帝,揭露了这些人的罪恶。在其中的一封奏疏中,杨震写到:“如今白黑混淆,清浊不分,人们议论纷纷,都在指责朝内朝外贪污成风。”

但是,汉安帝非但没有听从杨震的劝告,还在那帮坏人的怂恿下,下诏免了他的官职,遣返回乡。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杨震服毒自杀。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此典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时代,楚宣王很奇怪北方的臣民,为什么会畏惧他的大将昭奚恤;于是他就问朝中的大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朝臣中有一个人名叫汪乙,用一个寓言故事,来向楚宣王解释道:“有一只老虎捉到了一只狐狸,狡猾的狐狸恐吓老虎说,它是天帝派来管理百兽的,如果老虎吃了它,将会激怒天帝;如果不相信,可以跟在它后面走,看看其他的野兽对它是怎样畏服。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就跟在狐狸后面想看个究竟。一路上其他野兽远远地看见狐狸,果然都匆忙逃跑。老虎看见这个情形,不知道野兽乃是怕自己,还以为它们害怕狐狸呢!

现在大王的兵权都在昭奚恤手上,北方人民所怕的,实际上只是怕大王的兵罢了。”

怙恶不悛

“怙恶不悛”表示某人坚持作恶,不思悔改。

此典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春秋时期,诸侯混战。鲁隐公六年五月十二日,郑庄公攻打陈国,结果取得了。由此,不禁使人想起一件往事:前一年,卫国州吁联合陈国攻打郑国,当时郑庄公向陈桓公求和,陈桓公坚决不答应。当时,陈五父(桓公之弟)劝谏陈桓公说:“亲近善人,友睦邻邦,是国家非常宝贵的策略。您还是答应郑国的求和的请求吧。”陈桓公说:“宋、卫这两个大国难以对付,小小的郑国能把我怎么样呢?”陈桓公最终没有答应郑国求和的请求。

史官评论这件事说:为善的机会不可失掉,作恶的行为不该助长,这两句话,就是对陈桓公的告诫。助长罪恶却不加以改正,势必要自遭其祸。到那时候,即使想挽救它,也是办不到的。

《商书》说:“罪恶的行为是很容易蔓延滋长的,就像燎原的烈火一样,不能够靠近,难道还能够扑灭它吗?”周朝的大夫周任曾经说过:“治理国家的人,对待恶事应像农夫对待田间杂草一样,将它们连根铲除,不让它们再生长出来。只有这样扼制恶事,善事才能得到发扬。”

黄台之瓜

“黄台之瓜”比喻被屠杀将尽的人。

此典出自《新唐书·承天皇帝传》:“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

唐朝皇帝高宗身体虚弱,经常生病,于是就把国家大事委托给皇后武则天,让她代他决断处理国事,因此国家行政大权就移到武后的手上。武后是一个很有政治天才、怀有极大野心、手段又十分残忍的女子,她把以前太子李忠废除,立李弘做太子,后来又把太子弘毒死了,再立李贤做太子。李贤也是高宗的儿子,历史上称他做章怀太子。他眼看着武后把太子弘害死了,日夜忧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也会受到迫害,但是他性格懦弱,不敢明白说出来,于是写了一首歌词交给宫里的乐工们歌唱,希望武后听了有所醒悟。这一首歌词是这样的:“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它的意思是说:在黄台下边种的瓜啊!它的果实一个个的成熟了!

经过一次采摘,瓜是茂盛的,再摘瓜便稀疏了!三次采摘,还说可以,四次采摘,只得抱着瓜藤回去了!这分明是一首非常可怜的乞命求饶的歌辞,他拿瓜来比拟自己的兄弟。本来兄弟是手足之亲,少了哪一个,也是伤心的,又有什么“一摘使瓜好”

和“三摘尚云可”的呢?我们读这一首歌,应该了解到作者所处的境地:在武后的魔掌控制之下,极端恐怖,哀求武后手下留情,期望着从此以后不再下毒手,过去的不敢计较了,因此还迫得说句“好”和“可以”,可惜章怀太子贤也最终逃不过这厄运,武后强迫他自杀,由此可见武后的残忍。

桀犬吠尧

“桀犬吠尧”的意思是说,桀是夏代暴君,他养的狗也向尧这样贤明的君主狂吠。人们用它比喻不分善恶;或用它比喻不辨黑白一心为主子效命。

此典出自《汉书·邹阳传》:“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

汉代,有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叫邹阳。

当初,吴王刘濞广招天下游说之士,邹阳和枚乘等人在刘濞的宫廷做文学侍从之臣。

后来,刘濞妄图起兵叛乱,邹阳上书劝谏。

但是刘濞不肯听劝告,邹阳无奈只好离开他,投靠梁孝王。邹阳足智多谋,但是性情孤傲,与人相处不够随和。因此,遭到同僚羊胜、公孙诡等人的怨恨,他们在梁孝王面前面般谗毁邹阳。梁孝王一怒之下,把邹阳关进监狱,打算杀掉他。邹阳从狱中上书梁孝王,向他剖白自己的一片忠心。

邹阳写道:“您如果确能克服骄傲的态度,做到虚怀若谷,与人披肝沥胆,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施以恩德,不论处在什么情况下,都与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对士人慷慨大方,决不吝惜钱财、自私自利,那么,即使是夏桀的狗也可让它向尧狂吠,盗跖的门徒也可让他去刺杀有道德的高士许由。更何况您握有一国的权柄,依赖着君王的资格和威望呢!”

口蜜腹剑

“口蜜腹剑”用来形容那些口是心非、阴险狡诈的伪善者。

此典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口有蜜,腹有剑。”

唐玄宗的宰相李林甫,很好才艺,字画也好;但作风不正,品德不好。只要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他都非常嫉妒,于是就想方设法地暗害人家。他和人们交往时,表面上总是装得非常忠厚和善,说起话来甜言蜜语,但实际上秉性狡猾,诡计多端。别人有事求他,他总是爽快地答应,毫不推辞。可是别人走后,他不但不给人办理,反而想方设法进行破坏。他对皇亲国戚,尽量阿谀奉承;对地位比他低的人,稍不如意便加陷害,“虽老奸巨猾,无能逃其术者”。

他在朝十九年,全都是以奸诈的手段待人。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认清了他的本质,所以就称他为“口有蜜,腹有剑”的人。

狼子野心

“狼子野心”

的本意是说,狼崽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人们用它比喻凶恶残暴的人野心难以抑制和驯服,或者用来比喻狠毒的用心。

此典出自《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xù)乎?”

春秋时期,楚国司马子良生了个儿子,起名叫子越椒(又称子越)。子良的哥哥令尹子文说:“一定要杀掉这个孩子。你看,这个孩子有熊虎的形状,豺狼的声音。

如果不杀掉他,他一定会毁掉我们若敖氏家族。俗话说:‘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这个孩子是一条狼,难道能养着他吗?”子良反对杀掉子越椒。子文把这当成一件很大的愁事,他在临死的时候,把全家族的人都找来,对大家说:“子越椒如果执政,你们要赶紧离开楚国,以免遭到灾祸。”他还哭着对众人说:“鬼尚且要求食物。若敖氏的鬼,可能要挨饿了吧?”

令尹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即斗班,又称申公斗班,字子扬)做令尹,子越椒做司马,一个叫艹为贾的人当了掌管百工的长官——工正。不久,艹为贾诬陷斗般并杀了他,子越椒做了令尹,艹为贾自己做了司马。子越椒非常厌恶艹为贾,就把艹为贾杀掉了。这年秋天,子越椒带领若敖的人,同楚王的军队作战。经过几次交战,楚王的军队灭掉了若敖氏。

狼狈为奸

“狼狈为奸”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做坏事。

此典出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于狼,无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这段话意思是说:

据传说,狼和狈是同一类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狈每次出去,都必须依靠狼,把它的前脚搭在狼的后腿上才能行动,否则就寸步难行。

狼和狈常常联合起来去偷吃牲畜。狼用长长的前脚,狈用长长的后脚,它们互相配合,既跑得快,又站得高,这样就能翻进羊圈,把羊偷走了。

两面三刀

“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此典出自《红楼梦》六十五回:“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贾琏偷偷娶了尤二姐的第二天,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来请贾琏,说:“老爷那边紧等叫爷呢。小的答应往舅老爷那边去了,小的连忙来请。”

贾琏走后,尤二姐便和兴儿拉起家常来了。兴儿坐在炕沿下,一面喝酒吃菜,一面将荣府的事告诉尤老娘和尤二姐。后来不知怎的扯到凤姐身上去了。

尤二姐听了笑道:“你在人背后这么说她,将来背着我还不知道怎么说我呢!我又差她一层儿了,越发有说的。”兴儿听了忙跪下求饶。

尤二姐笑道:“你这小猾贼儿,还不起来!说句玩笑话,就吓的这个样儿。你们做什么往这里来?我还要找你奶奶去呢。”

兴儿忙摇手道:“奶奶千万别去?我告诉奶奶:一辈子不见她才好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

只怕三姨儿这张嘴还说不过她呢!奶奶这么斯文善良的人,哪里是她的对手。”

露水桌子

“露水桌子”这则寓言刻画出一个用心险恶、官报私仇而又善于见风使舵的恶棍形象。

此典出自《笑林》。

有一个人偶然在露水桌子上用手指画了“我要做皇帝”五个字,他的仇人看见了,就立刻把桌子扛到官府里去,告发他想“造反”。但是官府还没有开门升堂,在大太阳底下,露水很快被晒干了。所以字迹也就消失了。

众人问道:“你扛这张桌子到这里来干什么?”

那人回答说:“我家里有一张桌子,特地把这张桌子拿来当样品,不知道老爷想不想买?”

落井下石

“落井下石”比喻人家有了祸事,非但不救他,反而跟着去打击。

此典出自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唐朝柳宗元,字子厚,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少年的时候,文章就写得很好,也有很大的名气,后来中了进士,当御史大夫时,因参与新政被贬到雍州去做司马,后又调到柳州去当刺史。他死后,柳州人为了纪念他生前对柳州的功绩,建庙奉祭他。

韩愈是那时的大文豪,他看到好友柳宗元被小人所陷害,郁郁不得志而死去,替柳宗元写了一篇墓志铭;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唉!读书人要到穷困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气节。现在有些人平常居住在黑巷里的时候,大家互相爱慕,用酒食来作游戏追逐,轻松地亲切地谈笑着,好像很要好似的,能够拿出肺腑给人看一样的知己;还指着天地,流着眼泪。说着生死与共的话,装得很诚恳可信的样子。但是如果有一天为了点小小利害便冲突起来,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闹得反目成仇。你如果被人挤的掉到陷阱里面去,他不但不会求援救你,反而会拿了石头来打击你,这种人是很多。不开化的人和各禽兽尚且还不忍去做的事,他们还自以为做得很对呢?”

猫祝鼠寿

“猫视鼠寿”说明对于敌人要认清其本质,不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此典出自《雅谑》。

有一只老鼠躲在瓶子中,猫捉不到它,就用胡须去拂掠老鼠的鼻子,老鼠因而打起喷嚏来。

猫在瓶子外面亲切地呼唤说:“千岁!”

老鼠说:“你这哪里是在为我祝寿?只不过是想把我引诱出来,吃我的肉罢了!”

明目张胆

“明目张胆”原指有胆有识,敢作敢为,但沿用下来,渐渐变成了贬义,形容公然作恶,无所顾忌,胆大妄为。

此典出自《宋史·刘安世传》:“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宋朝时候有一个叫刘安世的人,字器之,考中进士后,由于学识渊博,因此深受宋王宠信。他性情耿直,非常讲信义,对事物的见解又相当精辟,不久,被宋王任命为谏议大夫。这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官职,该职负有批评皇帝言行的重任。刘安世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之后,立即回家对他的母亲说:“宋王不因我的无能而摒弃我,反而委我做谏议大夫;儿子自知没有什么能力,但皇命不可更改,无法推辞,唯有好好的尽做臣子的责任,时时提醒皇上。毫不畏避的对待自己的职责,才是我应该做的事。今后侍奉母亲恐将有所怠慢,务请母亲原谅我!”刘安世做了谏议大夫后,果然耿直进谏,满朝文武都对他敬佩,当时有“殿上虎卒”的美誉。

莫须有

“莫须有”的意思是凭空捏造罪名。

此典出自《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北宋的时候,金兀术丢掉攻占的郾城以后,又连续几次被打败,伤亡很重,他就亲自率领拐子马上阵反击,想挽回残局,不料碰到岳飞的盾牌兵,败得更加惨重。金兀术一面仓皇逃命,一面痛哭流涕地说:“我这支百战百胜的精锐部队完了,一切希望都完蛋了。”岳飞乘胜追击,一口气打到朱仙镇。岳飞也对他的军士们说:“让我们挺进黄龙府,痛快地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