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知远在他乡统治一方,其依靠的主要力量,仍是与他一同南下的乡里故友,因此有更多的“光州固始”籍军校升任高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是十分正常的,由此形成了共同的“固始”情结。宋代史学家郑樵在《荥阳郑氏家谱序》中指出:“今闽人称者,皆曰光州固始。实由王绪举光、寿二州,以附秦宗权。王潮兄弟以固始之众以之。后绪与宗权有隙,遂拔二州之众入闽。王审知因其众以定闽中,以桑梓故,犹固始。故闽人至今言氏谱者,皆云固始。”
从中原士民对东南地区的三次迁移浪潮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唐代的二次迁移中由于主导者陈氏、王氏均为“光州固始”人,因此而形成了闽人特有的固始现象。东南地区对中原“光州固始”的根的认同,虽然有着除功利色彩以外更多的社会、政治等复杂因素,从历史学的角度考察或许有必要廓清,但实际却反映了中原移民对中原文化的眷恋,我们认为族谱中尤其是唐代二次移民,甚至影响到早期移民对中原的模糊认识,从而强化了他们对中原之根的认识。毫无疑问,“固始”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中原”的化身。
3.唐代的固始:豫闽两地永远的印痕
第一,陈氏的影响,豫闽两地的文献和遗迹
陈政、陈元光在福建有较大影响。如《泉州府志》卷36“坛庙寺观”部分,南安县有“威武陈王庙,祀唐豹韬卫大将军元光,宋建炎四年赐额‘威惠’。唐左郎将、归德将军……贞元二年,徙州治龙溪,敕葬于州北高鼓山。”《泉州府志》卷37“古迹”部分,惠安县“唐归德将军,陈政故里,在县北。政,光州固始人也。从太宗征战有功,拜左郎将,归德将军。总章二年,泉、潮蛮獠啸乱,居民苦之,高宗敕政统岭南行军总管事,镇抚其地。”另在《台湾通志·氏族篇》专引《漳州府志》:“陈政,光州固始人,唐高宗总章二年,泉、潮间,蛮獠啸乱,朝廷以政统岭南军事,偏裨一百三十二员从焉,镇绥安(今漳浦)。政兄敏,嗣镇五十八姓入闽相助。旋政卒,子元光领其众,勘定蛮乱,奉命世镇漳州,遂屯师不旋,垦土招徕,方数千里,无烽火之警,号称乐土。世谓:漳州开辟,自此为始,亦为陈姓入闽之始也。”由此可知,陈政、陈元光不仅在福建有影响,在台湾也极受尊崇。
陈政、陈元光在光州固始,亦为家乡人们所怀念。光绪《光州志》卷之五“忠义列传”中有:“陈元光,宇廷炬,弋阳人,生于显庆二年二月十六日……总章己巳年甫十三,领光州乡荐第一,遂从其父政将兵五十八姓以戍闽。父薨,代领其众,任玉铃卫翊左郎将。宋孝宗时加封为灵着应昭烈广济王,命有司春秋祀之。其系本于胡公满后,子孙以国为姓,遂易妫为陈。汉建武间有祖名孟连者,为固始侯,薨葬于浮光山之麓,子孙因而留家焉。元光三十六世孙华来为光州守,表扬其德,士民为立广济王祠于学宫之左。”《光州志》卷之二“忠义祠”中有:“陈元光,唐赠忠毅高惠广济王。”光州陈氏,在《光州志》中还有记载,如卷之六“宦迹列传”中有“陈泳,子章甫。”“陈泳,宇正雅,旧为光州人,因祖元光戍闽有功,世守漳州刺史,遂为闽人……复补光州司马,寻加本州团练使。又章甫,宇尚冠,建中初举明经。贞元四年,除庐州司理,寻迁西南督府。率军十九年,转光州司马,代父本州团练。元和三年,转京兆司田,兼领度支郎中,以父病乞终光州左拾遗……元和十二年泳卒,章甫扶枢归葬于漳。敬宗初复补光州司马加团练使,辅国左将军,士民爱之如慈母。”在该志卷之八“仁贤列传”中,有唐代“陈酆,宇有芑,先世弋阳人,因祖元光戍闽有功,世守漳州,遂为闽人。父珦举明经及第,授翰林承旨。珦生酆,德性温恭,幼耽经史。天宝六年,举秀才,授辰州宁远令。在京见李林甫、杨国忠柄国,无意仁进,访弋阳旧第,川原壮丽,再新而居之数年。安禄山乱,漳州民诣福建观察使诉乞遵先胡旧制,令陈酆领州军事,以拯民生朝,是其请陈酆至漳建学延师,锄强救灾,一如其祖守漳时。”
从以上情况可知,固始陈氏,历史悠久,其后人陈泳、陈章甫还在光州任司马。其后人陈酆曾专程回老家“访弋阳旧第”,并进行翻新后,“居之数年”。宋代以后,其后人陈华来任光州太守,奉旨“立广济王祠于学宫之左”。据调查,在今固始县陈集乡陈村,有大量的陈氏后裔,他们与陈政、陈元光同宗同祖。清嘉庆年间重修有“将军祠”,至今还保存有大殿五间,硬山灰瓦顶的厢房建筑14间。
第二,王氏影响,豫闽两地的文献和遗迹
王潮、王审知、王审邽兄弟三人,在福建有更大的影响。如《泉州府志》卷之三十九“名宦”部分,有“王潮,宇信臣,光州固始人。五代祖为固始令,民爱其仁,留之,因家焉。世以赀显。潮兄弟三人,长即潮,次审知、审邽。”在该志卷之三十七“古迹”部分,惠安县有“节度使王审邽墓,在城东凤山,徐寅撰神道碑。”“节度使王潮宅在盘龙山下,后改为寂光寺。”在《泉州府志》中,也可以看到唐末移民的痕迹。如卷之五十六“武迹”部分有“刘日新,光州固始人,仁唐为金紫光禄大夫,乾符中黄巢寇闽,日新领兵追至炯场。”“宋武迹”中有“苏光诲,父益,乾符中隰州刺史,自光州固始随王潮入闽。”卷之六十一“唐乐善”部分有“黄守恭,先光州固始人,移居泉州,乐善好施,人称长者。”
王氏兄弟的事迹,也见于河南志书的记载。如乾隆《重修固始县志》卷十五“大事表”中,唐中和元年“八月寿州人王绪作乱,陷固始”。另有小宇注释:“《文献通考》:王潮,光州固始人,初为县吏。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以潮为军校,绪为秦宗权所攻,率众南奔,自南康入汀,陷漳浦。绪性忌多杀,潮与其前锋将执绪杀之,推潮为主。”
另在该志卷二十二“人物第二十五,世家”中,也有“王潮,宇信臣,光州固始人,五代祖华为固始令,民爱其仁,留之,因家焉……”“王审知,宇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兄潮为县吏,唐末群盗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绪闻潮兄弟材勇,召置军中,以潮为军校。”
该志卷十九“吏绩”中专列有“王华,王潮五世祖,为固始令,民爱其仁,因留家焉。”在卷之二十“列传”中有“王审邽,宇次都,固始人,潮弟,为泉州刺史,喜儒术,通书春秋,善吏治。”在清光绪《光州志》卷之三有“武功列传”,其中有“王潮,宇信臣,固始人,世以赀显,初为县吏……”“王审知,宇信通,状貌奇伟,常乘白马,军中呼‘白马三郎’,为威武军节度使……封闽王,凡十八年。”另在该志卷之七“善行列传”中有“王延嗣,光州人,唐亡,梁太祖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延嗣力谏曰:义不帝秦,此其时也。时强藩巨镇僭号,审知有效颦意,延嗣力谏。审知虽不乐其言,然终身不失臣节,延嗣之力也。”在卷之八“仁贤列传”中,有“王审邽,宇次都,潮弟也,为泉州刺史,善儒术,通春秋,明吏治。”因此,王氏兄弟的事迹,也为光州固始人自豪并铭记于志书之中。
4.打固始品牌,建寻根基地
以固始为主体的唐代中原士民的两次南迁活动,在闽台地区及海外华人中的影响是巨大的。陈氏父子、王氏兄弟及其移民,带去了以固始为主体的中原文化、语言、风俗,带去了中原人吃苦耐劳、诗书传家的风尚。“光州固始”成了东南地区移民后裔心目中永久的根脉所在,在他们的眼中固始是中原的代名词,是他们永远的祖地。固始,是闽台与中原无法割舍的重要纽带。研究和开发固始的根文化资源,在固始建立闽台寻根基地,对于加速中原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加速老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唐代二次以“光州固始”为主的中原士民南迁活动,在闽台及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要加强对固始寻根的专题研究,定期举办以豫、闽、台为主干的学术研究活动,在研究与论证的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
第二,要摸清家底,对固始、光山等地的与唐代移民相关的实物资料进行广泛的调查,对有价值的祠堂、庙宇、碑刻等文物进行有效保护,为闽台及海外华人寻根提供更多的实物根据。
第三,要加大对固始这一知名品牌的开发力度。从全省寻根游的大格局上,重新对“光州固始”进行定位,将“固始寻根”建成河南省乃至“中华寻根朝敬之旅”的精品,建成河南省的寻根游的基地。要从高品位的角度认真规划“固始寻根”这一名牌旅游产品,使之成为在海内外叫得响的名牌。
第四,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有计划的宣传与促销,要走出去,到闽台及海外进行宣传,筹组举办“固始寻根文化节”,加强固始与闽台的联系,使之成为带动开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盛会。
“固始寻根”是一个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大课题,是我省极为罕见的含金量极高的知名品牌。作好“固始寻根”这篇大文章,不仅对于信阳以及大别山老区建设和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并将成为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纽带,为新世纪中原文化的全面振兴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献来源:《中州学刊》,2002年第3期。
作者简介:张新斌,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