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陈元光庙在宋人王象之《与地纪胜》里有两处记载。
一是该书卷九十一“威惠庙”条下所记:
朱翌《威惠庙记》云:陈元光,河东人,家于漳之溪口,唐仪凤中,广之崖山盗起,潮泉应,王以布衣乞兵,遂平潮州以泉之云霄为漳州,命王为左郎将守之。后以战殁,漳人哭之恸,立祠于径山,有《纪功碑》、《灵应录》于庙云。
另一是该书卷一百三十一于“陈元光”条下记:
庙碑云:公姓陈,讳元光。永隆三年盗攻潮州,公击贼,降之。公请泉、潮之间创置一州,垂拱二年遂勅置漳州,委公镇抚。久之,蛮贼复啸聚,公讨之,战殁,遂庙食于漳。李颙诗云:当年岭北正危时,数郡生灵未可知。不是有人横义慨,也应无计保藩维。
宋修《仙溪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版)第65页记:
威惠灵着王庙,在枫亭市之南、北。按漳浦《威惠庙集》云,陈政仕唐副诸卫上将,遂家于温陵之北,曰枫亭,灵着王乃其子也。今枫亭二庙旧传乃其故居。
关于陈元光庙,福建民间有“威灵”之说。
《闽书》第一册第697页记:
其地又有陈将军庙,时着威灵,犯者立死。邑民祈禳,多杀生命。宋时泉州有释法超者,过而戒以因果升坠之说。而后将军雾威,无所害扰。
嘉庆《云霄厅志》(福建云霄县人大常委会2005年11月点校本)第189页记:
将军庙,在将军山下,时着灵异,犯者立死。邑民祈禳,多杀生命。宋时泉州有释法超者,过而戒以因果升坠之说,后将军雾威,无所扰害。
漳州地方文史专家李竹深《二焉文稿》(漳州市图书馆2010年印本)第282页记:
笔者幼时,邻里父老是不准我们进入威惠庙玩耍的,说是凶庙,不得乱窜。邻里若有纠纷,往往会进庙跪于陈元光像前发誓,以求神断。
民间关于陈元光庙的此等传说,乃是对神敬与对鬼畏的一种综合表现。陈元光有功于民,但他又属于被凶杀而死的鬼,民间因而有敬畏之情也。
5.康熙《漳浦县志》第48页记:
谢东山庙,浦乡里在处皆有之。相传陈将军自光州携香火来浦,五十八姓同崇奉焉,故今皆祀于民间。
道光《平和县志》第500页记:
邑人多祀广惠谢王,其源始于陈将军。王即晋谢安石也。考《晋史》,安石太元九年病,子侄请祷。安石曰:“无益也,昔桓温盛时,我惧不兔。偶梦与温适野,温下车谓我曰:‘卿且坐此!’我乘其车,行十二步见白鸡而止,今我代温为相十二年矣。兹岁在酉,我其不起乎!”已而果卒。至今祀王者不敢荐鸡,本此意也。乃或谓王误吞鸡骨而死,陋矣。
6.清代闽人郑杰《闽中录》(福州,海风出版社2004年2月版)收有《王潮别传》。
郑杰(约1750-1800),名人杰,宇昌英,又宇奕斋,号注韩居士,福建侯官人。清代着名藏书家、着作家。
《王潮别传》据《王氏家谱》,核之《新唐书》、《五代史》等正史,比对取舍,别于《王氏家谱》之家传和《新唐书》之本传。文后有万世美跋语,记《王潮别传》着述情形、着作特点等。跋语谓:“王潮四子之名,史均不载,此(指《王氏家谱》之家传)独详之,信非凿空所能杜撰也。昔太史公作《史记》,往往就家人问故,良以国史不如家乘之详”。实际上,明嘉靖《固始县志》(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1963年版)第246页已详记王潮四子之名:延兴、延虹、延丰和延休。国史、家乘、方志的关系,以及《固始县志》同《王氏家谱》的联系,宜为研究者注意。
7.顺治《光州志》(河南省信阳地区史志总编室、河南省潢川县地方志办公室1993年点校重印本)收有中原与福建关系史料多种。
书前《序例卷》之《修志姓氏》记顺治《光州志》之“督理”人员内列:
管粮通判郑鼎新,鞠思,福建闽县人,贡士。
《序例卷》之《光州旧志姓氏》记万历《光州志》之“校梓”为:
光州知州陈烨,肖奎,福建人。
《序例卷》之《光州旧志序》收有“万历丙子知光州事闽龙溪肖匡陈烨谨叙”的序文,其文有“烨之先世元光,光人也,唐时随父政领兵戍闽,因家焉。今来守是邦,则视邦之士夫子弟,皆其乡人也”之语。
卷之七《官秩考》之明代判官名录里有:
冯嘉会,福建人,贡士。
卷之七《官秩考》之《宦业》有明代查谷传,其文曰:
查谷,兴化人,景泰初以乡举为光州学正。人朴无华,科条整饰,士类兴起。侍御刘廷瓒以文章行谊授知,后举进士,令绩溪,往谒其庐,执弟子礼甚恭,谷亦合门自重,时人闻其风而两贤之。
又有明代陈烨传,其文曰:
陈烨,字惟实,福建龙溪人。万历初,以举人授光州守。其先人元光,产于光州,有功唐代,世守闽,因为闽人。以故公视州之绅士黎庶,犹其亲姻比党也。时执政者以天下赋法不一,行一条鞭法,奉行者犹未全善。公延访汰蠹,成画一法,民受其庇,于文庙前建龙门奎楼,为文笔峰,风气大振,文运日昌。州志残缺,礼聘刑部郎中陈璋修补,士大夫感公德,以元光旧封广济王,为建庙儒学东,以公配食,复祀名宦祠中。
又有清代吴勉传,其文曰:
吴勉,字素求,其先为莆田人,占籍庆都,好古博学,为海内知名士,公催科中独饶抚字,民忘其贫,而国赋无逋,则自持甚廉也。其于诸士,每正色训之,而卒加优礼。复有折狱才,以片言褫其魄,而徐从宽政。是以政简刑清,民仰而畏之,旋感而戴之,升绍兴府同知。
卷之十一《艺文考·上》收有张袭贤之《陈公条鞭勤德政记》,记陈烨在光州知州任上的事迹,其文曰:
公号肖岩,福建漳州龙溪县人。领嘉靖甲子乡荐,岁甲戌以亲老借禄遏选,得河南汝宁府光州知州。盖选贤良重牧守也。秋八月,甫下车视篆,揖逊雍容,毫发不动声色。猾胥悍卒,初冥冥未能识公,比按法行事,审听徐察,则焕然神明,震若雷霆,而憸夫心寒,壬人股栗矣。节操冰霜,一法不染,人服其清;凡事缜密,一字不苟,人服其慎。当官之法,莫是过也已。化民成俗,务以德教;论文礼士,重以学行;尊贤养老,诚以敬爱;赈贫恤寡,厚以惠慈。至于听讼折狱,周详明允,曾无遁情,虽亲狎豪贵,未尝枉其曲直,而省刑薄罚,美意惓惓焉。其他善政,不能枚纪,乃赋税一编,尤为最善矣。
光州士厚民醇,往昔政繁赋重,额征杂办,名色不一,累派重科,积弊悉苦多矣。近年议通行一条鞭法,为规甚良也。顾奉行德意者,或未悉心。弊生渊薮尤甚。公莅政三月,即注念于兹,而首稽隐漏,次铲宿蠹,躬亲筹算,曲为计画,会集僚寀,同心辅治,较若一体,遂定为真一条鞭法云。计本州本年通融起存分数,若夏麦,若秋米,若盐钞,若驿粮,凡额征者四,该银各若干;若银差,若力差,若会议,若河夫,若府快,若解兵,若义勇,若杂办者七,该银各若干;若学田,若茔地,若优兔,若不兔,凡地亩者四,该银各若干。通计实地八千七十九顷一十亩七分一厘六毫,总征银二万二千七十一两八钱五分六厘一毫五丝五忽八微六纤八沙八尘。优兔者第顷该征银一两三钱七分五厘一毫九丝二忽,不兔者每顷该征银二两九钱四分二厘七毫五丝六忽。其里长工食已蒙本府尽革外,大概优兔一亩岁办,不过十五钱,不兔岁办,不过三十钱。会计当节用爱人,可谓至矣。且当堂逐户亲给印由,令里老催什役,什役催花户赴州自完,而一切比并、押保、监责、揭赔、指称、科收等弊悉行裁革。其为德政又何至哉!
庆幸无已,而作歌谣;歌谣无已,而绘图像。又虑公一旦超擢,嗣公者,或未必如公法也。复鸠工采石而树之碑,将欲刻之,永永勿替焉。于是乡民有年八十若张宝焉,有年七十任登云、陈便、施伦等,皆庞眉皓首,叩门请贤为文记其事。以为自有赋税以来,未有若此者,其父母万世之法也。贤不能文,抑不敢为佞,特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呜呼!公有心德,民有口碑,爱公之政,感公之心。是《周官》法度,盖本诸关雎、麟趾之意也。公行将内辅神京,外抚名省,此法通行天下矣。继来子民者,能允若如兹,心公之心,而法公之法,则子孙黎民尚亦有利,而予文亦藉以不朽矣。是为记。
查光绪《漳州府志》(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版)卷之十七《选举·二》,“(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王大道榜”条下记:
陈烨,(俱)府学。知光州及衡州府同知,廉洁有惠。以靖江长史归。居乡恺弟,称长者。
附带言之。书前《点校重印说明》谓“志书原图(按,指《光州志图》)作缩印处理”。
然而,书前附图有简体宇如坛、伞、灵、龙、庙、台、图、关、学、节、马、仓、闸、阳、罗、双等,颇为可疑。看来,对于“志书原图”除“缩印处理”外,还将图中部分繁体宇也“予以简化”。
汪毅夫
2011年5月3日
文献来源:2011年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2011年11月。
作者简介:汪毅夫,全国人大常委、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为纪念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搜集整理了近30年来海峡两岸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40余篇,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学术取向,归纳为“寻根、记忆、认同”三个主题,从而揭示了学术研究背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两岸关系的变迁,折射出30年两岸关系的基本走向:从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