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4453900000042

第42章 生命奥秘(6)

冠状动脉里的血流量非常不均匀。当心脏收缩的时候,冠脉循环小血管遭到压挤,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就随之减少。当心脏舒张的时候,冠状动脉消除了压迫,血流量便增多并且加快起来。因为冠脉循环的血管短而且细,血流快而且急,非常容易患冠心病,轻微者会出现胸闷、气喘等现象。

假如出现心肌暂时性的缺血,还会引起心绞痛。假如严重起来,血管被堵塞了,引起了神经性痉挛,血液不能流通,即为心肌梗塞,将会危及生命。

心脏为什么能“永不疲倦”地跳动

在人的一生里,心脏永远都不停息地跳动着。心脏的“永不疲倦”之谜,在古代是不能解答的。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个谜底终于揭开了。

心脏收缩的时候从一端挤出血液,跟着放松。从另一端吸进血液。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是人们常说的心脏的一次跳动。心脏不断地进行收缩与舒张,血液也就川流不息地运行于人体各部。

心房与心室全都能收缩与扩张,可是所花费的时间不一样。心脏每跳动一次要用0.8秒的时间。在这0.8秒里,心房收缩仅花去了0.1秒,舒张的时间为0.7秒;心室收缩只需要0.3秒,舒张时间还会有0.5秒。这里面的舒张其实是放松,放松就相当于休息。所以,看起来心脏似乎不停地在工作,事实上它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静止的状态。睡眠时,心脏的跳动次数由70次减为55次,它的休息时间更多了。

心脏的跳动为的是确保身体各个器官获得正常的养分。反之,大量血液不断流经心脏的时候,心脏本身也获取了大量的营养。因为心脏一直有着充足的养料,心脏本身又能充分地进行“消化”与“吸收”,因此显得强壮而且有力,不容易疲劳,可以精神抖擞地始终跳动着。

一些心脏病人的嘴唇为什么发紫

发紫在医学上称之为紫绀,一般出现在口唇、鼻尖、耳朵等皮肤黏膜比较薄、色素比较少以及循环末梢的部位。

人体血液内富含有红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输送氧或者二氧化碳的“工具”。血红蛋白输送氧时,就和氧结合而成氧合血红蛋白,血液颜色很红;当血红蛋白输送二氧化碳的时候,就和二氧化碳结合从而还原血红蛋白,血液颜色变得暗红。动脉血液里氧合血红蛋白比较多,因此动脉血鲜红;反之,静脉血液里还原血红蛋白较多,因此静脉血呈现暗红色。

分布在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就是介乎于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最容易看到紫绀的部位,因为毛细血管处于比较浅表的缘故。正常的人不爱引发紫绀,这是因为虽然静脉血液或者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有很多还原血红蛋白,可是其含量还是在正常范围以内。

假如因为某些疾病,导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还原血红蛋白数量太多的时候,通常为每100毫升血液里含有还原血红蛋白5克或者5克以上,就能引发紫绀。

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人都会出现紫绀,惟有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和法乐氏四联症等患者才能引发紫绀。因为右半心和左半心之间存在着先天性不正常的通道,右半心原本到肺部处理的含有大量还原血红蛋白的静脉血,直接由这些不正常的通道进入到左半心,进一步到达动脉系统,导致毛细血管里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因此引发了紫绀。

身体上为什么会起红线

当你的身体上出现了一条红线或者几条红线以后,你一定会感到惊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人体的身体里有很多淋巴管,这些淋巴管就如同血管一般通往全身各个地方,在淋巴管里流动着淋巴液。

人体的淋巴系统,具有辅助血液循环的独特作用。在人体抵抗力很低的时候,假如碰坏了皮肤,或长了手癣、脚癣和疖子时,从皮肤的表面上就可以看见一条或者几条红线,这条红线就是发炎的淋巴血管。

假如用手按红线的时候还会感到有点痛,有的人还会发烧、头痛。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不久就会治愈的。

在什么情况下的氧有毒

假如纯氧在超过了2.5个大气压下吸人人体,就会对人体造成毒性。所以,深海的潜水员一般都不吸纯氧,他们大都吸压缩空气,其中氧气含量只占20%左右。另外,潜水员还吸空气与惰性气体(比如氦)的混合物,所以潜水员在非常深的海底工作的时候,发出唐老鸭那样的说话声。

氧气中毒的症状就是嘴唇抽搐、恶心、呕吐、眩晕以及昏厥等,甚至会癫痫地抽搐,严重时会死亡。

在正常大气压下,纯氧对新生儿只会有害处。例如让新生儿吸进纯氧,能引起一种称之为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的疾病,能够导致新生儿失明。这种病曾经使很多新生儿受害,因此除了有专门的监护设备,否则在保育箱内不能使用纯氧。

有人喝酒不易醉是怎么回事

酒的主要成分为水和乙醇。乙醇又称做酒精,是称之为醇类的物质。人们饮用的酒里面全都含有酒精成分。

人体接受的酒精量是具有一定限度的,超过时就会中毒,酒醉即为轻微中毒的表现。那为何有的人酒量很大,喝酒不易醉,可是有的人洒量很小,喝酒容易醉呢?

酒只要进入人体,就迅速进入血液。酒中乙醇在血液里的生物催化剂的帮助下完成复杂的化学变化,首先是乙醇经过氧化转变成乙醛,乙醛迅速氧化成其他物质,后来再转变成水以及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之中将乙醇氧化成为乙醛,但是缺少了乙醇醛化酶,乙醇就不能迅速变成乙醛了,后面的变化也就不能进行了。所以乙醇醛化酶能否及时将乙醇氧化成为乙醛,就成了决定人们酒量大小的关键因素。

有的人血液里乙醇醛化酶的含量较多,可以把喝的洒中的乙醇迅速氧化成为乙醛,他的酒量就很大。有些人的血液里乙醇醛化酶含量很少,刚喝一点酒就满脸通红了,这种人无疑非常容易醉了。

有些人为什么“谈鬼色变”

鬼到底是什么样子?人们对它的说法不一样。就连那些声称“看见”过鬼的人,说法也不一样。一是指人死了以后的鬼魂,一是指妖魔鬼怪等。

说法不一,正好证明了“鬼”是不存在的事物,没有一个“确定”的形象。说它像什么,全由说话的人头脑里面的想像。但是,鬼也并非头脑里主观的东西,它是客观现实在人脑里面的反映。所以,不论什么鬼,都是由人们过去看到过的东西拼凑成的。

例如:一半像人,一半像兽,或者像别的什么,都是拼凑起来的形象。“人”也罢,“兽”也罢,全都是现实中存在的。这种经过人“组装”而来的怪物,世上的确不存在。

世上本无鬼,那为何有些人怕鬼或者声称“看到”鬼了呢?

怕鬼就是对鬼产生了恐惧的情绪。恐惧是人人都有的原始情绪,刚刚出生的婴儿就具有恐惧反应,比如听到巨响就受到了惊吓。可是婴儿并不害怕看到鬼,看来怕鬼是后天所习得的。这种恐惧是在怕黑暗的先天恐惧基础之上所形成的。

在远古时代,人在黑夜里非常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袭击,需要加倍小心。从而形成了一种本能的反应:惧怕黑暗。哪怕在现今,因为黑暗里人们对突如其来的灾祸来不及防范,因此在黑暗里容易产生恐惧。

谈起“看到”鬼,包括两种情形,一种就是自己看到鬼,另一种是推断他人看到鬼。比如,一个病重的人,神志不清时胡言乱语,看到活人呼唤死人的名字,有人因此推断这个人看到“死鬼”了。坚信自己“看到”鬼的人,除了在思想上信鬼以外,经常是因为错觉或者幻觉所造成的。过分恐惧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觉。比如败兵逃命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草木皆兵”的错觉。走夜路的时候,如果是胆小者,就容易将绰绰树影看做鬼影,将沙沙草动看成鬼泣。看来信鬼就会有鬼,怕鬼就会看到鬼。

幻觉大多是因为大脑机能混乱而形成的虚幻知觉。人在高烧昏迷的时候或者精神病患者都能产生出这种心理现象。如果缺乏科学的认识,也会将幻觉当成“真实的事物”,这就是把“无”当成“有”了。一些文学作品里描写的妖魔鬼怪,只是人们想像中的产物。

紧急情况下人们的反应

一位朋友曾经说过他的惊险故事:

有一天,他骑一辆车闸不灵的自行车进城。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路灯与车灯都开了。他从一条胡同里冲了出来,忽然有一辆小汽车正急驶而来。他立刻紧握住刹车杆,可是那个车闸足不灵的。眼看着自行车就要和小汽车撞到一起了。在一刹那间,他一下子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了,跳得是非常利落:自行车仍就朝前跑,而他早已稳稳地站住了脚跟。那时候那辆小汽车也来了一个紧急刹车,并且正好和自行车相撞。自行车虽然被撞坏了,不过人毕竟幸免了。

他说,从来都没练过这一手,事后在操场上还专门试跳呢。却无论如何跳不下来了。他也不知道那时候干净利落的一跳是如何完成的。

以上说的情景在心理学上称其为应激状态。应激就是指在危急的或者突如其来的情况之下产生的急速而且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此种状态下,大脑因为受到了异常情况的强烈刺激,于是经过一定的神经通路,来激发脑垂体的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得整个身体处在高度的激活状态,从而引起了情绪的应激化以及行动上的积极反应,以此来应付紧急的情况。

应激具有不一样的强度,在不相同强度的应激状态下人们有不相同的反应。在中等强度之下,一定的危急情景会令人头脑清醒,动作十分迅速而且准确有力,使能力得到超常发挥,做出平常的情况下做不到的事情。

可是在意外的危急情况下引起的超强应激状态,会使人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这时候情绪极度紧张,思维异常紊乱,意识也很狭窄,动作严莺失调,手足慌乱,甚至做出了各种不适宜的反应。有的时候浑身抑制,不能动弹,以至于休克。比如在忽然发生强烈地震的情况下住在高层建筑里的很多人经常出现混乱反应。

人们的应激反应和其个性特征、以往的经验有密切的联系。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情绪镇定的人常常处危不乱,可以“急中生智”。反之,具有相反个性特征的人常常在应激状态下会手足失措,或者乱成一团,或者“呆若木鸡”。

为了避免出现第二种情况,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培养良好的个性。多参加一些专门的训练措施,比如防空、防震以及救火演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