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大国思维
44884900000032

第32章 摒弃轻薄浮躁的文化氛围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发展到今日,属于自己的文化还剩下多少呢?据调查显示:现在有九成的孩子知道“圣诞节”,却没有几个能说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时下年轻人只过西方的“情人节”,却不知道中国的“七夕”。

中国历史悠久,思想文化丰富。流传至今的文化,更是异常丰富多彩。当然,这并不是在否定外国的文化的发展,而是在说,在吸收的时候,应有所选择,摒弃轻薄浮躁的文化。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世人

中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开始变得浮躁起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可是总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身边缺了些东西。我们现在的生活被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剧占据着,到底还有多少位置是留给中国的呢?

如今,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学生外语的关注程度都远远高于对汉语的重视,导致现在的小孩子满口洋文,或者没几句“正经”话。要知道,中国人正式的语言是不能随便“无厘头”的,那毕竟是中国发展了几千年的文化。

吸收外来文化,弥补自己的不足是好事,可是人不能忘本。为什么英语能够堂而皇之地走上中国教育的殿堂,并成为国人必学的知识,而且还有超越中文的气势?不要以为知道几个外国名人就很了不起,知道有用吗?能成为那样的名人才是真本事。中国的英雄你们知道多少?中国的文化你们了解多少?

有的国人还发出了这样的言论:我从来就不用国产的手机;我很少看中国拍的电视剧,太肤浅了;中国制造都是垃圾。不可否认外国在电子产品方面确实比中国稍强些,可也不是不可超越的,国产手机不至于到不能用的地步;中国拍的电视剧肤浅?那韩剧呢?拍来拍去就那些情节,看两集就知道结局了,而且都是那几张脸,难道不肤浅吗?中国制造都是垃圾?那不是自己骂自己吗?你不是中国的吗?制造涵盖了全部,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文化,商业化了

现在中国人都成了“文化人”,走在大街上,说不定从你身边经过的就是作家。如今作家越来越低龄化,还出现了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从灵魂写作到身体写作,这种情况该喜还是该悲?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虽然人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全面,可是却离中国传统的文化渐行渐远了。

中国文化现在变得越来越娱乐化,好好的作家非得要去参加什么歌手大赛的评委,而且还大肆卖弄自己的文学知识。现在的“文化人”是越来越高调,开博客、上电视俨然成了一种风气,每天讲着自己做了什么,在街上看到了什么,讲着这样无聊的事,但还是会有上百万的点击量,原因到底在哪儿?人们已不知“文化”为何物了。“文化”的门槛越来越低,好像会几句成语,会两句带点诗意的话就是作家了。

文化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了,它已经和商业挂钩了,一夜成名的作家太多了,所以玩“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都想从文化里找钱,作家写美文的手已经成了画钞票的手。导致文化氛围改变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商业目的。“文化”被娱乐了,被包装了,而那些真正为中国文化努力的人却只能在角落里默默无闻。

如今小说、电视剧跟风成性。只要是哪本小说、哪部电视剧一火,那么各个书店、各个电视台就会出现许多类似的小说和电视剧。这段时期偶像剧受欢迎,那么各个电视台就会出现雷同的偶像剧;这段时期历史剧受欢迎,那么不用看,各个电视台就会马上跟上,上演历史的“天空”;如果生活剧又受欢迎了,结果可想而知。为了收视率,有的电视台甚至会有一些让人不能接受的做法,这部电视剧还没演完,电视台一看哪个剧种火了,马上就会跟风上演受欢迎的电视剧类型。

大街上到处都张贴着彩信铃声、变性整容等广告;电视上千篇一律的广告,而且广告的时间比例比其他节目的时间比例还多;网络上赤裸裸的诱惑宣传广告。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一块真正的净土了,身边的一切都变得商业,到处充满了铜臭味。我们身边的文化氛围就是被这些所谓的艺术给亵渎了。什么时候文化脱离了商业化,什么时候文化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否则文化就是在走退路。

营造好的文化氛围刻不容缓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不应该忘记。时下的年轻人,动不动就从嘴里蹦出一个不中不洋的词。成语滥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他令堂”“你家兄”之类的汉语使用严重不当的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然也会出现一些新词,比如“另类”,这个词出现也不过十来年。有人说某些词是顺应“民意”,如果民众都产生了歧义,就顺着它去。难道错误的也要随着去吗?虽然中国的古文已经不适应现代的社会,可是中国的本土文化还是要保留的,不能一味地跟风,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汉语使用错误是最低级的错误,不要把“民意”“潮流”作为出错的借口。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呈现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可是国人也在这样的社会中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而这种心态在文化娱乐界最为明显。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多人都妄想着能够一夜成名,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选秀、选美节目。有人说是发掘人才,可其中不乏不一样的声音,“低俗”、“恶搞”这类词给选秀节目冠上了骂名。但是这样的骂声并没有浇灭这种火势,反而是助长了它的态势,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好不热闹啊!

最近几年,王小波成了许多年轻人膜拜的对象,他们甚至号称自己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王小波的作品成了很多人收藏的对象。在网上,也出现了名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论坛,数以千计的文学发烧友都是受到王小波的影响而对文学产生兴趣的人。他们会在论坛上发表文章、交流心得,提倡用王小波的自由精神进行写作。王小波的自由精神写作符合网络写作的习惯,这种方式让写手的表达过于随意,因此在文学性上就会大打折扣。

钱钟书无论作为一个学者还是文人都还算是不错的,但是称他为文学界的“泰斗”就有点言过其实了。在那种轻薄浮躁的文化氛围里,钱钟书这样的人是很容易领袖学林的。那个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一举一动都是仔细钻研的,在这个时候,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位国人,说着流利的英文、法文、德文,大家能不傻眼吗?能不佩服吗?这也就是钱钟书有如此大名的原因之一。但中国不是西方的徒弟,不要总是按照西方的要求去改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明显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但实际上,中国文化走下坡路的过程早在鸦片战争时就开始了。鸦片战争使国人丧失了自信,所以模仿就成了当务之急。学没错,可是那么着急地学,肯定学不太好,这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虽然一些人对日本没有好印象,但日本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学学的。日本也模仿西方很多东西,但本土原创的也不少。比如绘画,人家在模仿西方画的同时又保持了东方精神。卡拉 OK 就是日本人发明的。而中国原创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

人不能忘本,尤其是作为中国人更不能忘本。我们有引以为豪的资本:中国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何要将先人先哲的优秀思想束之高阁呢?

对中国文化的无知是这个浮躁社会的根源。如今有些人的无知已经到了可怕的地步,是到了“寻根”的时候了,趁着我们还能支撑的时候,把根留住!等到满街都是ABC的时候,就没救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也就随之淹没了。

文学精英们,不要再涂着文学的“口红”招摇过市了,还是踏踏实实地做自己比较好。商业就是商业,文学就是文学,为什么非要把它们挂在一起呢?老百姓都不是傻子,文学只要和商业挂钩,那么,再怎么涂脂抹粉也改不了通俗的底子,不要再愚弄老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