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音乐知识100问
44902700000040

第40章 钢琴协奏曲《黄河》与《黄河大合唱》有什么关系?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0年,在北京上演了一部钢琴协奏曲《黄河》,当时署名为“中央乐团创作”,实际上参加创作的有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等人。由于江青曾参与和插手此事,所以作品首演之后,很快就获得了“样板戏”的重要地位。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钢琴协奏曲《黄河》仍经常在中国及海外演奏,成为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之一。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采用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主旋律改编、创作而成。它像《黄河大合唱》一样,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钢琴协奏曲《黄河》分四个乐章:一、前奏:《黄河船夫曲》,二、《黄河颂》,三、《黄河愤》,四、《保卫黄河》。其中第一、二、四乐章用的是《黄河大合唱》的原标题和主旋律,第三乐章由江青授意改名《黄河愤》,采用的是《黄河大合唱》中《黄水谣》和《黄河怨》的旋律,还增加了一些陕北民间音乐素材。

整个“文革”期间,很少产生具有真正艺术魅力的音乐作品,钢琴协奏曲《黄河》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较为感人的管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