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音乐知识100问
44902700000077

第77章 为什么说柴科夫斯基的《bb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奏出了“春天的脚步”?

1874年,柴科夫斯基(1840—1893)创作了著名的《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起初,柴科夫斯基打算把这部作品献给俄罗斯著名的钢琴家尼古拉·鲁宾斯坦。但是,这位十分敏感的钢琴家并没有接受这部作品。后来,柴科夫斯基就把这部作品改献给了德国钢琴家封·彪罗。1875年,彪罗在美国波士顿首演了这部钢琴协奏曲,并大获成功。三年之后,尼古拉·鲁宾斯坦终于改变了他原先的看法而公开演奏了这部作品。从此,这部作品誉满欧洲,传遍世界。《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长大的序奏宽广而壮丽,仿佛就是风和日丽的春天;那甜美如歌的旋律,欣悦、畅快,仿佛就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春天;还有春天里人们那轻松愉快的心情……第二乐章犹如一幅田园水彩画——有牧人的歌唱,有大自然的辽阔和清新,还有春天里孩子们的追逐嬉戏。第三乐章就像是一个热闹的春天歌舞场面,音乐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和青春的激情,体现出了春天里人们那种豪迈、希望和自信。最后,乐队合奏和钢琴一起将乐曲推向璀璨的峰巅。全曲在热烈奔放、乐观向上的气氛中结束。总之,听这部作品就如同读我国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春》。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同样听到了“春天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