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长歌李存勖
44925800000069

第69章 天灾人祸(1)

旱了四个多月,老天依然万里无云,刘夫人领着杨千郎一伙,整天诵经念咒,也已经一个多月了,还不见一丝风起。唐皇热得无处可钻,一天派出几个太监,钉在避暑楼工地督战,可惜工地回报,资金短缺,原材料供不应求,竣工无日。唐皇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正在长春宫转圈圈,忽然,接连收到刘太妃的手谕和何瓒的六百里加急快报:晋阳地震,已经七八天了,民房倒塌,死伤百姓无数,加之暑热,尸体腐烂,瘟疫肆虐,恳望圣上速派大员,总领赈灾事宜。当天,郭崇韬又上书曰:臣闻天地之道,以简易示人;鬼神之情,以祸福为务。王者,祥瑞至而不喜,灾异见而辄惊,罔不寅畏上玄,思答天谴。臣闻北京地震,日数稍多。臣曾览国书,伏见高宗时,晋州地震,上谓群臣曰:‘岂朕政教之不明,使晋州地震耶?’

侍中张行成奏曰:‘天阳也,地阴也,天阳君象,地阴臣象,君宜转动,臣宜安静。

今晋州地震,弥旬不休,将恐女谒任事,臣下阴谋。且晋州是陛下本封,今地震焉,尤彰其应。伏愿深思远虑,以杜未萌。’伏惟陛下中兴唐祚,起自晋阳,地数震于帝乡,理合思于天诫。况圣明御宇,于今数载,岁稔时康,人安俗阜。臣虑天意,恐陛下忘创业艰难之时,有功成衿满之意。伏望特委亲信,兼选勋贤,急往北京赈灾,以慰黎民疾苦,严山川祭祀,然后,鉴前朝得丧之本,采历代圣哲之规,崇不讳之风,罢不急之务。则黎民幸甚,江山幸甚!若忘百姓,则恐祸起萧墙,乱生山野,国将如之何?圣上将如之何?

郭崇韬上书之后,心急火燎地在家候讯。一天没信,两天没信,郭崇韬坐不住了,刚要进宫朝觐,敬新磨风风火火地来了。两人还没坐稳,敬新磨就问郭崇韬:“刘夫人派人追杀她父,你听说了吗?”郭崇韬惊讶地张大嘴,“是吗?你怎么知道?”敬新磨坐下,“我也是听人说的。”遂把上东门和后边的事给郭崇韬学了一遍。郭崇韬沉吟半晌,说:“不至于吧?要杀,在租庸使府就可以,为啥还要孔谦放人?”敬新磨说:“孔谦,猴一样精,他能让刘老汉死在他府内?刘夫人也不会在孔府动手。”郭崇韬又陷入了沉思,“那位老汉真是她的生身父亲?”敬新磨有些惊讶,“您还看不出,他的额头嘴角,多像?还有三垂岗那些话语行动,早就证明……”“要真是,她还……不可思议!”敬新磨说:“这个女人,狠着呐!你快想个法子,救救老人!”“这会儿,我的头脑一锅糨糊!——还有比这更大的事呐!”

“你真是,人命关天,还有什么比它更大?”敬新磨更加惊诧。郭崇韬把晋阳发生地震的消息简单地说了几句,敬新磨惊得张口结舌。郭崇韬拿过自己的奏章底稿,“我已经上书,奏请皇上速速赈灾。”“皇上,怎么批的?”郭崇韬说:“我这不是火烧屁股,正等消息嘛!都两天了,还不见……”

敬新磨拿过郭崇韬的奏章看了几眼,失声惊叫:“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哇!”

“谁说不是呢!晋阳老百姓遭了那么大的灾难,皇上竟无动于衷……”“什么呀?”

敬新磨说,“我是说,你的祸事来啦!”“怎么了?我又怎么了?”“郭老兄啊,你真是一根杠子!皇上,是你臣子敲打的?这样写,能起好作用吗?”他又把全文浏览一遍,说:“你的奏章,不光害了自己,也害了晋阳百姓!”郭崇韬惊诧地问:“有这么严重?”敬新磨说:“你的奏章石沉大海,说明什么?皇上生气了!‘若忘百姓,则恐祸起萧墙,乱生山野’,这不是用暴乱恐吓皇上?他读了这样的奏章,能不暴跳如雷?‘恐女谒任事,臣下阴谋’,这话叫他身边的那些人看到了,还有你的好?”郭崇韬想到前边的许多事,不由出了一身冷汗,“你是说,刘夫人他们……”敬新磨说:“你整天只想百姓,只想国家,怎么就不想人?一个刘夫人你也斗不过,何况,你又得罪了那么多宦官、伶人!”“刘夫人怎么啦?一个女人……”

“女人?她仅仅是个女人?她身后站的可是皇上!”“皇上身后还有太后!”“是是,还有太后。万一太后驾崩,她就一手遮天了!你忘了吕雉了?”郭崇韬沉默了半天,说:“实在不行,我就联合群臣,废了那个贱人!”“就你?能废了她?”敬新磨说,“皇上那么宠着她……”“我真不明白,她哪点好……”敬新磨叹了一口气,说:“第一,她为皇上生了继岌,第二,她能歌善舞,皇上又特别喜欢歌舞,仅这两点,韩夫人、伊夫人就斗不过她。更不要说,一到床上,她是令所有男人都神魂颠倒的那种女人……你能搬倒她?”郭崇韬瘫坐在椅子上,喃喃地自言自语:“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敬新磨想了好一阵子,郑重其事地说:“想想你的名字,韬晦!”郭崇韬也想了一会儿,问:“你的意思,让我归镇,还是干脆隐居?”

“怎么能归镇?更不是隐居!你是大唐的中流砥柱,朝廷有了大事,你还得拿主意。

‘大隐隐于市’,你忘了?”“哦,你要我留在朝中,却什么也不要说?”“是。”郭崇韬猛地站起身,“那,还不把我憋死!”“憋死也得憋!就晋阳地震这事,你就得憋着!你不憋,既救不了晋阳百姓,还白白搭上了自己性命!”郭崇韬又瘫坐在椅子上,喃喃地自言自语:“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唐皇阅了奏章,果然勃然大怒:“说的轻巧,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就算真的发生地震,我拿什么赈灾!你竟敢引经据典,骂我‘忘创业艰难之时,有功成衿满之意’,又危言耸听,‘祸起萧墙,乱生山野’,我看你就是乱臣贼子,借百姓压朕!”骂完,吩咐景进:“但凡地震表章,别拿给朕!”景进刚要往下传,唐皇又叫住他,说:“地震的消息,千万不能让太后知道!谁要走露风声,格杀勿论!另外,命令周围各州,重兵扼守路口,不许晋阳流民入境,以免瘟疫流荡!”可怜几十万晋阳百姓,如大水灌了蚂蚁窝,乱成一团。到头来,轧死的轧死,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十室九空,连太妃身边的几个丫鬟也未能幸免!

这回,郭崇韬听了敬新磨的话,再没絮叨,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后边的事情,让他和唐皇的矛盾迅速升级。

前些天,曹太后就有些心神不宁,她总觉得,好象有什么坏事要降临到他们头上。到底是什么事,她说不清楚,落在谁头上,她更说不清楚。那天,刘夫人和李从袭去白马寺,她鬼使神差地派梅英去查,梅英回来告诉她,刘夫人是奉皇上的旨意去请杨大仙的,他们几个,在杨大仙的房间论了一夜的道,第二天中午回的洛阳,没有什么事。她还是不放心,要梅英和她的宫女们多多注意老三那边,至今也没发现什么新情况。她又嘀咕,是不是因为皇上还瞒着她盖避暑楼?为这事,她也说过不止一次了,可人家不听。她也想,“儿大不由娘”,管不住了,随他去吧!可又一想,百姓们青黄不接,吃都吃不上,你还盖什么避暑楼哇,这不是逆天行事吗?得管!可是,人家又不听,怎么办?作难的时候,自然想到太妃——“老姐姐哟,你要是在我身边,也可以出出主意……”几天来,她总这样想着,念叨着,太妃的影子老在眼前晃悠。突然,她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刘太妃出什么事了?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想什么就有什么,怕什么就来什么——刘太妃确实有事了!太后到洛阳才四五个月,太原快马来报:自太后离开太原,太妃整天闷闷不乐,不久,就卧病在床!听到这个消息,太后一个劲地埋怨皇上,唐皇一连打发几个御医,上太原为太妃治病。御医一个接一个回来说,病根查不出,但病体沉重。急得太后坐立不安,吃也不香,睡也不稳。唐皇又派了几个御医,还对御医吼叫,“看不好太妃的病,别回来见朕!”几天了,没见太医回京,太后又急得火烧火燎,接连派出太监问候病情。开始,前边的人回来了,又派出新人。后来,前边的人还没回来,又派人出去问候了。再后来,一个接一个地派,一个接一个地回。

回来的消息越来越不好,急得太后吵着闹着要亲自上太原看望。皇上苦苦劝说,“天太热,路途太远”,“刘太妃已经够我们担心的了,再把您老累坏了,我顾哪一头?”

景进、李绍荣等人也说,“别去了,刘太妃身子骨硬朗,又是吉人天相,自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太后还是不依,非要去太原。皇上实在没办法,又打发皇弟存渥专程去太原看望,又发动朝臣都来劝说。这些朝臣干正经事不一定有本事,劝说太后却是一套一套地。太后也觉得自己这些天身上乏力,懒洋洋地,只好把去太原的心先放一放。她哪里知道,晋阳地震!刘太妃强撑着病体,立即派人向唐皇告急,一边襄助何瓒,率领合城百姓奋力自救。可惜人力有限,缺医少药,没过几天,刘太妃急火攻心,又染上了瘟疫,驾崩了!听到太妃驾崩的噩耗,太后一下子就晕倒了。急得丫鬟们手忙脚乱,一个喊:“快传太医!”一个喊:“先报告皇上!”

没想到,两人一前一后进了皇上的宫殿。皇上见接连来了两个丫鬟,心里一急,撇下手中的奏疏就朝后宫跑。到了后宫,没见太医,气得皇上就骂:“说了多少遍,先请太医,先请太医,你们耳朵长驴毛了!”丫鬟们脚底下也不顺溜了,磕磕绊绊去找太医。四五个太医战战兢兢地轮流诊了脉,聚在一起研究病情。皇上问:“怎么样?要紧吗?”太医们都不敢开口。景进骂道:“耳朵呢?塞驴毛了?皇上问呐!

陈太医,你说!”陈太医直起腰,惴惴地说:“太后的病,要说轻,也很轻,只是中气郁结……”皇上一拍桌子,生气地说:“什么意思?那,要说重……”陈太医接过话头:“要说重,也很重,关键在太后的精神。像这样闷闷不乐……”“太后,太后!太后睁眼了!”皇上扑过去,抓住太后的手喊:“妈啊,您可把儿吓死了!”

太后的眼痴痴地瞪着天花板,一句话也不说,眼里的泪水却像深山清泉,不断线地流哇,流哇。梅英哭着说:“老祖宗,您就哭吧,哭出声来,兴许会好一点!”太后的眼还是痴痴地瞪着天花板,一句话也不说,眼里的泪水还像深山清泉,不断线地流,流,流。

到了凌晨丑时,所有人都睡着了,连皇上都歪在外间的椅子上打盹,梅英却还大睁着红红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护着老太太。忽然,她看见,太后的手抬起来,抬起来,指着口,“水,水。”声音虽小,梅英却听的很清楚,她忙吩咐宫女去烧。

几个宫女轻轻地出去了,太后身边只剩下她一个人了,梅英看见,太后的嘴唇还在动,她忙低下头,贴着太后的耳朵,问:“老祖宗,我是梅英,有什么话,就给我说吧。”太后的嘴抖动着,却听不清。梅英把耳朵贴在太后嘴边,“你,你有,事,瞒着我,瞒着我……”梅英大吃一惊,“好个老祖宗,到了这种时候,心里还如此清楚!”她的确有事瞒着太后,可那事,能说吗?她眼里满含热泪,轻声说:“我有啥事,能瞒住您?我有几个胆,敢瞒您?”太后喘喘气,清楚地说:“那次,上白,白马寺,你,看到了什么?”梅英心想,“他们那些丑事我都看到了,他们的阴谋,我也听到了。那些东西,哪里敢告诉你!”她轻轻抚摩太后的心口,嘴里柔柔地说:“老祖宗,从白马寺刚回来,我不就说了嘛,的确没有什么事!您就好好养病吧!养好了,我还想跟您多享几年清福呢!”太后咧咧嘴,算是笑,可这笑,比哭还令梅英揪心。“你是个好姑娘。你不说,我知道,为了我好。可我总觉得,他们在一起,不会干好事。你那个时候不告诉我,害了我,不打紧,害了大唐,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太后的眼睛分外亮,亮得怕人!可这亮,就像闪电,转瞬即逝。梅英的脑海里忽然闪出“回光返照”几个字,她的心,像苍鹰折断了翅膀,从高高的蓝天,咚地摔在岩石上,粉身碎骨地疼,又像荡进了大海,倏地窜上了波峰,悠地跌下波谷,没着没落地疼。“这老太太是个神人,再大的打击,她能抗得住!说给她,赶快说给她,她或许想出好办法!说,说,把看到的听到的全都倒给老太太!”梅英一下子想通了!她刚要张嘴,又听到老太太游丝般的说话声:“……

可惜呀,我不行了,你这会儿再说给我,我连听的力气也没有了……我油尽灯残,又没了老姐姐,还能,还能干什么……”说着说着,老太太大口大口喘气,眼眶里溢出一股清泪,腿一蹬,追她的老姐姐去了!“老祖宗,您醒醒,醒醒!”梅英抓住太后的手,摇哇,哭哇,哭哇,摇哇,这个祖母一样慈祥的老太太,再也不会答应了!皇上疯一样扑进来,哭了个三魂登天,六魄西游。大臣们听到消息,纷纷赶来吊唁。众人又是用了水磨功夫劝皇上节哀顺变,他才勉强收了眼泪。宰臣们上表请皇上处理政事,唐皇红着眼睛,摆手不允。表再上,唐皇震怒,“辍朝七日!”

第二天守灵的时候,梅英哭着哭着,突然凄厉地长啸一声,又哈哈大笑,“老祖宗,你找你的老姐姐去了,你们高兴了快活了……”笑了几声,她又嚎啕大哭,“老祖宗,我对不起您……”哭了没有几声,又是几声大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眼睛翻了白,接着就晕倒在地。伊夫人急忙上去,搓胸膛,掐人中,好一阵子折腾,梅英才醒了过来,眼光却痴痴的,也不说话,也不哭。“好好一个姑娘,傻啦!”韩夫人悲痛地说。伊夫人噙着眼泪,叫宫女把梅英抬到自己宫中。

过了一天,王正言请示太后陵寝飨祀何处,皇上不假思索地说:“哪里?就在代州太祖陵园!”枢密院奏道:“自古以来,天子不宜轻动。太后陵寝设在代州,逢年过节,皇上得跑多少次?耽误了国家大事不说,皇上也不胜其劳哇!洛阳是帝王宅院,为了祭扫方便,理应就近。前朝也有许多例子:汉朝诸陵都在长安附近,国朝园陵也在京畿周围。后魏文帝迁洛之后,园陵都在河南,连勋臣也不许北葬。

我朝皇帝圣明,以扫平四海为己任,不应该归葬代州。”皇上哼了一声,“又是那个郭村夫背后使鬼!”虽说心里不大高兴,却也没有什么理由驳回,就任命刑部尚书李琪为大行皇太后山陵礼仪使,河南尹张全义充山陵桥道排顿使,租庸使孔谦为监护使。三人找了一些善辨阴阳的术士,在洛阳周围踏勘福地,后来定在洛阳西南七十里的寿张县。

或许是皇上的孝心感天动地,天也为太后吊孝,几个月变着法儿都祈不来的雨,六月开始下了,而且一下就是几个月,一天都没停,又成了涝灾,唐皇又急命杨国师搭台祈晴。曹州大水,平地三尺;滑州急报,黄河决口,河峰二丈二尺,居民淹死无数;巩县河堤被冲垮,接连淹没官库几十座,粮食全部霉变……更可怕的是,洛河泛滥,冲走沿岸几千间民房,卷走百姓无法计算;大水冲毁天津桥,百官也无法上朝,皇上便把每日一朝,改作三日一朝,并征用一条大船,专门摆渡上朝大臣。可农民、市人每天都得过河,有人找了几条破船渡人。几条破船,能渡几个人?大多数人有急事,只能泅水,每天都有落水淹死的。急得唐皇把杨千郎叫到殿上,臭骂一顿,“下一个望日,再不见月亮,朕就借你的头祭天!”

今天不上朝。天,似乎也哭累了,虽然苦丧着脸,却也没了眼泪。皇上实在憋不住了,想想皇太后的陵墓修了几个月了,到底修得怎样,想去看看,吩咐景进备车。景进说:“皇上,几个月了,雨就没断过线,恐怕,路不好走。”“叫你备车你就备车,怎么那么多废话?路再不好走,还能挡住朕?”景进看皇上发火了,不敢怠慢,忙吩咐下人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