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导演基础
44929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电影和电视都是广大群众最喜爱观赏的媒体,因为它们能给人带来快乐、刺激、兴奋和梦想;同时还能启迪人的心智,荡涤人的灵魂,感悟人生的真谛。所以,无论是电影抑或是电视,都令许多年轻人对其怀有浓厚的兴趣,甚至迷恋到愿意把它们选作毕生的职业。其中导演专业尤为一些人情有独钟。

要想从事影视导演工作,首要的是必须学习有关影视导演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同时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导演的操作技能与技巧。这方面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条是进入高等艺术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及国外的影视专业院校进行学习和研修;另一条是自学成才。以上两条途径都可以达到学习目的,并且都有获得成功的范例。前者如国外的科波拉、卢卡斯、邦达丘克等,我国的吴贻弓、谢飞、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黄建新、章明、陆川、贾樟柯等,都是经过艺术院校的专业培训之后,再经自身的勤奋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另外,没有进过艺术院校大门、自学成才的导演也大有人在。例如早期的两位电影大师卓别林和希区柯克,以及近期的斯坦利·库布里克等,都是通过自学、实践、探索,拍摄了许多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影片而享誉影坛的。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路很多,不必为了挤不进高门槛的艺术院校的大门而失落。

无论是进入专业院校学习,抑或是自学研修,都必须学习有关导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这也是导演艺术的启蒙教育。其中涵盖对电影各种元素的认知和运用、对形象思维的研讨和开发以及对导演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演练。这本书可以说是涉及这一领域的基础教材,它为业内和业外热爱影视导演专业的人提供一些可资学习的知识与帮助。

我写这本书是有切身体会的。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开始招生,我有幸成为它的首届学生接受培训,四年后毕业留校任教,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通过拍摄电影和电视剧的实际操作,我有作为学生、教师、导演的亲身经历,比较能体会到学生需要学些什么,教师需要教些什么,以及他们进入工作后需要掌握哪些操作技能。所以在这本书中除了阐释有关导演专业的基础理论之外,还着重讲述了一些应用理论,即有关表述技巧、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方面的问题,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习导演专业,除了读书之外,最好的方法是多看影片,观摩大量中外经典电影,即使是一些有成就的电影人,也把它作为一种加强修养和学习与提高自身电影文化的方法。因为从别人那里汲取营养,可以滋润自己的心灵,可以扩大视野,享受艺术氛围的熏陶,这是十分重要的。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教导莘莘学子要捍卫电影艺术的神圣性,可是在电影市场上却充满了浓烈的商业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导演艺术家不得不让位给那些恣意玩电影的电影玩家和电影混混去操练了。让他们恣意把电影片子变成电影骗子。电影艺术的优劣该不该以货币的价格去衡量呢?这也许会让一些人感到困惑,会让一些人随波逐流。不过,伟大的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一段话,也许会让人清醒。他说:“我们有许多方法可以把作家毁掉。首先是经济。虽然好作品会挣钱,可是作家去挣钱是危险的事。”著名戏剧家易卜生也曾说过:“生存就是和灵魂作斗争,写作就是坐下来审判自己。”我想,这些话对献身于影视艺术事业的导演也是适用的。别让名利把艺术毁掉,艺术不能失去崇高。令人欣慰的是,现在仍有许多年轻人热爱影视艺术,我们寄希望于后来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本书中,有些篇章是从我过去的著作和发表在报刊的文章中,经过修订,甚至做了较大改动之后重新收入的。其中有的观点和提法可能与某些人或某些书中的观点和提法有些出入,甚至相左,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各个艺术院校、不同的教师,都各有不同的教程、教材,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不必囿于一家之言,可以各取所需,博采众长,拿来为己所用;也可以拒绝认同,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要独立思考,把书中所言仅作参考而已。

但是,读书、学习还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了解和掌握有关影视制作的一些原理和规律尤为重要。这样,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凭借自己的个性将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从而建立新的艺术规则。

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一定是一个新人辈出的时代。

作者

2001年7月初版

2008年8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