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4499700000019

第19章 苹果里的星星:童心·童趣篇(1)

苹果里的星星

【美国】迪·恩·帕金斯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

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吧。”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于是,在那一天,我的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不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

尊重孩子的创造力

《苹果里的星星》赏析

世界上的某些发明创造,往往从“盲目”的试验开始,甚至从偶然的“错误”得到启迪……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孩子切“错”了苹果--他一反常态,违背惯例地改竖切为横切,却意外地发现了“奇迹”:苹果核被切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一个清晰的五角星。这意外的发现、这自然形成的“艺术杰作”给作者以丰富的启示:规规矩矩、按常规走路的“正确”常常会失之平庸;固守于“经验”的冥顽不化往往会缺乏想象和独创;独出心裁、异想天开常常会爆发出创造力;一个人偶然的发现,常常会产生“巨大的魅力”,以至传播开来,成为大家的共识。

这位父亲的见识是值得称道的。首先他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懂得并且相信这可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正是发明与创造的基础。假如他一开始就按“常规”纠正孩子切苹果的“错误”,将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孩子,强求孩子按所谓“正确”的方法行事,那么,孩子的天性与童真早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了,也就谈不上发现与创造了。

他不是这样,而是极有耐心地让孩子展示自己的“独出心裁”与“不同凡响”。其次,他善于向孩子学习,不以父亲的“尊严”自居而自以为是,不因成人的“经验”丰富而好为人师;而且善于从孩子的发现与创造中反省自己的“规规矩矩”与“冥顽不化”,盛赞孩子所创造的“不为人知的图案”所带来的“如此巨大的魅力”。再其次,他善于由小及大、由此及彼地将孩子的发现这一“星星之火”扇成创造的“熊熊烈焰”--“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这是一位何等高明的父亲。说他是一位颇有见地、颇有眼光的教育家,他也是当之无愧的。

所有的“为人父者”,应当向这位父亲学习,学习他的开明与宽厚、敏锐与睿智。

而所有的孩子们,也应当从这位“儿子”身上受到启迪:善于思索、勇于发现、充满好奇、想象超拔……等等。

这篇文章通过平凡的小事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由小及大,由此及彼,既有叙事的生动,又有说理的凝练,“事”和“理”的结合,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启发,得到了教益。

风的故事

【英国】莫汉·库马

男孩侧着头,凝神聆听着风的声音,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调皮的小舌头在嘴边露出红红的一点。他十分轻微地点点头,仿佛同意风儿的话。风在向他讲述这些天里的许多事情。

黄昏降临了,橘红色的夕阳给男孩的脸涂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公园里的人几乎都走了。秋叶在晚霞的映衬下,如火在燃烧般壮观。池塘看上去宛若一泓金池。有两只鸭子摇摇晃晃地走向池塘,蹚入水中。它们驶过涟漪荡漾的水面,俨然是公海上两只金色的帆船。

男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两条腿快乐地来回荡着。他不知道爸爸是否也听到了风的声音,于是扭头看看自己的身边。

父亲的脸上没有光辉,眼睛没有看到池塘,耳朵也听不到风的声音。他正注视着手提电脑那闪烁的屏幕,脑子吃力地思考着屏幕上的数字。他皱着眉,双唇紧紧抿成一条线。他烦躁地看一眼腕上的手表。还有一小时,他就可以将男孩送回前妻那儿了。他原先一直很愿意带儿子出游,但后来,妻子离开他了,生意也愈发难做。现在,他只能在前妻同意的情况下带儿子出来,而她却总在他最不方便的时候允许儿子见他。下周就要开董事会了,这些材料必须准备好。

男孩用力拽拽父亲的衣袖。

“干吗?”父亲只是点点头,眼睛没有离开屏幕。

“你听到风儿说话了吗?”男孩悄悄地问。

父亲摇摇头,没注意儿子在问什么,手指继续敲击键盘。

太阳的光芒愈发灿烂,整个池塘在闪烁,如同熔化了的铁水。池中的鸭子就像刚从神话世界回来似的,美丽而神圣。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掠过,飞到池塘的一边,伸出尖尖的小嘴喝水。它看到了男孩,晃晃头打招呼。男孩高兴地笑了,微风抚爱着他的脸,拨弄着他长长的睫毛。

“爸爸!”

父亲叹了口气,注意力从屏幕上移开。他习惯了屏幕的明暗,金光让他感到刺眼。过了一会儿,他转向男孩。

“什么事?”语气颇不耐烦。

“我问你听到风儿说的话没有。”男孩咬着嘴唇。

“啊?”

“风,”男孩加重了语气,“风在说话。”

“没有,她没对我说。”

“不对,她对谁都说。”

父亲有些尴尬地关上电脑,伸手捋捋男孩的头发,疲惫地笑着说:“是吗?那她说了些什么?”

男孩靠着椅背,两手抱着双膝,脚上的袜子一只裹着小腿肚,另一只落在脚踩处。

“她说你错过了看落日。”

“噢,是的。”父亲舒展了一下疲惫的双臂。他听到脖子上的关节嘎吱作响。“我没听到她说话,我在工作。”

男孩笑了。“对,风儿是这样说的,她说你太忙了,都感觉不到时间了。”

“孩子,爸爸工作是为了挣钱。”

“为什么要挣钱?”

“钱可以买食物,买衣服,买住的房子,还可以做许多许多事情,比如请新教练,比如买冰淇淋。”

“那么,我长大后也要挣钱吗?”

“是的,有了钱你就可以拥有所有的好东西。”

“那,我也得像你一样带着电脑,整天盯着屏幕吗?”

父亲顿了一下。“也许吧。”

“那我就听不到风说话,也看不到落日了。”

“你可以在假期里听风说话嘛。”

“可我想天天听。”

“那你就必须挣很多很多钱。”

“为什么?”男孩问,“看落日也要付费吗?”

父亲沉默了几分钟,他的手无意识地摸着男孩的头。他看到了金色的池塘,看到了池塘中的鸭子;他感觉到风儿吹拂着他的脸颊。

“不,”父亲说,“不必付费。但所有人都得挣钱。有时,我们会很忙、很累;有时,我们会没时间仰望天空。”

男孩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看看天空又不用花钱,而且也不用花很长时间。”

天渐渐黑了,在天的尽头出现一抹深红色,转瞬便消失,夜幕降临了。星星开始闪烁,一弯金黄色的月牙高悬在上空;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像在低声说着什么。

父亲决定不再辩论了。孩子,你还太小,不明白生活,父亲在心里说。“我想你是对的。”父亲让了一步。

男孩灿烂地一笑,抓住父亲的手。“那么爸爸,你肯和我一块儿听风说话了?”

“是的。”

两人静静地坐着。风儿变凉了,吹在身上有些冷。但她吹走了父亲脸上的疲惫;他的眉头舒展了,他的眼睛变亮了。

“你知道吗?风会讲一百万种语言。”男孩刚学会“一百万”这个词,所以他总喜欢用。

“是吗?”

“是啊,她吹过每个地方,要跟每个人交谈,所以她必须懂一百万种语言。”

“那她一定很聪明。”

“她是很聪明。她给我讲故事。有时,在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我会打开窗让她进来。她告诉我各个地方、各种人的事,她给我讲沙漠和海洋、冰山和岛屿。”

“真不错。不过,你读的书是不是太多了?别老陷在书堆里。”父亲开始为男孩担忧。

男孩笑着:“不,爸爸,我没老是陷在里面。”

天已经很黑了,千万颗星星在闪光。

“我们该走了,你妈妈在等你呢。”

他们起身走出公园。男孩想:鸭子夜里在哪儿睡觉?他决定待会儿问问风。

在母亲的住所前,男孩亲了亲父亲,父亲答应下个周末再来看他。

父亲回到家,换上休闲服。他给自己倒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坐在了桌前,十指熟练地击着键盘,屏幕上的字开始跳跃。

他感到头痛,于是去开窗。窗户已经很久没打开过了,满是灰尘和锈垢。他使劲一推,窗开了。

屋顶上空荡荡的,窗户玻璃反射着邻家的电视屏幕,他听到电视中有人在笑,有人在叹息。

四周没有风,他闻到空气中有香水味、汗味和烟味。

他想起了男孩说的话。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不再仰望天空,不再闻得到空气中海的咸味了呢?

他抬起头,祈祷风会再来。风真的来了,先是微微的,逐渐强烈起来。他闻到了海,闻到了灌木丛;他闻到越过荒野的沙漠风暴;他闻到漂浮在深海中的冰山。

他用力吸着气,清新的空气滋润着他的肺。他记起了许多事,他记起小时候对世界的疑问和好奇。他的记忆色彩缤纷,明媚亮丽。

他回到桌前,关上电脑。他将椅子拖到窗前,坐了下来,将双脚放在窗台上。

他闭上眼睛,想着儿子。风儿阵阵,从窗前吹过。

“很久很久以前……”风儿用甜蜜温柔的声音向他讲述。多么熟悉啊,他被带回到童年的时光、童年的地方。

男孩在另一个地方,倾听着风的故事。他知道父亲在和他一起听,风儿已经告诉他了。

月光下,男孩仰着头,脸上有一层柔柔的银光。

(丁永芳译)

聆听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风的故事》赏析

一个是天真的孩子。

一个是忙碌的父亲。

同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面对着夕阳下金色的池塘,池塘中悠游嬉戏的鸭子,“男孩侧着头,凝神聆听着风的声音。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他十分轻微地点点头,仿佛同意风儿的话。风在向他讲述这些天里的许多事情”。

而父亲呢?他“眼睛没有看到池塘,耳朵也听不到风的声音。他正注视着手提电脑那闪烁的屏幕”。原来“下周就要开董事会了,这些材料必须准备好”;自从与妻子离异,他只能偶尔从前妻那儿接孩子出来玩玩--可惜在这“玩玩”的时刻,他也得忙于工作。

在孩子的世界里--闪烁着太阳光芒的池塘,“美丽而神圣”的象是“刚从神话世界里回来”的鸭子,对着他“晃晃头”打着“招呼”的小麻雀,还有那凑近耳朵“轻声说话”的风儿……

在父亲的脑子里--手提电脑屏幕上那些枯燥而又令他感到“吃力”的数字,公司里使他“烦躁”的杂务和“愈发难做”的生意,会议的烦琐、生计的窘迫与“挣钱”的压力……

这就是父与子,坐在公园里同一张长椅上不同的思绪。

这就是两代人,处于不同的“地位”和角度存在的“反差”。

这孩子的天真是值得理解和“原宥”的,因为他单纯烂漫、富于幻想,他未染尘俗、不谙世事,生活的重担和社会的压力不应该落在他的头上,他有权利“听风儿说话”。

这父亲的苦衷是值得“同情”和“谅解”的,因为他置身于金钱社会的激烈竞争与拼搏之中,忙碌和挣钱是他的“天职”,事业和工作是他的“本分”,他无暇顾及也没有闲情去倾听风儿的“说话”声。

既如此,父与子就相安无事吧,这样也许可以各得其所;

既如此,父子俩就互不干扰吧,这样也许可以“和平共处”。

不,不是这样。首先,儿子并不理解父亲,他要“干预”父亲;在孩童的心灵世界里,父亲的“忙碌”是不可理喻的。他发问,不止一次地发问:“爸爸,你听到风儿说话了吗?”并且“加重了语气”强调:“风在说话”、“她对谁都说。”

这时候,正忙碌工作着而又“拗”不过儿子的父亲只好“应付”似的顺口问一句:“是吗?那她说了些什么?”孩子的回答出人意料:

“她说你错过了看落日”;“对,风儿是这样说的,她说你太忙了,都感觉不到时间了。”

这孩子不仅天真烂漫,而且机灵睿智,他开始“挑战”了,他是在很有针对性地对父亲的“忙碌”挑战--“借”风儿的“口”,巧妙而自然,意味深长而又“一针见血”。

孩子所“批评”的“错过了看落日”、“感觉不到时间了”以及后来提到的“没时间仰望天空”、“听不到风说话”等等,出自这位小男孩之口,其意蕴是十分隽永的,其内涵也是非常深刻的。他向我们(特别是忙于工作和生计的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工作和忙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常常忽视大自然的“恩赐”--风和阳光、湖面和天空……如果我们为生计和挣钱而忙得“没时间仰望天空”时,是不是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反省一下“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呢?

美丽而多彩的大自然是为人类而“存在”的,而忙忙碌碌的“人类”却常常无暇顾及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这随处可见的现象,不知道应不应当算是一种“人类的悲哀”?至少,该是一种“遗憾”吧?这样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以一个孩子的天真的语气(和他的特定的语汇)提出来,难道不值得我们深长思之么?

首先代表我们向孩子“认输”的是文中的那位父亲:“我想你是对的。”这位可敬的父亲虽然仍有“保留意见”,却愿意坐下来和孩子“一块儿听风说话”;而且倾听着孩子给他讲“会讲一百万种语言”的“风的故事”。他们在共同倾听大自然,实际上,“父亲”是在倾听儿子的心声,而且在倾听中受到了童心的感染。正由于这种感染,当这位父亲独自回家、在烦躁而“头痛”的工作之后,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男孩说的话”,开始反思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仰望天空,不再闻到空气中海的咸味了呢?”于是他“祈祷风会再来,风真的来了”;风,使他“记起了许多事,他记起了小时候对世界的疑问和好奇。他的记忆色彩缤纷,明媚亮丽。”甚至,他居然“听”见了“风儿用甜蜜温柔的声音在向他讲述。多么熟悉啊,他被带回到童年的时光、童年的地方。”

这位可敬的父亲听从了儿子的“批评”与“劝导”,他“依从”了儿子。应当说,这是“久违”了大自然的人们对伟大的大自然的“皈依”与“回归”;虽然,它在现象上只表现为一位成年人对童心的“依从”与“回归”。

真理就是真理,哪怕只是从孩子口里讲出,哪怕它只是用一个孩子天真的语气与朴素的语言讲出。

应当说这故事很美,也很动人,娓娓道来,如风之拂面,如风之细语,带给人的美感和快意是令人回味无穷久久难忘的……

金翅雀

【葡萄牙】米·托尔加

一家三口人正在不声不响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

“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母亲抬起头,瞪大了黑黑的眼睛。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也许是为了回答母亲询问的目光,也许是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孩子又重复了一句:

“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

孩子高兴了,指手画脚地讲起来。她说,今天下午赶着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呀,看呀,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在高处一根树杈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灵魂吻着可爱的宝贝。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

孩子没有在意,接着讲下去。他说,把羊拴在一棵树枝上,开始往松树上爬。

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