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4499700000006

第6章 总算有人爱我:爱情·婚姻篇(5)

夸张。试想想,小伙子不管姑娘高兴不高兴,初次见面就只顾一个劲地大谈“结婚、生孩子”之类,这可能吗?这是艺术的举张。但一旦被装进“漫画”的画框,或推上“谐剧”的舞台,它就“活”了,它就“真”了,夸张就变成了合理的、可信的“真实”。

对比。两位主人公一个滔滔不绝,一个始终沉默,使人物性格在“反差”中愈显分明。假如缺乏这种对比,让姑娘也侃侃而谈与小伙子展开“对话”,这篇作品就索然无味了。

必要的重复。当然是指必要的服从于艺术需要的重复。文中六次使用“她默不作声”、“保持沉默,您做得很对”,不但不使人觉得枯燥乏味,反而增添了调侃、诙谐的戏剧性效果。在这里,重复是一种“强调”,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我们欢迎这样的重复,我们反对的只是失之累赘的滥用重复。

别具匠心的构思。通过小伙子的口和他的“想象力”,勾勒了一幅“闪电婚姻”的“远景图”,而最终的结局是“闹到法院”变成“敌人”而离婚、分手。“何必要找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呢?所以,我建议,我们还是友好地分手吧!”同样是“分手”,却是两种不同的“分手”;生活绕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又回到原地,从婚姻的“远景”又绕回到素不相识、初次见面的“近景”……这其中包含的生活的哲理内容,是含蓄、丰富而深沉的,作者的构思是别具匠心的。

留给人想象的结尾。当小伙子作了一番“恋爱婚姻畅想曲”的滔滔长谈之后,男女主人公之间,居然还相互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呢。最后一句,写一直“沉默着”的姑娘,淡淡的一笔尤其精妙--“伊琳娜”,自报姓名之后,“她微笑着,轻快地伸出了手”。仅此一笔,这“微笑”,这“轻快”,这坦然的握手,却留给我们许多想象。我们完全有理由想象出这位姑娘矜持中不乏善良、沉稳中充满温柔以及宽厚、文雅、善解人意、尊重他人等等可爱的性格,想象出她的良好的教养和文化素质,甚至能想象出她的美丽动人的容貌……作品通篇都找不到对姑娘的外貌描写与心理描写,何以能调动读者如此丰富的想象?正是由于小伙子的大段独白与姑娘的始终沉默所造成的“反差”效果--面对着小伙子“勇敢”、大胆的“爱情表白”与“婚姻设想”,姑娘愈是不置一词,就愈能调动读者去想象她的表情、性格、心态。而当文章结尾处读者盼着姑娘“出场”时,作者却用极简约的笔墨只让她略一亮相就戛然而止,留给人“终场”之后隽永的回味。这种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的结尾艺术,是完全符合“观众心理学”(或曰“读者心理学”)的。

一出短小的诙谐曲,竟留给我们这么丰富的艺术享受。谢谢作者。

一瓶香槟酒

【德国】柯里德

当我爱上十六岁的英格时,我正好十七岁。我们是在游泳池里认识的。然而,我们的友谊当时只限制在冷饮店里的约会。

每当我想英格的时候(我每天要想她上百次),就兴奋地等待和她的再次见面。当她真的又来到我身边时,我事先准备好的许多美丽动人的句子都不翼而飞了。我胆怯、拘谨地坐在她身边,手脚无处放,不知所措。英格肯定也察觉到了这些,因为她在不断地设法让我活泼起来,或者让我感到我是她的保护人。我的自信心由此也坚定起来了。我拼命地鼓起勇气,开始定期地邀请我的英格去游泳或去冷饮店。

事情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直到有一天英格告诉我,她对去冷饮店已感到厌倦了。那是小孩子去的地方。她要正正经经地出去一趟,像她姐姐那样去喝一杯香槟酒。

起初我装着什么也没听见。但我的耳朵里却不停地重复着香槟酒这几个字。我仅有的零钱几乎都花完了。尽管如此,我仍不露声色,而是用漫不经心的口气说道香槟酒,好呀,为什么不去喝一杯呢!”我的话似乎在表明,喝这种饮料对我来讲就像做任何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一样。人在热恋中是什么都能装得出来的。

钱终于存够了。我带着热恋的人来到城里最好的一座酒吧。这里富丽堂皇,婉转动人的音乐在低声地围绕着我们,侍者们悄声无息地来回走动。在这种高雅、朦胧的气氛下,我的胃也莫名其妙地作怪起来。

当我们在一张小桌旁就座后,我不得不集中精力,以免我和英格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我把侍者唤来,激动之中尽可能用无所谓的口气要了一瓶香槟酒。侍者上了年纪,两边鬓角已经灰白,有一双亲切的眼睛。

他默默地弯下腰,认真和严肃地重复道:“一瓶香槟酒,赶快。”

他是尊重我们的。在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讽刺的笑容。看来我穿上姨妈送给我的西服和系上新的红领带是对的,周围的客人也都把我们看作是成年人。不管怎样,我已十七岁了。英格穿的是她姐姐的漂亮的黑色连衣裙。

侍者回来了。他用熟练的动作打开了用一块雪白的餐巾裹着的酒瓶。然后,把冒着珍珠般泡沫的饮料倒进杯子里。太壮观了!我们仿佛置身在另一个世界里。“为了我们的爱情,干杯!”我说道,并举起杯子和英格碰杯。

喝第二杯时,我抚摸着英格的手,她不再抽回去了。喝第三杯时,她甚至允许我偷偷地吻她一下。香槟酒太棒了。英格说她已微醉了。我也同样浑身发热。可惜,酒已喝完了。我们还能再要一瓶吗?我偷偷地望一眼酒的价格表。哦,不行了。

“快一点来算账,经理先生。”我大声地喊道。真糟糕,我对自己的粗鲁既吃惊,又骄傲。侍者来了。他把账单放在一个银盘子里,默默地将账单挪到桌上。当他转身走后,我拿过账单,读道:一瓶矿泉水加服务费共一点一马克。下面写道:原谅我,孩子。你们尚未成年,不能喝酒,但我确实不想扫你们的兴,所以擅自给你们换了矿泉水。你们的侍者。

我的英格这辈子也不知道她喝的第一瓶香槟酒是矿泉水。

(郝平萍译)

热恋的啕醉与长者的厚爱

《第一瓶香槟酒》赏析

德国有关于“未成年者不得饮酒”的规定。可是文中十七岁的“我”自从恋上了十六岁的姑娘英格,就总想表现一种“成年人”的气度与“男子汉”的豪爽。所以,当女友英格提出不再像小孩那样喝冷饮而去喝一次香槟酒,“我”就理所当然地把这当作一次进入“成年”的标志和表现豪爽的机会而认真对待了。

终于凑足了钱,终于带着女友走进了堂皇的酒吧,终于气度非凡地向侍者“招呼”了一瓶香槟酒,终于“为爱情而干杯”而且两人都“醉”了--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读者真该为这位小男子汉在女友面前的成功表现而喝彩。可在文章的结尾我们得知那位年长的侍者竟然“自作主张”地用矿泉水“替换”了香槟酒,也就是说,他俩喝的不是酒而是“水”!

是侍者的恶作剧吗?不是。结账时悄悄递给男主人公的一张字条写得明白--这位侍者是出于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厚爱,一方面觉得孩子们尚未成年,不能喝酒;另一方面又不愿让热恋中的年轻人自尊心受到伤害,不愿使他们扫兴,于是暗中给他们换了矿泉水。多么可爱的“管闲事”的侍者!

侍者是一位长者,也可以说是一位智者。“以水换酒”这个细节,表现了他对晚辈的爱护,他的温厚与慈祥,以及他对社会负责对下一代负责的主人翁意识。而他的“教育方法”既策略又巧妙,不是简单地阻拦,不是机械地说教,更不是粗暴地训斥,而是一种建立在尊重与友善基础上的真切的厚爱,是不失礼仪的机智的道德教化。这位“卑下”的侍者高尚的长者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对男主人公“我”的心理描写准确、生动而细腻。围绕着“我”如何筹办这次“香槟酒壮举”用了大量的笔墨,这样铺垫得越是厚实,结尾的“以水换酒”就愈富有戏剧性。“我的英格这辈子也不知道她喝的第一瓶香槟酒是矿泉水”。尤其精彩的一笔,是当这对年轻人把矿泉水当香槟酒喝下之后,居然感叹“香槟酒太棒了”,“英格说她已微醉了。我也同样浑身发热”。这真是心理作用的奇迹,然而这是符合热恋中青年人欢快热烈心理情绪的,既生动地表现了他俩煞有介事喝香槟的兴奋劲儿,又形象地双关地喻示爱情的令人“陶醉”。显然,不是香槟酒(矿泉水)太棒了,是年轻人的热恋太棒了,爱情太棒了。

是这位侍者的好心的举动太棒了。

从文章本身来讲,这样的结尾也“太棒了”。

【奥地利】卡尔·施普林根施密特

我们想:让姑妈把秘密公开吧!我们虽年幼,但毕竟长大了,好歹快成年啰。有什么事不能对我们说呢。埃弗里纳姑妈真不用对我们保什么密了。就说那个圆的金首饰吧。她用根细细的链,总是把它系在脖子上。我们猜想,这里准有什么异乎寻常的缘由,里面肯定嵌着那个她曾爱过的年轻人的小相片。也许她是白白地爱过他一阵哩,这个年轻人是谁呢?他们当时究竟怎样相爱的呢?那时情况又是如何呢?这没完没了的疑问使我们纳闷。

我们终于使埃弗里纳姑妈同意给我们看看那个金首饰。我们急切地望着她。她把首饰放在平展开的手上,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塞进缝隙,盖子猛地弹开了。

令人失望的是,里面没有什么相片,连一张变黄的小相片也没有,只有一根极为寻常的、结成蝴蝶结状的女人头发。难道全在这儿吗?“是的,全在这儿,”姑妈微微地笑着,“就这么一根头发,我发结上一根普普通通的头发,可它却维系着我的命运。更确切地说,这纤细的一根头发决定了我的爱情。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也许不理解这点,你们把自爱不当回事,不,更糟糕的是,你们压根儿没想过这么做。对你们说来,一切都是那样直截了当:来者不拒,受之坦然,草草了事。

“我那时十九岁,他事情关系到他--不满二十岁。他确是尽善尽美,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爱我。他经常对我这样说:你该相信这一点。至于我呢,虽然我俩间有许多话难以启口,但我是乐意相信他的。

“一天,他邀我上山旅行。我们要在他父亲狩猎用的僻静的小茅舍里过夜。我踌躇了好一阵。因为我还得编造些谎话让父母放心,不然他们说啥也不会同意我干这种事的。当时,我可是给他们好好地演了出戏,骗了他们。

“小茅舍坐落在山林中间,那儿万籁俱静,孤零零地只有我俩。他生了火,在灶旁忙个不歇,我帮他煮汤。饭后,我们外出,在暮色中漫步。两人慢慢地走着,无声胜有声,强烈的心声替代了言语,此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们回到茅舍。他在小屋里给我置了张床。瞧他干起来有多细心周到!他在厨房里给自己腾个空位。我觉得那铺位实在太不舒服。

“我走进房里,脱衣睡下。门没上闩,钥匙就插在锁里。要不要把门闩上?这样,他就会听见闩门声,他肯定知道,我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这太幼稚可笑了。难道当真需要暗示他,我是怎么理解我们的欢聚的呢?话说到底,如果夜里他真想干些风流韵事的话,那么锁、门闩,都无济于事,无论什么都对他无奈。对他来说,此事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我俩一辈子--命运如何全取决于他。不用我为他操心。

“在这关键的时刻,我蓦地产生了一个奇妙的念头。是的,我该把自己‘锁’在房里,在某种程度上说,只不过是采用一种象征性的方法。我踮着脚悄悄地走到门边,从发结上扯下一根长发,把它缠在门把手和锁上,绕了好几道。只要他一触动手把,头发就会扯断。

“嗨,你们今天的年轻人呀,你们自以为聪明,聪明绝顶。但你们真的知道人生的秘密吗?这根普普通通的头发--翌日清晨,我完整无损地把它取了下来!--把我俩强有力地连了,它胜过生命中其他任何东西,一等时机成熟,我们就结为良缘。他就是我的丈夫,多乌格拉斯。你们是认识他的,而且你们知道,他是我一生的幸福所在。这就是说,一根头发虽纤细,但它却维系着我的整个命运。”

(华宗德译)

维系纯洁爱情的道德准绳

--《系于一发》赏析

一根细细的头发却维系了漫长一生的爱情,听起来似有些玄乎。然而当你读完这一篇“姑妈的爱情故事”,你会觉得它入情入理,真切感人。

故事的环境是特定的。年轻时的姑妈和她热恋中的情人,万籁俱寂无人知晓的山林小屋,两情相依两心相爱的甜蜜的夜晚,任何罗曼蒂克的“越轨”之举都可能发生的时刻……此时此刻她该怎样维护婚前爱情的纯洁性、又不使热恋着的未婚夫尴尬难堪呢?她完全可以牢牢地把自己的房门闩上。然而作为恋人,她觉得这样做“太幼稚可笑了”,不仅会伤害未婚夫,而且这样的“设防”毫无意义;因为,“话说到底,如果夜里他真想干些风流韵事的话,那么锁、门闩,都无济于事,无论什么都对他无奈。”

此情此景,任何人为的设防都不仅多余而且徒劳。她明白,只有一种看不见的防线是牢不可破的,那就是恋人之间彼此自尊和互相尊重的道德的准绳。而在这别无旁人的寂静的夜晚,这准绳只能基根于维护爱情纯洁性的高度的自觉。

作为相知甚深的恋人,他信赖自己的未婚夫;作为情怯心细的少女,她又想“考验”或“试探”一下自己的未婚夫。于是便有了她那独出心裁的“奇妙的念头”--用头上的一根长发缠绕在房门的门把手和锁上。这聪明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她本人比谁都更明白这仅仅是“象征性”的“设防”,一根头发能“挡”住什么呢?然而她看重这方式;从自己笃信的道德观念和标准出发,她觉得这样的“试探”尤为重要,甚至认为这“涉及到我俩的一辈子”。

独特的方式,体现了少女独特的心态与复杂的心思--无声的考验、无言的试探、忐忑的信赖、细心的揣度--全都系于这纤细的绷得紧紧的一“发”之上。

此时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那位未婚夫方面设想,那么,这小小一“发”的严峻考验真可谓悬系千钩,而这“千钩一发”也确是既危且难的,难就难在爱情中的理智和道德的力量能否占上风。

一夜间头发的完整无损,竟然维系了一生中爱情的完美无损。这隐喻是饶有趣味的,这象征是颇具深意的……

也许当今的某些青年人会嘲笑这位“姑妈”太“守旧”太“传统”了。姑妈和她的未婚夫当时不正在热恋着吗?然而,与当今那些越轨逾矩、未婚同居的“恋爱者”的观点相反,他俩认为,正是由于在真诚地热恋着,才有那种无约束的“约束”,无栅栏的“栅栏”。

这就是纯真爱情的价值。

可叹的是,当今有那么一些青年人并不看重甚至轻视、蔑视这价值。正如“姑妈”所批评的:“你们把自爱不当回事……对你们说来,一切都是那样直截了当:来者不拒,受之坦然,草草了事”。岂止如此,一些年轻人视爱情为儿戏,拿婚姻当玩笑,或则朝三暮四,行为放荡;或则婚前同居,无视法纪;或则始乱终弃,玩弄感情。有的人已经从信奉“杯水主义”发展到崇尚“性解放”,视一切道德观念为桎梏。在这些人心目中,恋人间的相互尊重和自尊自爱及恋爱中的腼腆、羞涩、含蓄、自尊等等美好纯洁的东西似乎都已“过时”,严肃的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爱情似乎都已“寿终正寝”。凡此种种,显然都是错误的,它将爱情的纯洁破坏殆尽,而与真正的美好的爱情相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