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EMBA前沿管理方法:整合管理
44997900000069

第69章 文化制胜是企业文化整合的目标

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员工。整合企业文化就是要用能反映企业特色的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塑造人,形成文化制胜的合力共振,实现共同的价值观和崇高目标。企业文化学派的出现,向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公开的挑战。它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究竟怎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它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即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地塑造符合时代特点的企业文化的企业,才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正如劳伦斯·米勒所说:“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这种时代能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的公司。”

1.重新探讨管理的原则

企业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在美国被称之为一场所谓“返回基点”的革命。之所以被称之为一场“返回基点”的革命,是因为企业文化学派的许多代表人物都认为,他们所阐述的企业经营的管理原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而只是被许多企业家和管理学家“遗忘了的管理的最基本最浅显的道理”。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活动,无非是向人们重新阐述这些道理,使人们记住这些道理,并把它出色地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

对现代企业文化研究贡献最大的两本著作,当属1982年出版的由美国著名的一家咨询公司顾问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成功之路》,以及1985年出版的由美国著名咨询公司的另两位顾问E·高文纳和·柯立福合著的《赢家的王牌》。这两本著作,不仅对传统的理性管理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批判,而且对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所倡导的全新的管理原则,做出了全面的阐述。《成功之路》提出的杰出公司的“八大品质”,与《赢家的王牌》提出的杰出公司的“六大竞争原则”与“六大特征”,是迄今为止,对于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所倡导的基本的管理原则,最为全面、系统的论述。这种论述揭示了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注重顾客、产品和员工三角连锁关系的实质,突出了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同传统管理模式在对待顾客、产品及员工方面的区别,为评价崭新的领导方式及企业成功的标志,提供了衡量的尺度。

——摘自美国《斯隆管理评论》杂志

2.文化制胜——赢得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如果说“战略制胜”是传统的理性管理模式的核心,那么,“文化制胜”则是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实质。“战略制胜”诉诸战略规划,战略模型,财务分析与由理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文化制胜”则凭借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崇高目标和团队精神;“战略制胜”推崇“硬性要素”,“文化制胜”则重视“软性要素”。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尽管“文化制胜”是相对于“战略制胜”而言的,但二者绝非是截然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实际上,“文化制胜”包含着“战略制胜”的因素,并且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了“战略制胜”的思想。把它置于一个更加现实的基础之上。这表现在,一是,“文化制胜”并不否认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并不否认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决策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巨大作用,它只是在强调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决策的同时,指出了战略并非是天才的大脑和企业家的灵感的产物;战略必须同企业的基本价值观相吻合,同不断变动的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才能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二是,“文化制胜”并不否认理性,定量化和精确性的意义,认为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必需的;但却反对过分夸大理性,定量化和精确性的作法,认为如果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完全理性化,就会忽视人的能动性的作用;倘若毫无保留地使管理活动定量化和精确化,就会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丰富内容抽象化;三是,“文化制胜”并不否认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的积极意义,但它却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家终日埋头于各种报表数字,成为一个“财务分析迷”,而不深入基层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不去通过与职工的直接接触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它就不可能真实地把握企业经营的全貌,并寻找有效的办法解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是,“文化制胜”并不完全否认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认为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正常进行的可靠基础。但是,它又认为,过分依赖由理性规则建立起来的各项规章制度,往往会限制企业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共同的价值观,用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去规范职工的工作行为,用含蓄代替严厉,用微妙性代替精确性,不仅可以增强企业职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文化制胜”并不否认物质激励手段的现实作用,但同时它也认为,物质激励手段并不是使职工产生持续不断的生产积极性的首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信任员工,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用对共同价值观的追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队精神,鼓励员工参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方法,去激励员工的生产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才是真正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益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六是,“文化制胜”并不否认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对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作用,但是认为,如果把规模经济和产品成本视为惟一的因素,就会使企业忽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企业丧失自己创新能力和欲望,这不仅无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反而会使其丧失竞争能力;七是,“文化制胜”并不否认利润之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意义,但是它同时认为,倘若过分重视对利润的追求,就会使企业忘却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认真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开展积极地公共关系活动,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与出色的服务,同社会各界公众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才是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惟一途径。总之,在战略与文化,理性与情感,财务分析与实际调查,纪律与自由,物质与精神,成本与质量,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等诸多问题上,“文化制胜”寻求到了与传统的理性管理模式及其“战略制胜”思想截然不同的新的平衡机制和方法。

“文化制胜”的关键在于对企业文化的高度重视与出色应用。与“战略制胜”的思想不同,“文化制胜”思想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重点强调企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成功的企业与失败的企业之间的区别,在于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企业的群体效应。要实现这个要求,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每一个职工提供一种共同的理想追求,并用这种共同的理想追求,作为统一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凝聚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的粘合剂。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成功的原动力,它的作用远远高于技术和物质资源,远远高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经营战略。因此,塑造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就成为企业家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努力培育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柱,是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内在基础,《追求卓越的管理》一书的作者就这样认为,“要想取得卓越的成效,就必须发展出高效率的团队。这种团队能想出高明的解决办法,能在成员之间进行协调,并且担负起整个部门的管理责任”。“团队精神”就是通过设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崇高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合力和共振,充分发挥企业整体效应和功能,以及充分发挥企业每一个个体的智慧和才干的现代企业精神。

“团队精神”也是一种“合作文化”。它在企业内部倡导一种有限竞争,更强调和谐一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保证发挥企业整体效应的关键;它改变了传统的理性管理模式激励个体的做法,而把激励群体,作为维护企业内部团结,提高企业对外竞争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3)十分注重顾客、产品与员工的三角连锁关系

“文化制胜”把顾客、产品和员工的三角连锁关系,视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以“面向顾客”、“不断创新”和“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作为处理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产品、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基本准则。

“以人为本”是“文化制胜”的核心,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和手段。它所包含的内容是,首先,把人力资源视为企业经营的最重要的资源;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视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动,赢得竞争优势的惟一永不枯竭的源泉;其次,把建立共识,形成亲密感,提倡参与原则,作为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因素;再次,领导者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把自己视为“球队的教练”,“啦啦队的队长”,而不是“军队的司令官”;领导者要经常同员工进行直接接触,深入基层,同员工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了解员工的需要、意见和建议,并把它们转化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信息资源。

(4)要求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文化制胜”抛弃了传统的“最大利润”的企业观,强调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把企业的利润视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得到的“报酬”和“奖赏”。“文化制胜”的上述四个基本特征,也正是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赖以存在,并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重要原因。这种文化管理模式改变了人们对企业成功标志的传统见解。它认为,企业成功的条件并不仅仅在于是否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精确的财务体系与利润目标,而且在于是否能够创造出一种强劲有力的企业文化,能否帮助企业内部的成员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信念与崇高目标,从而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文化的优势。总而言之,未来唯有那些拥有强劲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有无限的前途。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不但能适应环境的需求,并且能适应各种变化莫测的情势。“当处境艰难时,这些企业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与信念,平安渡过难点。面临新的挑战,它们也可以调整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