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是一个新的经济范畴,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还很不一致。纵观当代企业家在市场运作中的大手笔,往往都是通过资本运营实现的,资本运营已成为当今企业快速成长的捷径。
1.资本运营的内涵与特征
资本运营,是指对企业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目标。资本运营的目标在于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资本运营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许多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物质管理了如指掌,对资本运营则较为生疏,不善于根据市场的长期预测,决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资本流动方向,致使企业资源在闲置和凝固中浪费和流失。资本运营理念强调要将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一切生产要素都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优化配置,即要将一切资源、生产要素在资本最大化增值的目标下进行结构优化。这一经营理念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转到市场经济上来有着重要意义,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安·彼得斯论资本运营的内容:
第一,从资本的运动过程划分,它包括从资本的组织、投入、运营、产出和分配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第二,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存量资本
经营和增量资本经营。存量资本经营指的是投入企业的资本形成资产后,以增值为目标而进行的企业的经济活动。资产运营是资本得以增值的必要环节。企业还通过对兼并、联合、股份制、租赁、破产等产权转让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增量资本经营实质上是企业的投资行为,因此,增量资本经营是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筹划和管理,包括投资方向的选择、投资结构的优化、筹资与投资决策、投资管理等。
第三,从资本运营的形式和内容来划分,可以将资本运营分为实业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以及无形资本运营等。实业资本运营是以实业为对象的资本运营活动。金融资本运营是指以金融商品(或称货币商品)为对象的资本经营活动。产权资本运营是指以产权为对象的资本运营活动。无形资本运营是以无形资本为对象的资本运营活动。
资本运营相对于生产经营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具有如下特点:
(1)资本运营是以资本导向为中心的企业运作机制
在传统体制下,人们对经营的概念的理解都很狭窄,将经营仅仅理解为生产经营,对资本的概念深恶痛绝,更不用提资本经营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是以产品导向为中心的运作机制,企业只注意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不注意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只注意产品的品种、质量问题,不关心资本的形态、资本运行的质量,资本负债结构等问题;只关注产品价格和原材料、设备成本的变动,不注意资本价格和价值的变化。而资本经营是以资本为中心的导向机制,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始终以资本保增值为核心,注意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保证资本形态变换的连续性和继起性,资本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
(2)资本运营是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
资本运营要求将所有可以利用和支配的资源、生产要素都看做是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用最少的资源、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不仅考虑有形资本的投入产出,而且注意专利、技术、商标、商誉等无形资本的投入产出,全面考虑企业所有投入要素的价值,充分利用、挖掘各种要素的潜能。资本运营不仅重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物供应、实物消耗、实物产品,更关心价值变动、价值平衡、价值形态的变换。
(3)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
资本运营要求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本,以较少的资本调动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企业家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来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还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重视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途径,实现资本的扩张,使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得更大的价值增值。资本运营的开放式经营,使经营者面对的经营空间更为广阔,资本经营要求打破地域概念、行业概念、产品概念,将企业不仅看做是某一行业、部门中的企业,不仅是某一地域中的企业,也不仅仅是生产某一类产品的企业,它是价值增值的载体,企业面对的是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产品,面对的市场是整个世界市场,只要资本可以产生最大的增值。
(4)资本运营注重资本的流动性
资本运营理念认为,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要求通过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闲置、利用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业和产品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另一方面,要求缩短资本的流通过程,以实业资本为例,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变化过程,其实质是资本增值的准备、进行和实现过程。因此,要求加速资本的流通过程,避免资金、产品、半成品的积压。
(5)资本运营通过资本组合回避经营风险
资本运营理念认为,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风险,资本运营必须注意回避风险。为了保障投入资本的安全,要进行“资本组合”,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仅依靠产品组合,而且靠多个产业和多元化经营来支撑企业,以降低或分散资本经营的风险性。
(6)资本运营是一种结构优化式经营
资本运营通过结构优化,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结构优化包括对企业内部资源结构如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等的优化;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产权资本等资本形态结构的优化;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经营过程的优化等等。
(7)资本运营是以人为本的经营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靠人来进行的,人的潜能最大,同时,也是最易被忽视的资本要素。资本运营将人看做是企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人的管理作为资本增值的首要目标,确立“人本思想”,不断挖掘人的创造力,通过人的创造效益获得资本增值。
(8)资本运营重视资本的支配和使用而非占有
资本运营把资本的支配和使用看得比资本占有更为重要,因为利润来源于使用资产而非拥有资产。因此,重视通过合资、兼并、控股、租赁等形式来获得对更大资本的支配权,即把“蛋糕做大”。还通过战略联盟等形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开拓市场,获取技术,降低风险,从而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更大的资本增值。
2.企业购并的类型
企业的购并有多种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面分别从购并双方所处行业、购并的方式、购并的动机、购并的支付方式进行分类。
(1)从行业角度划分
从购并双方所处的行业情况,企业购并可以分为横向购并、纵向购并和混合购并。
[1]横向购并。是指处于相同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购并。这种购并实质上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集中,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2]纵向购并。是指生产或经营过程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企业之间的购并。其实质是通过处于生产同一产品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购并,从而实现纵向一体化。纵向购并除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节约共同费用外,还可以促进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省运输、仓储能源。
[3]混合购并。是指处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之间的购并。资本混合购并三种形态:
一是产品扩张型购并,即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
二是市场扩张型购并,即一个企业为了扩大竞争地盘而对其他地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购并;
三是纯粹的购并,即生产和经营彼此间毫无联系的产品或服务的若干企业之间的购并。
混合购并可以降低一个企业长期处于一个行业所带来的风险,另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的技术、原材料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从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划分
从购并是否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企业购并可以分为直接收购和间接收购。
[1]直接收购。指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购并要求,双方经过磋商,达成协议,从而完成收购活动。如果收购公司对目标公司的部分所有权提要求,目标公司可能会允许收购公司取得目标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如果是全部产权要求,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确定所有权的转移方式。由于直接收购条件下,双方可以密切配合,因此,相对成本较低,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2]间接收购。指收购公司直接在证券市场上收购目标公司的股票,从而控制目标公司。由于间接收购方式很容易引起股价的剧烈上涨,同时可能会引起目标公司的激烈反应,因此,会提高收购的成本,增加收购的难度。
(3)从购并动机划分
从收购公司的动机划分,可以分为善意购并与恶意购并。
[1]善意购并。收购公司提出收购条件后,如果目标公司接受收购条件,这种购并称为善意购并。在善意购并下,收购条件、价格、方式等可以由双方高层经营者协商进行并经董事会批准。由于双方都有合并的愿望,因此,这种方式成功率较高。
[2]恶意购并。如果收购公司提出收购要求和条件后,目标公司不同意,收购公司只有在证券市场上强行收购,这种方式称为恶意收购。在恶意收购下,目标公司通常会采用各种措施对收购进行抵制,证券市场也会迅速对此作出反应,股价迅速提高,因此,恶意收购中,除非收购公司有雄厚的实力,否则很难成功。
(4)按支付方式划分
按购并过程支付方式的不同,购并可以分为:现金收购、股票收购、综合证券收购。
[1]现金收购。是收购公司通过向目标公司的股东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而获得目标公司的所有权。现金收购在西方国家存在资本所得税的问题,这可能会增加收购公司的成本,因此,在采用这一方式时,必须考虑这项收购是否免税。另外,现金收购会对收购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资产结构、负债等产生影响,所以,应该综合进行权衡。
[2]股票收购。是指收购公司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获取目标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方式,公司不需要对外付出现金,因此不致于对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增发股票,会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原有股东的控制权会受到冲击。
[3]综合证券收购。指在收购过程中,收购公司支付的不仅仅有现金、股票,而且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的混合。这种方式兼具现金收购和股票收购的优点,收购公司既可以避免支付过多的现金,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又可以防止控制权的转移。
3.企业购并的动因
企业购并有多种动因,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发展的动机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生存下去,通常情况下,企业既可以通过内部投资获得发展,也可以通过购并获得发展。两者相比,购并方式效率更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购并可以节省时间。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是处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之中,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在谋求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时机,尽可能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取有利的地位。如果企业采用内部投资的方式,将会受到项目的建设周期、资源的获取及配置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而通过购并的方式,企业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将规模做大,提高竞争能力,将竞争对手击败。尤其是进入新的行业的情况下,谁先行一步,就可以取得原材料、渠道、声誉等方面的优势,在行业迅速建立起领先者的地位,这一地位一旦建立,别的企业就很难以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内部投资,逐渐发展,显然不可能满足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购并的方式可以使企业把握时机,赢得先机,获取竞争优势。
[2]购并可以降低进入壁垒和企业发展的风险。
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壁垒,包括:资金、技术、渠道、顾客、经验等,这些壁垒不但增加了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难度,而且提高了进入的成本和风险。如果企业采用购并的方式,先控制该行业原有的一个企业,则可以绕开这一系列的壁垒,以此作为进入该行业的桥头堡,继续扩张,实现企业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这样可以使企业以低的成本和风险迅速进入这一行业。尤其是有的行业受到规模的限制,而企业进入这一行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必将导致生产能力的过剩,引起其他企业的剧烈反抗,产品价格很可能迅速降低,如果需求不能相应得到提高,该企业的进入将会破坏这一行业的盈利能力。而通过购并的方式进入这一行业,不会导致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扩张,从而保护这一行业,使企业进入后有利可图。
[3]购并可以促进企业的跨国发展。
目前,竞争全球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跨国发展已成为经营的一个新趋势,企业进入国外的新市场,面临着比进入国内新市场更多的困难。其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方式、经营环境的差别、政府法规的限制等。采用购并当地已有的一个企业的方式进入,不但可以加快进入的速度,而且可以利用原有企业的运作系统、经营条件、管理资源等,使企业在今后阶段顺利发展。另外,由于被购并的企业与进入国的经济紧密融为一体,不会对该国经济产生太大的冲击,因此,政府的限制相对较少。这些都有助于跨国发展的成功。
(2)发挥协同效应
购并后两个企业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生产协同、经营协同、财务协同、人才技术协同。
[1]生产协同。
企业购并后的生产协同主要通过工厂规模经济效益取得。购并后,企业可以对原企业之间的资产及规模进行调整,使其实现最佳的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原有企业间相同的产品可以由专门的生产部门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和设备的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原来企业间相互衔接的生产过程或工序,购并后可以加强生产的协作,使生产得以流畅进行,还可以降低中间环节的运输、储存成本。
[2]经营协同。
经营协同通过企业的规模经济来实现。企业购并后,管理机构和人员可以进行精简,使管理费用由更多的产品进行分担,从而节省管理费用;原来企业的营销网络、营销活动可进行合并,节约营销费用;研究与开发费用可以由更多的产品进行分担,从而可以迅速采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购并后,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3]财务协同。
购并后的企业可以对资金统一调度,增强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由于规模和实力的扩大,企业筹资能力可以大大增强,满足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另外,购并后的企业由于在会计上的统一处理,可以在企业中互相弥补产生的亏损,从而达到避税的效果。
[4]人才、技术协同。
购并后,原有企业的人才、技术可以共享,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的作用,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尤其是一些专有技术,企业通过其他方法很难获得,通过购并,因为获取对该企业的控制,而获得该项技术或专利,促进企业的发展。
(3)加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在横向购并中,通过购并可以获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外,由于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市场上竞争者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企业的垄断能力,增强对供应商和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企业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取原材料,以更高的价格向市场出售产品,从而扩大企业的盈利水平。
(4)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在证券市场中,从理论上讲,公司股票市价的总额应该等同于公司的实际价值,但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信息的不对称和未来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影响,上市公司的价值经常被低估。如果一个企业认为自己能够比原来的经营者作的更好,那么该企业可能收购这家公司,通过对其经营获取更多的收益,该企业也可能将目标公司收购后包装重新出售,从而在短期内获取巨额收益。
(5)避税
各国公司法中一般都有规定,一个企业的亏损可以用今后年度的利润进行抵补,抵补后再缴纳所得税。因此,如果一个企业历史上存在着未抵补完的正额亏损,而收购企业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则收购企业可以低价获取这一公司的控制权,利用其亏损进行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