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为一大盆地,四围高山环绕,当为古代之死海。周围古称千余里,现则日久干涸,尚余六百余里。雪水溶化,汇为九十九条河流,加入倒淌河,适为百道;然河水虽淡,海水本咸,一面流入,一面蒸发,仍不失本来面目。车沿南岸行,过河流甚多,然离海尚十里之遥,可望而不可即。海中有山,名海心山,上住喇嘛,因无船只往来,终年住居其上,每年必待冬至结冰后,下山过海,准备一年之粮,再行回去。去年海未结冰,人颇以喇嘛之消息为念。不过前数月有飞机到此见海心山有羊群奔驰,有羊即有食,当无饿死之虞。青海本可航行,因此地人民知识简陋,不知造船术,且以为海浪有神,不可轻侮。余知将来必有通航之一日。
余等在海边午餐,干粮系西宁带来,油盐柴面酱醋茶,样样俱备,不过柴不能多带,只够引火而已。大量燃料还仰给于草地之牛粪。一面寻石埋锅,一面分途找寻牛粪。牛粪颇不易燃,必用蒙古人所用之皮风袋。风袋为整个羊皮,一头安铁管,其他一头开口。用时左手执口之一边,右手执他边兜风,顺势压之,其风即由管喷出,但此种手术,非习之久者,颇不易见效。团员戏习之,十不一能。风吹牛粪,粪末随风飞扬,有时不免堕入锅内,与食物相混。但餐时觉别有风味,虎咽狼吞,哪管牛溲马勃。当时余曾口占云:“青海边缘集野餐,自搜牛粪自煎汤。今来古往数良会,应是人间第一场。”亦足乐也。
饭后仍沿海行,途中经过多数小河,甚不易过,必下车推之,有时且需铲土坑,或用另一车拉之。余等一行系用两大卡车,借自申新沙厂一车较好。本日原拟赶至大力马河露宿,终因路坏,遂于距此二十里处,择有水高地,撑搭帐篷住宿。帐篷大小二副,均由盐局借来。同时由省政府派士兵及税警各二人,均全副武装,以资戒备。彼等对于露营均熟习,故搭篷造饭等事,不旋踵而成。两卡车摆成半方形,帐篷即搭于半方形之中,以便避风。帐篷之门例朝南,然亦须看当时风向而定。饭后大家集在帐篷内唱团歌,颇不寂寞。余因午饭时多喝了两口酒,为的是取暖,因此头昏,未餐早睡。夜间奇冷,和衣而卧,虽服丝绵紧身,羊毛皮中山服,再加皮面大衣,内套羊毛皮,在鸭绒被内,上加羊毛毡,犹觉寒气侵人,终夜难寐。而口气吹出,适当被边,结成一片冰水。夜中气温,降至零下十余度,又在布篷之下,如此广漠无垠之草原与波涛汹涌之海边,宜其严寒若此。
十八日天仍晴,晨起后,头昏已愈。是日所行之路更坏,颠簸不堪,过河亦多。下午二时许,始与青海告别。由此上一高峡,峡中有水,已冻结为冰河,车滑几不能上。过峡后亦为一黄草高原。峡上气候极寒冷,有一种适应高山环境之植物,为红柳,矮如丛刺。尚有一种单条高不过二尺之小树,远望之如棉花条,近视之则系一带小刺丝之包裹物也。草原行完后,再翻过一高山,名察哈牙壑,海拔亦在三千数百公尺以上,似较日月山尤高。下山不远,即可望见盐池,平铺一片白。车沿池外行,亦几二小时始尽。池之周围系一大盆地,近山之处,草较少,疏疏落落地多如塘沽附近带红色丛生物。其地上敷一层白色,当然为卤气之结晶者。在此草原中,见大批黄羊与野马,奔赴之速,几如飞矢,汽车亦不能及,近年因哈沙到青海,猎黄羊野马为食,其数已大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