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伟大的西北
45006800000046

第46章 盐池探胜

早饭后一同看盐池,实则盐池离盐局尚有十里之远。大家分乘骆驼与马前往。未去之先,忽来一队蒙古老少男女围观。余等见彼等五颜六色,视为奇观,实则彼等亦视余等不中不西不蒙不汉为异客也。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连骑十里,约半小时始到。

盐池号称东西长七十里,南北宽三十里,略带椭圆形。池面平铺一片白,均为粒大之盐。捞盐为蒙古人之特权,因此池本为青海王、可可王及茶卡王三王所有,先年曾为青海省政府用茶糖绸缎等物易而有之。或云系三万元永租。当时言定,捞盐之人,只许用蒙古人。现则每年由盐务管理局向青海省政府缴三万元,听其采取。最高额每年可达十万余担,本年因牛瘟,无运输工具,恐只能运出四五万担。捞盐时,蒙古人先在盐池之结晶面上,用铁铲(如长刀)锉一尺余直径之孔。表面结成板之盐,约一尺多厚,虽白,但多硝,弃去不用。再以约长四尺余木柄之铁瓢,瓢上穿有多数小孔,在盐池之卤中,捞取盐粒。因气候高寒,为一种低温结晶,故其颗粒均大。又因池中污泥极多,故盐带青黑色。其成分虽高,不过若以大粒溶于水中,其沉淀泥亦甚可观,究不免污浊。捞盐人将池底之盐捞置池面堆置之。因其手与木柄之长度有限,捞至相当数量后,即移至另一地点,再锉孔捞盐。同时盐堆之卤水之滤干后,即用牛毛袋包装,用数十匹牦牛、骆驼,来盐池上驮去。就生产及运输言,诚可谓洋洋大观矣。盐之存积量,盐之厚与卤之深,不能有确切之估计,然假使盐堆之厚平均为五尺,与卤之深平均为一丈,必可能达十余万万乃至二十万万吨之谱,是诚一大财富也。闻盐池当雨季时,虽表面有一层水,然并不能将全部表面之盐化去,雨季过后,仍然满池白盐。现在每年采取不过十万担,略等于塘沽盐坨之一大码,为数有限。或者有周围草原溶化之卤可以补上。照中国现在用盐之量言,每年约二百万吨,假定该盐池藏量为十亿吨,则可供全国食用五百年。又此盐之成本,昔时与海盐等,每担不到一角。(捞盐费)今则捞盐费亦不过每担一元。人马行盐池上,有时亦有相当之危险,即已经捞盐之地,其孔尚未结满,骆驼或牛堕入坑中,即无法拉之使出,故其上亦常驼尸累累。余在池上有“十里盐池策马行,马蹄踏盐盐有声。青天寒日相映白,影盐黑白分明”之句。

盐政情形,在青海省较为特别。此地盐之专卖利益,在青海省境内者为一百担二十元,出境则为三十五元。食盐虽由政府公卖,但只省垣一隔之公卖店,由人民向盐局领售,其余各县之城镇乡,则非盐局所能过问。

余去盐池参观时,骑骆驼,驼行一仰一俯,颇不安稳。归乘马较适。但因未提防,中途马忽狂奔,虽能控制未堕地,而尾尻骨旁之皮已为之擦破寸许矣。夜间盐局中人请蒙古男女多人来唱歌,以慰旅情。音节甚简单,惟清越悲哀,不胜衰亡之感。同时,团员中报以团歌、京剧、大鼓等,亦可谓塞外盛会。曲终则享以酒,尽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