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二年一月一日,晨起,见旭日当空,照映一片红霞,而署中白杨林立,均成参天之势,瑞雪如银,积于枝干,俨然瑶花玉树,另成一种气象。当时作五言一律,献行政长:“旭日曜元辰,乾坤万象新。城郊添瑞雪,关厄靖边尘。文物汇殊俗,官民洽比邻。一堂十四族,歌舞太平春。”是日行政长酬酢甚忙,上午各厅长均来行署祝节,一堂雍穆,有如家人。无论其人才之实质如何,即此融洽精神,已属可爱。日间有一年行政比赛之优胜旗授与式,此种作风,采自邻邦,似较内地尤为新颖。据行政长云:“行政比赛之优劣,其标准最难定,虽有种种数字可根据,有时数字未必与实事相符,故其着重点,仍在平时之观察考核,与报告之数字相辅而行,方为可靠。”此亦为从事政治工作者经验之谈。上午曾偕顾耕野先生去市中一行,见休假者甚多,但营业之摊贩,则仍如故。因各族之风俗不同,如维、回等族,已早十余日过年矣。在市中买包袱一方,要价五元经同去之队长说几句话,仅三元即卖,可见市价亦有伸缩。
晚间在行署俱乐部大欢集,聚十四族人民代表,济济一堂,可称盛会。到会者约二百余人,均是各族文化会之代表与领袖,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均和洽殷勤,现于颜色之间,令人有无限兴奋的感触。席间曾有铁扦烧肉与手抓饭之设备,闻此为回族人最隆重之享宴,从其俗也。不过当时情形,烧肉则用铁扦送入口中,手抓饭则大体己改用铝调羹。因人类日趋进化,此种油腻黏手之习惯,当然应在淘汰之列矣。饭后行政长官有感谢各民族一年来努力文化之勤劳,并勉以新年应有再接再厉之勇气之演说,而同时传译各民族,则须以回族语及俄语迭述之,其次即举行各种游艺,计外族中有维族之音乐与跳舞,鞑鞑尔之舞蹈,乌孜别克之音乐与舞蹈,俄人之双人舞,并蒙古哈萨之独唱。各献所能,无不欢情备露,但细听音节,除俄人之粗豪浪漫,现出一种有为之气象外,其他各族,均是幽怨清脆。汉族曾合歌《黄河大合唱》,歌者为男女学生数十人,沉雄博大,寓于音咏之中,一以见新省年来教育之努力,一以表现民族前途之光明。最后殿以《打渔杀家》旧戏一幕,唱作虽好,惟新年演此,似不伦类。是夜至十一时方终场,当时歌舞席上有纪事诗数首,录之如下:
(一)十四族人集一堂,语言风俗各殊方。铁扦烧肉手抓饭,共祝新年快举觞。
(二)酒筵酌罢舞筵开,周匝银屏入画台。羌笛胡琴齐合奏,新声疑似广寒来。
(三)袅袅婷婷出幕来,流波顾客笑颜开。轻歌曼舞频弹指,天赋伊人艺术才。
(四)管弦合奏伴红裙,引吭高歌响入云。此曲只应边塞有,中原能得几回闻?
(五)男女偎歌坐半圆,迭相起舞各争妍。欢情无限颜如霁,只是边民别有天。
(六)自古聆音识国情,兴亡一曲最分明。维、回、乌、鞑皆能乐,总是清扬诉怨声。
(七)归宗舞态大相违,手把风琴任意挥。无地可容权慕化,养鹰终虑破笼飞。
(八)汉儿豪气贯长虹,高踞歌筵目欲空。一曲黄河大合唱,龙吟虎啸坐生风。
(九)听罢歌筵月已斜,纷纷车马各还家。余音绕室萦清梦,舞影翩翩起绛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