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日常生活宜忌全集
45013300000019

第19章 儿童宜忌篇(2)

这是因为婴儿在吸空奶嘴的时候,口腔和胃通过神经反射,不断分泌出消化液,等到孩子真正吃奶时,就会影响他的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孩子在吸空奶嘴时,会把空气吸进胃里,往往会由此引起吐奶和腹痛。因此,让孩子吮吸空奶嘴的做法是不当的。

不宜让婴儿久坐

当婴儿刚刚学会坐的时候,大人往往一方面感到很新奇,另一方面又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让其多坐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让婴儿久坐是不当的。

这是因为婴儿骨骼钙质少,胶质多,骨质软,可塑性大,而肌肉又娇弱无力,久坐容易引起孩子脊柱变形;也会因肛门肌肉松弛而引起脱肛;并因胸腔受压而直接影响心肺等内脏的发育;同时也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让婴儿久坐是不宜的。

不宜随意给婴儿洒用爽身粉

每到炎热的夏季,当婴儿流汗时,家长常常会随手拿来爽身粉给其扑洒在身上。但是小儿科专家提醒家长注意:爽身粉如果使用不当,是会影响婴儿健康的。

这是因为爽身粉含有滑石粉,婴儿少量吸入尚可由气管的自卫功能排除,若吸入过多,滑石粉会将气管表层的分泌物吸干,破坏气管纤毛的功能,甚至导致气管阻塞。而且一旦发生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使用类固醇药物来减轻症状。

为了避免爽身粉造成问题,做家长的在使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时,须先在远离婴儿的地方,将适量爽身粉小心倒在手上,然后再慢慢涂抹在婴儿身上,注意不要使爽身粉满天飞。(2)使用后,要及时将盒盖盖紧,妥善收藏,不要让婴儿当成玩具去玩。(3)不要让大一点的孩子模仿大人的做法去给婴儿扑洒爽身粉,以免发生意外。(4)给婴儿扑粉时,不可用粉过多。

婴幼儿不宜吃香蕉过多

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吃香蕉,家长也觉得香蕉既富有营养,又甜美可口,便放任孩子大量食用香蕉。但是,近年来药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多吃香蕉对婴幼儿来说是不宜的。

主要因为香蕉中含有一种叫做“5羟色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过多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所以,香蕉虽然味道甜美,富有营养,但是对婴幼儿来说,也是不宜多吃的,以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婴幼儿不宜常喝果子露

有些年轻的父母认为果子露与新鲜果汁是一样的,于是便经常给婴幼儿喝果子露。其实,这是错误的。果子露与果汁完全是两码事,果子露不但没有什么营养,反而对婴幼儿的健康有害。

这是因为果子露是人工配制而成的饮料,它除含有白糖和枸橼酸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糖精和色素,有些果子露中还加有少量酒精。这些物质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都是不利的。由于婴幼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善,上述物质进入身体后不能尽快排出,蓄积在体内会影响婴幼儿的新陈代谢,从而妨碍婴幼儿体力和智力的正常发育。

正常婴幼儿饮食要五忌

对于正常的婴幼儿,只要适当注意科学喂养,一般不会产生营养性疾患。但其饮食也要注意五忌:

一忌硬、粗、生。婴幼儿咀嚼和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消化能力较弱,不能充分消化吸收营养,因此,供给的辅食或饮食应软、细、熟,如将蔬菜挤出菜汁、切成菜泥,瘦肉切成肉末等。

二忌咀嚼喂养。有些家长喂养婴儿时,习惯于先将食物放在自己嘴里咀嚼,再吐在小勺里或口对口喂养,这样做的目的是怕孩子嚼不烂,想帮帮忙。其实,这样做反而不利于婴幼儿消化机能的成熟。如果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消化程度选择食物,烹调时做到细、软、烂,婴儿虽然没有牙齿或牙齿未长齐,咀嚼能力差,但仍是能够消化的。咀嚼喂养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它会将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传染给孩子,而孩子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起疾病。

三忌饮食单调。婴幼儿对单调食物容易产生厌倦。为了增进婴幼儿的食欲和避免偏食,保持充分合理的营养,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食物品种丰富多样,色、香、味俱全,主食粗细交替,辅食荤素搭配,每天加1~2次点心。这样,既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又可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

四忌盲目食用强化食品。当前,市场上供应的婴幼儿食品中,经过强化的食品很多。倘若盲目地选购各种各样的强化食品给婴幼儿食用,就有发生中毒的危险。家长应仔细阅读食品外包装上所标明的营养素含量。如遇几种食品中强化营养素是一样的,就只能选购一种,否则对婴幼儿有害。必要时家长应征求医生或专家的意见。

五忌强填硬塞。当孩子不愿吃时,不要强填硬塞。中国有句俗话,抚养孩子要“三分饥饿,三分寒”,孩子才能生长得更好。

家长应多尊重孩子的意愿,食量由他们自己定,不要强迫孩子进食,否则,孩子听腻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过于强求还容易使孩子产生消化不良。

婴幼儿不宜多吃动物油

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它能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是人体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动物性脂肪所含的脂肪酸,多数是饱和脂防酸,婴幼儿长期过多食用动物性脂肪,会影响钙的吸收,并可造成成年后血脂与血中胆固醇不正常,导致心血管疾病。而植物性脂肪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则是婴幼儿神经发育、髓鞘形成所必需的物质。因此,婴幼儿应以食用植物性脂肪为主,不宜多吃动物脂肪。

婴幼儿断奶不宜太晚

有些年轻母亲出于对独生子女的喜爱,总怕孩子太小,担心一旦给孩子断了奶,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便总是往后一推再推。总也下不了给孩子断奶的决心。有的甚至一拖拖至孩子一两岁,还不肯给孩子彻底断奶。这样做看似爱孩子,其实是对孩子有害的。

这是因为孩子长到1岁以上,母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就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了,若继续让孩子吃母乳,必然会导致孩子营养缺少、缺铁性贫血、食欲缺乏、抗病能力减退等,以致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同时,从另一方面来看,长时间给孩子喂奶而不断奶,对母亲健康也是不利的。会使母亲出现授乳性闭经,甚至会使做母亲的子宫萎缩。因此,给幼儿断奶是不宜太晚的,一般孩子长到10~12个月就可给孩子完全断奶。

不宜带着婴幼儿上浴池

不少年轻的父母常常带着婴幼儿去浴池洗澡。这样做容易引起以下不良后果:

(1)浴池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好。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在这种环境里,不能维持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很容易造成余热积蓄,引起中暑。

(2)婴幼儿皮肤娇嫩,抵抗力差,接触不洁的浴水,容易被病菌感染,女婴阴道抗感染力弱,在浴水中很容易被细菌感染发生阴道炎;如遇有带阴道滴虫的浴水、浴巾,还易发生滴虫性阴道炎。

(3)婴幼儿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寒冷季节如果浴室温度过低,或从温度较高的浴室回到温度较低的休息室,都容易使其受凉、感冒。浴室里往往人群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小儿抵抗力弱,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4)婴幼儿在浴池洗澡时,常因大量出汗引起口渴,从而导致吃奶过多,加重肠胃负担,易诱发肠胃病。

(5)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氧气相对较少,易使婴幼儿发生缺氧,导致头昏、乏力、哭闹不止、烦躁不安或嗜睡。

因此,不宜带婴幼儿上浴池洗澡。

不宜让婴幼儿学坐、学走路太早

婴儿的骨骼发育还不健全。特点是有机物较多,含钙盐和其他盐类较少,骨质柔软,过早负重对其发育不利。

过早让幼儿学坐,因其脊柱过早负重,背部肌肉会变得松弛,脊柱可出现侧弯,并会随着年龄增长使这种畸形逐渐加重。

让幼儿过早学走路,会使其腿部肌肉发生疲劳,下肢骨骼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易出现疲劳性骨折。

因此,不要让婴幼儿过早地学坐、学走路。坐和走的训练,要根据婴幼儿发育特点循序进行。一般来说,7个月的婴幼儿可依物学坐;11个月后,才可让其独立迈步学走路,并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要走得过多、时间过长。

婴幼儿不宜睡空调房

有些年轻的父母,在夏天天热时,往往怕孩子受热,而把孩子也放进安装有空调的房间去。医学专家提醒家长:小儿是不宜睡空调房的。

这是因为:(1)婴幼儿呼吸道的发育尚未完善,生理功能尚未健全,很易因冷失调而致病;(2)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全,对冷较敏感,容易受凉感冒;(3)空调房间空气不新鲜,负氧离子数量明显减少,阳离子过多,病原微生物易孳生繁殖,常可侵犯婴幼儿而使其致病。

婴幼儿不宜服用速效感冒丸

有的家长当婴幼儿着凉、伤风感冒时,为了使其尽快痊愈,常常给他们服用速效感冒丸。岂不知这种做法是不当的。

这是因为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而速效感冒丸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可以引起惊厥;速效感冒丸中还含有扑热息痛,这种物质在婴幼儿体内的代谢产物能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载氧能力,会导致婴幼儿发绀和血小板减少,并损害肝脏功能。因此,婴幼儿患感冒时是不宜让其服用速效感冒丸的。

婴幼儿不宜睡席梦思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睡上了席梦思,不少家长也为孩子垫上了席梦思床垫。其实,这对婴幼儿的健康是不利的。

婴幼儿时期,全身器官均处在快速生长发育状态,尤其是骨骼生长最快。婴幼儿骨中含有机质较多,无机盐较少,因而比较柔韧,弹性较好,不容易骨折。但骨骼周围的肌肉、韧带很弱。

席梦思较软,孩子睡姿如果不当,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脊柱和肢体骨骼发生变形。有关专家的调查研究表明,儿童长期睡在席梦思上,发生脊柱畸形的占60%以上,而睡在硬板床上发生脊柱畸形的只占5%。

婴幼儿不宜使用电热褥

电热褥又叫电热毯,它是将电热丝缝制在棉布内制成的,接通电源后,电热褥会产生电磁场,人体躺在上面就会与电热丝之间形成电位差,出现感应电压,形成电磁热效应。对于婴幼儿来说,电热褥产生的电磁场虽然频率低,但也会影响婴幼儿细胞分裂和大脑发育,造成智力低下,严重时还会导致畸形。尤其对通宵使用电热褥的婴幼儿来说,带来的危害会更大。

为了消除电热褥的不良影响,可采用睡前通电加热,睡后关掉电源的方法。在电热褥上再铺一条毛毯,以免人体与电热褥直接接触。若有条件,最好购买低电压褥,这种电热褥的电磁效应很小,对人体的影响微弱,也可以起到保暖作用。

婴幼儿不宜太胖

目前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孩子的父母及祖辈唯恐孩子发育不好,于是不是给小宝贝喂这样,就是让其吃那样。因而因营养过剩而使婴幼儿过度肥胖者日渐增多。其实,婴幼儿过胖,不是一种好现象,倒是一个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医学专家们指出:婴幼儿期发生肥胖的人,长大后多是大胖子,从而使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脂肪肝等成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近年来发现,不少肥胖儿童有成人疾病的早发现象,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等成人疾病,在肥胖儿童中常可见到。据调查,在日本的中小学生中,肥胖男孩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5%,肥胖女孩脂肪肝的发生率为1%~3%;而肥胖儿童中血压偏高者占4.62%;在肥胖儿童中,还可见到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偏低的情况,这意味着动脉硬化危险指数升高,儿童时期就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美国专家对此也有同样的看法和结论。

婴幼儿不宜“穿金戴银”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如今手腕上戴着银手镯、脚腕上戴着银铃铛、脖子上套着金项圈、长命锁等金银饰品的婴幼儿多起来了。一些儿科专家认为,这股风气不宜提倡。

这是因为金属本身对皮肤就有刺激,一些大人戴金银首饰都会过敏,何况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幼儿。常戴手镯、项圈,容易产生湿疹;婴幼儿戴饰物有时不安全,有的婴幼儿咬下戴的铃铛吞下去家长都不知道,这是很危险的;夏天气温高时容易出汗,婴幼儿佩戴饰物易长痱子,产生不适感,出现哭闹、烦躁现象等。

所以,给婴幼儿佩戴金银饰物是不宜提倡的。

婴幼儿入托不宜太晚

有的家长总担心孩子太小,送幼儿园怕他(她)受不了,因而往往一推再推,一直拖到孩子四五岁时才往幼儿园里送。这种做法是不当的。婴幼儿教育专家们认为:婴幼儿入托不宜太晚。这是因为据研究,1~4岁是婴幼儿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好奇心强,乐于探索新鲜环境;暂时与母亲分离所产生的恋母情绪尚可克服;置身于陌生环境,能够迅速适应;容易接受新环境影响,并努力效仿和学习。同时,接受集体生活的教育,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因而,婴幼儿入托是不宜太晚的。

幼儿不宜吃巧克力

巧克力味美,是一种高热量食品,因而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购买。事实上,巧克力的营养成分比例不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幼儿并不适合。

巧克力的蛋白质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在饭前过量吃巧克力会产生饱腹感,从而影响食欲,但饭后很快又感到肚子饿,这使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进餐习惯被打乱,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巧克力含脂肪多,不含能刺激胃肠正常蠕动的纤维素,因而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再者,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会使儿童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此外,多吃巧克力还会发生蛀牙,并使肠道气体增多而导致腹痛。

因此,3岁以下幼儿不宜吃巧克力,稍大一点的孩子吃巧克力要适量。另外牛奶与巧克力不宜同食,有的家长为给孩子增加营养,常常在牛奶中放些溶化的巧克力或吃奶后再给孩子巧克力吃,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结合以后,可形成草酸钙,草酸钙不溶于水,如果长期食用,容易使孩子的头发干燥而没有光泽,还经常腹泻,并出现缺钙和发育缓慢的现象。

幼儿不宜食用的食物

小儿的消化功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成熟的。因此,他们每日应进的膳食,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3岁以内的小儿,消化器官较稚嫩,牙没长全,咀嚼能力较差,吞咽活动也不灵敏。不宜吃带骨、刺、壳、筋的食物。如:

排骨、鱼、虾、蟹、蛤类、鸡鸭等,如果要吃,在烹饪前,应去骨、去刺、去壳、去筋,切碎烧酥煮烂,方可给小儿吃。硬果豆类食品颗粒大圆,偶遇小儿不慎,呛入气管造成窒息,危害极大。一定要食用,可以煮熟磨碎放入汤粥中食入。含粗纤维的食物,韭菜、芥菜、黄豆芽、金针菜、橄榄菜、芹菜等应切碎。但蔬菜种类很多,以上菜可尽量不用。产气类蔬菜:洋葱、生萝卜、干豆类等尽量少用,有一定治疗意义时可用。带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葱姜蒜,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可以少量熟食。兴奋作用的饮料:酒、咖啡、浓茶等不用。根据情况可适量吃巧克力、麦乳精,但不能吃得太多,以不影响食欲偶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