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日常生活宜忌全集
45013300000025

第25章 老年人宜忌篇(1)

老年人不宜长期吃粥

老年人患牙病多,牙齿缺损者十分常见,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也有少数讲究药膳的人用常年吃药膳作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据观察,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如果吃粥的量过多,胃不易很快排空,就会感到胃部不适;以同样体积的粥和米饭相比,粥所含米粒少很多,如果长期吃粥,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维持人体的生理需要,难免入不敷出。

按传统的说法:吃粥容易消化。这句话是值得商榷的。国外专家对粥、饭、馍的消化吸收情况作了研究,结果是糖的吸收率:粥96.5%、饭99.5%、馍99.9%;蛋白质吸收率:粥56.1%、饭99.5%、馍99.9%。为何会出现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主要是因为吃粥不必细嚼,而吃饭必须咀嚼。咀嚼不仅要用牙齿把饭粒细细嚼碎,同时还会促使唾液分泌,而唾液中所含的酶对淀粉有帮助消化作用。

所以,吃粥和吃药粥虽是养生之法,但不是人人皆宜,除非身体很虚弱,或是治病需要。

老年人宜对症吃水果

老年人由于内脏器官衰老,导致各生理功能减弱。如消化能力差、肠蠕动减慢、胃黏膜萎缩、胃酸过量等,也常伴有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一次不宜进食大量的水果,可采用少食多餐的吃法。

经常闹胃酸的人不宜吃李子、山楂、柠檬等含有机酸较多的水果。

经常大便干燥的人可多吃些桃子、香蕉、橘子等,因这些水果有缓下作用。柿子含大量柿胶,吃多了可加重便秘。

经常腹泻的人不可多吃上面提到的有缓下作用的水果。可适当吃些苹果,因为苹果有收敛和固涩的作用。

有心脏病及水肿的人不宜吃含水量较多的西瓜、椰子等水果,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以及加重水肿。

患有糖尿病的人不但要少吃糖,同时也要少吃含糖量较多的梨、苹果、香蕉等水果。

另外,肝炎患者多吃些桔子和鲜枣等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有利于肝炎的治疗和恢复。

不要在饭前吃水果,以免影响正常进食及消化。肾炎、高血压等病患老人切不可多食香蕉,香蕉性寒、质滑,含钾量高。

老年人不宜常赴盛宴

俗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赴宴。”这句话是说,年事已高的人,应尽量不要出门串亲访友,尽量不要去赴盛宴。

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的较多,若频繁外出访友赴宴,周围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很容易发生意外事件;与亲友久别重逢,免不了要设宴款待,美味佳肴很容易饱餐,加之长时间交谈,精神高度兴奋,情绪激动,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意外。以前曾确诊为冠心病、高血压病或曾发生过脑卒中者,更要加倍注意,少赴或不赴盛宴。必须参加的盛宴,应注意节制饮食,限制酒量,控制情绪,避免饱食,防止乐极生悲。

老年人宜淡忌咸

老年人食欲降低,故而在食品的烹调加工上除注意色、香、味俱全外,还应宜淡忌咸。饮食过咸会使钠离子在人体内过剩,引起血管收缩,致使血压升高,造成脑血管障碍。老年人应严格控制盐量,每人每天以3克左右为宜。老年人在饮食上,还应忌过甜、过辣的食物,防止身体发胖或胃肠受刺激。

老年人宜温忌寒

老年人多属虚寒之体,故每到冬季普遍感觉怕冷和四肢不温。喜食过热、过烫的食物,这对食道、胃形成一种机械性刺激,有诱发食道癌和胃癌的危险。在深秋和冬季,宜选择食用具有温补作用的食品与药膳等,以利保养元气,热天要少食生冷食品,尤其是冷饮,谨防损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病症。孙思邈对寒温适度提出测量的方法:“热无灼唇,冷无冰齿。”中医认为阳虚寒症,应禁忌生冷寒凉性食物;阴虚热症,应忌辛辣烟酒及其他热性食物。

老年人宜素少荤

老年人长期过食荤腻食品,容易患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病症。因此,老年人在膳食上应忌大荤,宜多吃各种蔬菜与水果。素为主,少佐荤,注意荤素搭配,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古代养生家曾提倡“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表明不同营养在体内可以互补。

老年人宜慎喝药酒

在我国城乡,素有将一些名贵的中药泡酒,以治疗疾病或补养身体的习俗。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尤其是对老年人不利。因为每次喝酒后能真正饮进的中药有效成分却相当有限。

若饮量少则起不到治疗或滋补作用;若饮用过量,则酒精的危害比药效作用大。

患有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人,更不能饮用药酒,因为制酒时使用的漂白防腐剂亚硫酸类物质,在水中容易释放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会引起哮喘发作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老年人睡醒后宜在床上躺卧片刻再起床

据医学专家对老年人发生脑卒中的时间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上午8~9时是发生脑卒中的最高峰,中午降低,而下午3~4时又是一个较小的高峰。凌晨1~4时为低谷。

老年人机体器官逐渐衰退,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从睡眠时卧位变为起床时站位,由静态到动态,血流动力学突然发生改变,其生理功能不能很快调节,会造成血压急剧升高,就容易使老化的血管破裂出血。此外,早晨起床后血液中血小板比睡觉时增加,血液浓稠,会增加发生脑血栓的概率。所以,老年人睡觉醒来后,不宜马上起床、下床行走,而应在床上躺卧片刻,再慢慢穿衣起床,以免血压骤变而发生意外。

老年人不宜仰卧而眠

老年人若仰卧而眠,睡熟时舌根及咽喉部的软组织便非常容易松弛,可能堵塞呼吸道,因此而出现呼吸困难,从而导致缺氧。要知道,如果长时间缺氧,可使动脉壁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血管壁内膜下的脂质沉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当人的脑组织缺氧时,可导致脑动脉舒缩功能减退而脑功能下降。心肌缺氧则可诱发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供血不足,并使病情不断加重。因此,老年人不宜仰卧而眠,尤其不可长期仰卧而眠。

老年人不宜穿高领服装

老年人穿高领服装,由于衣领比较高,且硬而紧,扭头时容易压迫颈动脉窦,导致晕厥的发生。

在人体颈部平喉头的动脉处,有一个压力感受器,可以感受压力刺激,在压迫或牵拉时兴奋。正常情况下,在颈动脉窦受牵拉兴奋时,通过舌咽神经第一支至延髓的循环中枢,使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一般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均在1.33千帕(10毫米汞柱)以下,或者兴奋从延髓扩散至大脑使血管收缩,借此调节机体的血液循环,不会造成任何危害。但是,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可使颈动脉窦局部硬化,颈动脉窦过度敏感,当挤压颈部时,容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亢进,使心率和血压骤降,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有的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老年人,特别是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病窦综合征、心率较慢的人,要尽量避免穿高领且较硬的服装。

老年人不宜穿拖鞋

拖鞋不仅美观,而且柔软轻便,所以人人都爱穿。但是,对于退休在家休息的老年人来说,长期穿拖鞋却有害无益。

这是因为拖鞋大都是平底,比平时穿的布鞋、皮鞋轻而软;但是穿上它会改变人体重心。一般的布鞋、皮鞋都有2厘米左右的后跟,使体重分布在全足掌,使支撑运动器官、肌肉、韧带骨与脊柱保持正常的位置与运动状态。而平底的拖鞋使身体负荷在足部分配不均,改变了人体姿势与内脏的位置,长期下去足弓下陷,就会经常感动疲劳,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老年人不宜长期穿拖鞋。

老年人不宜穿平底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老年人穿用的鞋子大都是没有后跟的平底鞋,认为这样安全、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

我们知道,老年人由于足的肌肉与韧带退行性变化,足弓弹性差,负重能力大大下降,肥胖者往往形成平足。故而,老年人站立或行走稍久,即出现足、踝、膝髋和腰部疼痛。穿平底鞋虽然轻便,但不利于负重和行走,特别是抗震荡的能力降低。另外,老年人的一切组织器官都出现退行性变化,因此椎间盘等弹性软垫的作用亦减退,容易引起头痛。再者,无跟的平底鞋,定向转动性最大,所以容易引起足的各种损伤和劳损。

为此,老年人也应穿有后跟的鞋,一般鞋跟高1.5~2厘米左右为宜。这样,既可限制过度的定向转动,增强了稳定性;又有利于维持老年人的足弓,对老年人的站立和行走都比较有利。

老年人不宜过多洗澡

经常洗澡,对身体有益。不但能清洁皮肤,而且舒筋活血,能减轻腰腿疼痛等。但是,老年人却不宜过多洗澡。

这是因为老年人体力较弱,皮肤的皮脂腺逐渐萎缩;如果过多洗澡,皮肤就会变得干燥,容易脱屑,甚至会发生裂纹或引起瘙痒症。如果洗澡时水温过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还容易发生中暑。如果浸泡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大脑缺血,发生头晕甚至晕倒等意外。因此,老年人不宜过多洗澡。

老年人不宜后仰洗头

美国纽约医学院神经病学家迈克尔·温特劳布警告说:老年人半躺着,把后颈搁在盆沿上,请别人洗头,有脑卒中的危险。

温特劳布在圣地亚哥召开的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的一次会上说:“老年人的动脉硬化、关节炎和其他的疾病,使脖子的运动不能超过一定范围。”已经有2名老年人在后仰洗头时发生脑卒中。温特劳布调查了25名有“微脑卒中”史的老年人,发现其中23名老年人对颈部的过激运动很敏感;18名老年人在后仰洗头时有微脑卒中症状。

温特劳布认为应向理发师和老人提醒,不要后仰洗头,以免出现脑卒中。

老年人不宜猛“回头”

老年人猛“回头”时,椎动脉会因颈部猛转动而受压变细;如果椎动脉原来存有病变,则会更加窄细。另外,颈部交感神经因受到刺激会导致脑血管痉挛。这些情况都会使脑部的供血量减少,以及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减慢;轻者可发生暂时性脑缺血,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眼震、耳鸣、四肢轻瘫等症状;重者则可形成椎动脉血栓,血栓形成的一侧活动失调,面部温痛感消失,甚至还可能因此而出现偏瘫。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谨记:不宜猛“回头”。

老年人不宜剧烈活动颈部

有的老年人在体育锻炼活动颈部时,常常会出现眼前发黑和头晕的现象。这主要是由颈动脉硬化引起的。

当颈动脉发生硬化时,血管变得狭窄而缺乏弹性,由此大脑和面部组织的血液供应都受到影响。如果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剧烈活动颈部,会使颈部组织压迫和扭曲颈部动脉,造成大脑供血不足,从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另外,剧烈活动颈部会使颈部动脉内的血液产生涡流,这种涡流会加重动脉硬化的进程,而且有可能冲击动脉壁上的硬化斑块,使其破损脱落,堵塞血管,造成严重的动脉血栓和脑血管栓塞,加重或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人一般都不同程度患有动脉硬化,大脑供血不足。所以不宜过度活动颈部。

老年人不宜久坐

有些老年人退休以后,在家无所事事,往往坐在沙发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医学专家提出警告:老年人久坐是不宜的,它将会促进衰老。

这是因为久坐能使人体的多种脏器、器官和组织得不到锻炼,进而影响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使循环血量减少。久坐还能导致肥胖症、血脂增高、痔疮、神经衰弱、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消化与吸收障碍,以及肺活量降低等。因此,退休老人应培养积极的爱好,多走出室内,参加室外活动,千万不可久坐家里不动。

老人不宜长期坐硬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