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日常生活宜忌全集
45013300000031

第31章 锻炼身体宜忌篇(2)

前苏联学者对数千名从事健身跑以达到减肥目的的肥胖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胖人不宜从事健身长跑。

这是因为:由于肥胖者体重,在长跑中,膝关节和踝关节部位将承受较大的地面支撑反作用,这种“超负荷作用”使他们的膝关节和踝关节易患各种伤疾,如膝关节肿痛、踝关节炎症性疼痛等。因此,对于肥胖者来说,减肥的最佳运动应是游泳、骑自行车远行、长距离散步,而不宜进行健身长跑。

不宜在清晨做深呼吸

不少人以为,清晨起来空气好,特别是花园或树林里空气清新,因此喜欢早早地到这些地方作深呼吸。殊不知,这种深呼吸是有害健康的,它会引起肺、血管、神经系统和肠胃等发生疾病。这是因为: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日落后到日出前,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从环境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清晨日出前,树林或花丛中积存有大量二氧化碳,这时候人到这里深呼吸,便会吸入大量二氧化碳,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另外,人体脑、心、肾的细胞平均需要空气中7%的二氧化碳和2%的氧,如果空气中含氧量过高,二氧化碳过少时,深呼吸也对身体有害:会使体内酸性化合物减少,碱性化合物增加,从而破坏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引发各种疾病。

酒后不宜运动

有些年轻人在饮酒后,感到精力充沛、兴奋不已,往往喜欢立即打球、游泳或跑步等。殊不知从运动医学的角度看,酒后立即运动对身体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这是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大量饮用对人体危害很大。酒下肚很快就被肠壁吸收,2小时左右即全部进入血液中,其中除少数由尿、汗等途径排泄外,绝大部分须由肝脏给予解毒处理。此时,人体为了对付酒精的影响已自顾不暇,怎么还能动用更多的力量去从事体育活动呢?

大脑皮质对酒精极为敏感。酒后,大脑皮质出现短时间的兴奋,很快转入较长时间的抑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勉强运动,大脑皮质强作努力,就会有损大脑功能。

酒精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使每次心跳时心脏输出的血液量减少,这时如再进行运动,等于是“火上加油”,负担便格外沉重,对心脏的损害更大。

酒后,肝脏需要处理酒精,肝脏的供血量相对增加,酒精本身还会刺激胃肠道引起充血,要积聚一部分血液。假如再去运动,身体就需要动员大量血液到四肢肌肉里去,这样就会减少对肝脏、胃肠道的血液供应,既有害于肝脏对酒精的解毒功能,也有损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对健康不利。

因此,酒后立即运动,对身体不但无益,而且是有害的。

冬泳前后不宜饮酒

有些人在冬泳下水前或从水里出来之后都要喝上几口酒,想以此来抵御水寒。其实,这是一种不当的做法,是一种误解。

饮酒会使体温散失相应加快。同时,冷水锻炼时所引起的寒冷与温暖阶段的生理反应也会遭到破坏。另外,酒精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能降低心肌的收缩力,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下水前饮酒,有时会出现头晕、呕吐,严重时发冷或出现痉挛、休克等。

出水后饮酒,往往会使恶寒加剧。因此,冬泳前后是不宜饮酒的。

运动后不宜洗热水澡

运动时由于肌肉要用劲,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加,心肌的血液也增加,以适应运动的需要。运动后,心跳和血液流动加快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运动一停,就立即洗热水澡,流向肌肉和皮肤的血液继续增加,使供应身体其他器官的血液减少,尤其是不能满足心脏和脑对血液的需要,这就易导致心脏病突发和脑缺氧而发生意外。所以,运动后不宜立即洗热水澡。

青少年不宜过多练习潜泳

潜泳前,一般人喜欢先做多次连续的深呼吸,然后再屏气入水。潜水前的多次深呼吸,极易引起“过度换气综合征”,表现为血液中二氧化碳较正常时含量减少。二氧化碳虽是人体呼出的废气,但血液中二氧化碳过少,同样会引起大脑和心肌血流量减少,使人头昏脑涨,甚至昏厥。深呼吸的次数越多,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越少。例如在30秒内作10次深呼吸,其结果是过多地排出了二氧化碳,就会出现乏力、出汗、头晕等不良感觉。

潜泳中的屏息阶段,胸腔的压力会暂时升高,而阻碍静脉血液回到心脏。同时,也增加心脏向肺腑及全身输出血液的阻力,潜泳时间越长,其阻力越大。因而会造成血液循环的暂时障碍,使头部形成暂时贫血和缺氧。潜泳时,由于呼吸的暂时停顿,肺内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如果时间过长,可使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造成身体各组织器官和头部的缺氧。因此,青少年在游泳时,不宜过多地练习潜泳,以免掌握不好呼吸方法而造成意外事故。

跑步后不宜马上进行热冷水浴

跑完步后如果立即进行热水浴,由于热水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内脏血液流向体表,这样就会使由于跑步骤停而减少的回心血量更加减少,从而使心脏输出的血量减少,影响对大脑的血液供应,引起头晕等不适症状。热水浴后若再立即转入冷水浴,冷水刺激又会使体表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这样又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使跑步时已经疲劳的心脏更加疲劳,使人产生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为了避免上述不适症状的出现,跑步后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使心血管功能基本恢复,然后再进行热冷水浴。此外,运动后进行热冷水浴时,刺激强度不要过大,不要让水老冲一个部位,时间也不宜过长。

运动前后不宜多吃糖

有些人在体育锻炼或比赛以前,喜欢大量吃糖,认为这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和有益于健康。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毫无疑问,糖是供给人体能量的重要物质,是最主要和最经济的能量来源。糖在体内易消化吸收,分解快,产热快,耗氧少,所以对人体和运动是有利的。

但是,当运动时体内纳入过多的糖并非有益。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的糖原储备完全可以满足运动的需要,不须额外增加糖分。而且过多的纳糖,会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据研究证明,大量纳糖可产生高渗性吸收能力,使血液黏滞度升高,影响血液在血管中的顺利流动,从而会加重心脏负担,这不仅对运动不利,甚至是危险的。

至于在运动后,为了弥补人体在运动中糖的消耗,在膳食中适当增加些糖分是有好处的。但是,有些人在运动(或劳动)后,有马上喝浓度较高的糖水或吃甜食的习惯,认为这样做既能较快减轻疲劳,又能解渴,一时会感到很舒服。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科学的。

这是因为:运动(或劳动)后,食用过多的糖或甜食,这些糖类在体内要转变为能量,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由此会使人很快感到倦怠和食欲缺乏,并影响体力的恢复。因此,运动后是不宜多吃糖的;如想吃糖,应同时吃些含维生素B1较多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以抵消吃糖给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盛夏锻炼五忌

(1)忌在强光下锻炼:中午前后,烈日当空,气温最高。除游泳外,忌在此时锻炼,谨防中暑。

(2)忌锻炼时间过长:一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而引起中暑。

(3)忌锻炼后大量饮水:夏季锻炼出汗多,如这时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心脏增加负担。同时,饮水会使出汗更多,盐分则进一步丢失,从而引起痉挛、抽筋等症状。

(4)忌锻炼后立即洗冷水澡:因为夏季锻炼体内产热量增加快,皮肤的毛细血管也大量扩张以利于身体散热。突然过冷刺激会使体表已开放的毛孔突然关闭,造成身体内脏器官紊乱,大脑体温调节失常,以致生病。

(5)忌锻炼后大量吃冷饮:体育锻炼可使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大量的冷饮不仅降低了胃的温度,而且也冲淡了胃液,轻则可引起消化不良,重则会导致急性胃炎。

练太极拳四不宜

(1)不宜几式并学:初学太极拳者,应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拳式。国家体委编有“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练习时应先简后繁、循序渐进,不可几式并学。

(2)不宜在饭前饭后练拳:一般练拳后半小时才能吃饭,饭后1小时才能练拳。不然,易引起肠道疾病。另外,应注意不可忍着大小便练拳,否则精力分散,影响练拳效果。

(3)不宜在情绪激动时练拳:太极拳主张“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中医有“怒则气上”、“悲则气消”、“忧则气结”的说法。情绪不好时练拳,容易“憋气”或“夹气”,不但无益,反而会伤身。

(4)不宜配音乐练太极拳:太极拳是身心兼修的拳术之一,讲究练拳时意识的高度集中、呼吸的匀细深长,要求做到“心静”,以此达到健身祛病的效果,但是,如果经常用音乐来配合,就与太极拳的运动原则不相符合:①太极拳要求的是“静”,长期配乐,不利于发挥“打拳心为主”的自身内在意念。②太极拳要求动作缓慢,而长期配乐练习,就会使动作不由自主地控制在音乐的节拍之下,而打破了太极拳理论中所要求的“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必然会影响练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