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龙眼种植新技术
45025000000031

第31章 主要病害与防治

根据福建省科研工作者的调查和广东、广西、台湾等省(自治区)的报道,龙眼病害约有20余种,从严重程度来看,各地的龙眼病害以鬼帚病为最主要,次要的病害有叶斑病类、煤病类、果腐、地衣、苔藓、藻斑病和种子寄生等。

一、龙眼鬼帚病

又名丛枝病、秃枝病、扫帚病、胡芽、麻风病、虎穗和哑吧等,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和台湾等省(自治区),本病在福建为害严重。在广东、广西为害较福建轻。病树的花穗、枝梢生长畸形,发病枝梢上的花穗不能结实,病树树势衰弱,产量逐年下降,常年减产20%~30%,严重时全无收成,终致全树死亡。

(1)症状:主要为害春梢及花穗,嫩梢受害,幼叶狭窄,淡绿色,叶缘卷曲,不能展开,严重的全叶呈线状扭曲。发病严重的植株,嫩梢顶部的畸形叶常全部秃落成秃枝,秃枝节间缩短,所生的侧枝节间亦缩短,成丛生、扫帚状的褐色无叶枝群,果农称之为扫帚病、鬼帚病和胡芽。

花器受害,常因节间缩短,花穗呈丛生短簇状,质柔软而稍臃肿,花畸形膨大,不正常地密集在一起,故有虎穗或哑吧、鬼穗之称。一般不开花,不结果,或开花结果但是果实发育不良,果小,果肉淡而无味,无食用价值,发病花穗褐色干枯,经久不落。

(2)病原:本病原为龙眼丛枝病毒。为一种线状质粒,只存在于寄主筛管内,多数是许多质粒聚在一起,很少是单个独自存在的。

(3)侵染循环:本病的初侵染主要借带病苗木、接穗和种子传播,亦可通过嫁接传染。用2年生砧木进行嫁接传病,潜伏期需7~8个月之久,田间自然传播,媒介尚未明确,根据调查可能与荔枝蝽象、白蛾蜡蝉、角颊木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有关。

(4)防治方法:本病主要通过繁殖材料传播,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以培育无病苗木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严格实行检疫,禁止病苗、病接穗和带病种子传入新区(无病区)和新果园。

②培育无病苗木,用无病、品质优良的母本树的种子或接穗育苗,严禁从病树上取接穗。

③无病区和新建果园,要选用抗耐病品种。

④结合修剪、疏花疏果等作业,剪除病枝,病穗,拨除病苗,集中烧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势的扩展,延长结果年限。

⑤及时防治木虱、荔蝽、白蛾蜡蝉等害虫。

⑥加强栽培管理,发现零星发病的植株,应立即砍伐烧毁,在龙眼生长期中,注意适时适量施肥,使树体健壮,提高抗病力,采果前后在施用氮肥的同时,合理施用磷、钾肥。

促使秋梢及时萌发、充实,增强抗寒力,可减少秋梢发病。

二、龙眼叶斑病类

(1)龙眼叶斑病有3种:即龙眼白星病、褐斑病和灰斑病等。此类病害分布于我国龙眼各产区,一般不严重,对生产无甚影响,但严重时导致早期落叶,影响树势。

1)龙眼白星病:为害成叶,初于叶面生出针头大小、圆形、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叶面病斑呈圆形,灰白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有明显褐色边缘,直径1~2毫米,多数为2~3毫米,其上着生数个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叶背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明显,有时病斑周围有黄晕。病原属半知菌亚纲,对点霉属。

2)褐斑病:危害成叶和老叶。初于叶面生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叶面病斑中央灰白色或淡褐色,病斑周围具有明显褐色边缘,背面病斑淡褐色,边缘不明显,其后于斑上生出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斑常愈合成不规则形大斑,蔓延至叶基,引起落叶,严重时全株脱落,树势衰弱,产量下降。病原属半知菌亚纲,壳二孢属。

3)灰斑病:常发生于成叶或老叶上,病斑常自叶尖向叶缘扩展。初于叶上生赤褐色圆形、椭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常数斑愈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后期病斑成灰白色,病斑两面散生黑色粒点,老熟后破裂外露出黑色粉末状物(即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病原属半知菌亚纲,盘多毛孢属。

(2)龙眼叶斑病的侵染循环:对叶斑病类的越冬场所与发病条件研究目前还很少。据初步观察,大约是以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是初侵染和辗转传播的主要来源,借风雨传播,萌发后侵入为害成叶或老叶。自春季至初冬均能发病,而以夏、秋雨季发病最盛,严重时常造成早期落叶,影响树势。

凡是栽培管理粗放、荫蔽潮湿、排水不良、害虫多、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②注意果园清洁卫生,清除枯枝落叶并烧毁,以减少菌源。

③发病严重的果园或老株,可于发病期连续喷药1~2次,每次间隔期10~15天。喷射05%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均可有效防治。

(3)地衣和苔藓龙眼:地衣和苔藓是老龙眼树枝干上常见的附生植物,在潮湿的衰老果园中普遍发生,特别是一些管理粗放的果园更为严重。被地衣、苔藓大量附生后,影响新梢的萌发,并使树势削弱,容易早衰,降低产量和品质,而且还是害虫和病菌繁殖生存及匿藏的场所。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如施肥、培土、中耕除草及修剪病虫、枯枝等项工作,必须及时进行,可以增强树势,减少或避免危害。

②喷药防治地衣和苔藓发生严重的果园,最好于春季雨后,用“C”形竹片刮除地衣、苔藓后,再进行喷药防治,效果则更显著。刮除的地衣、苔藓必须收集烧毁,以免继续传播为害。常用的药剂有:10%~15%石灰乳涂抹;6%~8%烧碱水喷射;1%~115%硫酸亚铁喷射;1%波尔多液喷射;或新鲜纯水牛尿洗刷树干或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