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龙眼种植新技术
45025000000008

第8章 茎

龙眼树干粗大,树干外皮粗糙,有不规则纵裂,外皮厚而具木栓质,灰褐色,其木材坚固,纹理细致,老树心髓呈淡红色、波浪状斑纹。主干的高低和树冠大小与繁殖方法、土壤状况、品种及树体管理有关。

龙眼与其他亚热带常绿果树一样,周年均有新梢生长,在福州地区1年抽梢4~5次;春梢1次,夏梢1~2次,秋梢1次,抽冬梢情况较少,只是在冬暖气候条件下才大量抽生冬梢。根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在莆田对乌龙岭、油潭本品种成年树观察,从数量上看,秋梢较多且普遍抽生,占总梢数的3302%。但如当年结果少或无结果的,春、夏梢的数量则较多,4年平均春梢占总梢数的2399%夏梢为4303%。枝梢长度以春梢最长(平均987厘米)、秋梢次之(761厘米)、夏梢最短(667厘米)。而据四川观察,春梢数最多,秋梢最少。

龙眼枝梢萌发率较高,但成枝力较低。龙眼新梢的抽生通常在已充实的枝梢顶芽延伸,为此,定植后2~4年要注意整形修剪,短截延伸枝,以利于树冠迅速扩展。新梢萌芽初期,芽体被覆的鳞片开始松开,芽的颜色从黄褐色转为黄绿色,萌动后5~10天,新梢的第一片叶上小叶即平展,在梢萌发初期(约15天),长、粗度的增长最明显,以后则表现为枝梢的加粗和充实。一条新梢从开始抽生到叶片转浅绿色,快的15天,慢的30天,从叶片浅绿色转深绿色至萌发,快的20天,慢的45天。因此,完成一个抽梢周期,快的50天,慢的80天。各次梢平均抽梢周期:春梢70天,夏梢60天,秋梢45~50天,冬梢长期不转绿。不同梢别完成一个生长周期天数的确立,为培肥、病虫防治和喷洒药剂控制冬梢抽生等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龙眼枝梢有四种:春梢、夏梢、秋梢和冬梢。各次枝梢的梢别划分的标准为:凡是在某月全株树冠内70%~80%枝梢抽出嫩梢长1~2厘米的,就定为该月所抽的梢别,如2~4月为春梢(2月为早春梢、3月为春梢、4月为晚春梢);5~7月为夏梢(5月为早夏梢、6月为夏梢、7月为晚夏梢);8~10月为秋梢(8月为早秋梢、9月为秋梢、10月为晚秋梢);11月至翌年1月为冬梢(11月为早冬梢、12月为冬梢、翌年1月为晚冬梢),以上规范的划分标准有利于消除对枝梢类型在判别上的混乱。

(1)春梢。通常在去年未发育成花穗的秋梢或采后秋梢以及老枝上抽出。春梢抽生时期因气温低、生长期长、生长势较弱,难以形成次年良好的结果母枝,但春梢的抽发对改善结果树的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物质积累,以及促进夏梢抽发,进而延伸秋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春梢是龙眼的重要基础枝梢。

(2)夏梢。一般从当年春梢或去年没有萌发的采果枝及老枝上抽生。夏梢自5月上旬至7月中下旬,先后有1~2次抽生期。夏梢生长粗壮,叶片数多,通常是较好的延伸秋梢的重要枝梢。因此,夏梢抽生的数量及强弱与否,对增加秋梢数量、增大果实,减少后期落果均有明显作用。因此,加强花前肥的施用、适量疏除花穗、果穗等栽培管理,促发大量的夏梢是减缓或克服龙眼大小年结果,获得稳产的重要基础。

(3)秋梢。秋梢主要有两种:一为夏梢作基枝延伸的秋梢(俗称夏延秋梢),这种秋梢萌发早而壮,为来年最主要的结果母枝。另一种为采果后结果母枝顶部腋芽抽生的采后秋梢,早熟龙眼品种以及我国南部龙眼产区,如若能及时施足采前肥料,大部的采后秋梢亦可成为良好的结果母枝。据福建农业大学观测,各种秋梢的抽穗率,以春、夏梢作基枝延伸的结果母枝秋梢为400%~723%,采果枝秋梢为230%~401%,因而,加强农业措施、培养足够数量的强壮秋梢是龙眼年年丰产的关键因素。

(4)冬梢。11~12月萌动而抽生的新梢均为冬梢。冬梢的抽发与冬季气温高低和水分多少有关,在冬暖多雨条件下,容易萌发冬梢。冬梢生长慢,枝梢细弱,不充实,容易受冻害。同时,冬梢生长消耗大量树体内积累的养分,因而冬梢抽发对次年花芽分化不利。因此,栽培上常以肥水、断根、环剥和生长调节剂加以控制,避免冬梢的抽生,以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矛盾,则可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

以往,龙眼生产上习惯地把整条1年生新梢当成结果母枝,这一概念上的错误,给龙眼结果母枝的培养和质量的评价带来了混淆。所谓结果母枝是指1年生梢上最末一段新梢,生长良好,次年能开花结果者,称为结果母枝。结果母枝以下的营养枝(不论春梢、夏梢或者青壮树抽发的二次秋梢,其第一次抽发的秋梢),都称之为结果母枝的基枝。评价结果母枝质量优劣的生物学指标,以往均用1年生枝梢长度、粗度来评价,但确切的是用单位秋梢结果母枝长度上所着生的复叶数多寡(片/厘米),即秋梢上的叶片数与秋梢长度的比值加以衡量。复叶数多,说明节间短,母枝生长充实且中庸,成花率高。今后应改变以往用长度、粗度来评价结果母枝优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