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培养绘画才能的途径
45042100000004

第4章 素描知识入门

★素描的概念

★素描的必备工具

一、素描的概念

同水彩画、水粉画等绘画一样,素描也是一种绘画形式。它通过单色或二色绘画形式来表现物体对象的高、宽和深度,来表现物体对象的结构、比例和立体感。我们现在学习的素描是属于初级素描。通过这阶段的素描训练,能初步了解和掌握素描最基本的知识和技法。

素描和其他许多绘画一样,它是表现物体的高、宽和深度,要表现物体的结构、比例和质感等。

素描因表现方法不同,可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下面我们分别来谈这两种类型的素描。

(一)结构素描结构素描是以线条为主来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立体感和质感的一种素描类型。

(二)明暗素描明暗素描是以光的变化在物体上反映出来的不同明暗调子,如黑、白、灰等来表现物体的结构、立体感和质感的一种素描类型。

通过素描学习,能提高我们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现能力,并提高我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这是学习绘画艺术的最坚实的基础。

二、素描的必备工具

(一)纸

用铅画纸就行。

(二)笔

初学者以铅笔为最佳选择,铅笔分为硬、中、软三种。具体如下:硬性6H5H4H3H2HH中性HB软性B2B3B4B5B6B初学时一般用HB、B、2B、3B和4B就可以了。

(三)橡皮画铅笔素描要用橡皮来擦抹,不过橡皮的质量很重要,以一擦就净的为好。如果擦来擦去反而出现一大块黑灰面,那么这种橡皮就不适用了。素描用的橡皮一般有塑料香橡皮、白条绘图橡皮、可塑性橡皮。

(四)画板开始学习素描时,画板不宜太大,不过画板的表面一定要平滑。

外出写生时,可用写生夹。(见图1)

图1画板(写生夹)

(五)画架在室内用可用固定画架(见图2)。

图2固定画架室外写生时则可用伸缩画架(见图3)。

图3伸缩画架(六)画凳(见图4)

图4画凳

三、画素描的姿势与执笔方法(一)坐姿1.有画架时的坐姿(见图5)

图5有画架时的坐姿自然坐直,画板与身体的距离,是手臂伸出刚好能在画纸上作画。脸部不要太靠近画纸,要使两眼能清楚地看到整幅素描。

2.无画架时的坐姿(见图6)

图6无画架时的坐姿如果没有画架,要把画板的底边放在两腿上,左手扶着画板的上边,但不要太弯曲,身体仍要自然坐直。

(二)站姿1.有画架时的站姿(见图7)

图7有画架时的站姿身体自然站直,右手自然向前伸直作画。

2.无画架时的站姿(见图8)

图8无画架时的站姿如果没有画架,应把画板的底边放在腹部,左手扶画板的上边。

(三)执笔方法执笔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可以像写字一样执笔,叫“直握法”。另一种可以把大姆指放在铅笔的一边,另外四个手指头自然地放在铅笔的另一边,抓着铅笔。叫“横握法”。总之要做到执笔自然,运笔灵活自如,不过像画中国画那样的执笔是无法画好素描的。正确的执笔姿势见(图9~图11)。

图9正确的执笔姿势(一)

图10正确的执笔姿势(二)

图11正确的执笔姿势(三)

四、素描的基础知识(一)点、线由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的连接称为线。线条是点运动的结果,也可以说线条是由无数个点组合排列而成的(见图12)。一张素描是由无数线条组合画成的,所以要学好素描,一定要先练好线条。

图12线

(二)面

面由点和线组成。由点组成的面(见图13)。由线组成的面见(图14)。

图13点成面图14线成面(三)体

体是由面组成的,任何立体的东西,都是由三个以上的面组成的(见图15)。

图15各种各样的体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六个正方形的面,组合成一个正方体,当我们处在同一个视角去看这个正方体的时候,那么这六个面由于处在正方体的不同位置,不同方向,就会产生变形(见图16)。这种变形的现象,我们称它为透视现象图16透视变化(四)透视我们画一个长方形,它只有高度和宽度。如果我们画一个立体的长方形盒子,那么它除了高度和宽度外,还有一个深度(见图17)。高度、宽度和深度,我们称它为三度空间。在平面的纸上,如何来表现物体的三度空间,给人视觉上有立体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正确地表现物体的透视变化。图17物体的高度、宽度和深度在我们的两只眼睛前,假设有一条横线,我们称它为视平线。我们站得高,眼睛也跟着升高。这时,视平线也就高了。相反,我们蹲在地上,眼睛也跟着下降,那么视平线也随着低了。我们两只眼睛向前看,它的位置叫视点。视点对着视平线上的某一个点,我们称它为心点,也可叫消失点或焦点(见图18)。

图18心点一个正方体,如果与画纸平行,那么除了前面一个面和后面一个面仍是正方形外,其他四个正方形的面都变形了,它们的四条边线不再是一样长短了,而是越远越短,最后消失在心点上。这种透视现象称为平行透视(见图19)。

图19平行透视如果一个六面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纸平行,并且在视平线上产生左、右二个消失点,这种透视现象我们称它成角透视(见图20)。

图20成角透视在一个正方形中,画一个圆形,圆形的边线,碰到正方形的四条边线的中心点(见图21)。这时,正方形是与画纸平行的。如果让正方形垂直于画纸,如图22,那么正方形中的AB线就比EF线短了(近大、远小),而且CD线也变短了(透视现象),由于正方形的变形,在正方形上的圆形也跟着变形了,它不再是滚圆了,而变成像椭圆了(见图22)。这就是圆面透视。

图21圆平面图22圆透视(五)结构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特定的组合和构造,它们各部分的连接、穿插,都决定它本身的形状。物体的结构永远不变,只有明暗的变化(见图23)。

图23物体的明暗变化(六)比例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每个立体的物体,都有高、宽和深的三度空间,那么就必定有高与宽的比、高与深的比。看哪条线长、哪条线短,短多少、长多少,我们就要把它们相互比较,画出正确的长、短来,这就是比例(见图24)。

图24物体的高、宽、深初学时,我们先用眼睛来看(目测)物体的比例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可以用笔测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各部分比例。笔测时,手臂要伸直,测量竖线时,笔一定要垂直地面;测量横线时,笔一定要与地平行,手臂尽可能不抖动(见图25)。

图25笔测图有时几个物体放在一起,除了物体自身的大小比例外,还要找出物体组合在一起的高与宽、高与深等的相互比例。

(七)明暗明暗调子在明暗素描中是很重要的。画纸上的物体,通过明暗的变化,可表现出立体感、质感和觉感。

明暗调子是在受光的作用下才有的,如果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也就谈不上明暗调子了。

除了光的作用外,物体自身的结构不同,也产生了明暗调子的变化(见图26)。另外物体自身的固有色的不同也会影响明暗调子(见图27)。

图26明暗调子的变化(一)

图27明暗调子的变化(二)

明暗调子主要是黑、白、灰三大调,即受光面(白),背地面(黑)和受光面与背光面的过渡面、或者说是侧光面(灰)(见图28)。

图28黑、白、灰这是明暗的主要部分,但我们要正确画出物体的明暗调子,还要仔细观察、分析,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在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因为光源照不到,反射光也射不到,因此是物体最暗的部分,我们称它为明暗交界线。物体在光的照射下,还会在它的旁边、下面产生影子(见图29)。

图29黑、白、灰、明暗交界线和影子物体的黑、白、灰、明暗交界线和影子,我们称它为明暗五调子。物体在光的作用下,除了明暗五调子外,经过认真观察,还会发现在物体的背光部,因受反射光的影响,而产生反光面,以及物体最靠近光源,而受光最强的部分,我们称它为高光部分。那么,物体在光的作用下,就会产生亮、灰、暗、明暗交界线、影子、高光和反光七个层次(见图30)。

图30黑、白、灰、明暗交界线、影子、高光、反光五、组合体及其写生过程示意图要画好石膏几何体二个或多个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见图31),就必须把多个几何体看成是一个整体来画,不可以一个一个的单个去画。我们一定要把多个几何体看成是一个整体,然后从整体出发,画出高、宽的比例,群体的结构,再画整体的明暗层次。这样就能正确、协调地画好组合体。下面请大家参考组合体写生过程图来写生。

图31组合体1.用直线定位,要注意整体的高与宽的比较。

2.用直线勾轮廓,把二个几何体看成是一个几何体来画。

3.勾出结构细部,画结构时,虽然不可避免地要画到局部,但是一定要有一个整体概念。

涂大体明暗及比较地涂背景。

4.进一步涂出明暗层次及背景和几何体的比较关系。进一步调整画面的明暗关系,表现出几何体的立体感和两个几何体的前后感。

画组合体一定要从整体出发。当然在画的过程中,也要画到局部,但是最后还是要回到整体上来。我们可列出一个简单的程式:整体局部整体在组合体中,要注意两个或多个几何体的远近关系,如果分散地单个完成,那么非但整体比例不易画正确,而且明暗也不会协调,使整个画面不和谐(见图32);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使后面的到前面来,前面的反而感到是在后面的(见图33)。

画组合体时还要注意几何体的放置位置,也就是构图,比如像图34那样的构图就显得太呆板。像图35那样又太分散,而图36中的构图又太集中。像图37那样就比较均衡。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学好的。要经常画。

图32明暗不协调图33前后比例不协调图34构图呆板图35构图分散图36构图过分集中图37构图较好六、素描的主要方法与程序素描的方法与程序,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方法中有程序,程序中有方法。熟悉了方法与程序,画起素描来就能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不管是画静物或画石膏头像素描。其方法与程序都是一样的,所达到的素描效果,也是一样的,即再现了对象。

下面所列举的11条素描方法与程序,既是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素描原则,要求学生掌握这个方法和程序后,反复运用。有的程序可以重复几次,所以要有程序,但又不死扣程序。

(1)选好位置,选准角度;(2)画纸固定好;(3)工具准备齐全;(4)动笔前先观察仔细;(5)画面定到位;(6)切好大形(也称“切大块面”);(7)涂好第一层明暗色调;(8)必须强调明暗交界线;(9)画上背景;(10)画好中块面;(11)刻画、调整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