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中的精彩
45065300000004

第4章 桃花坞木版年画

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美术

地区:江苏编号:Ⅶ-3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在苏州阊门内北城下,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就是自古以来就有名的桃花坞。桃花坞木版年画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筑桃花庵别墅,并作《桃花庵歌》。桃花坞逐渐知名,后唐伯虎墓又建于此地。至清代时,地方上又数次复修,并在唐子畏祠墓前后种桃树千株,春日桃花盛开,文人雅士云集,饮酒作诗,使桃花坞成为当时的名胜。

明清时期,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很快,桃花坞一带集中了许多工艺作坊,其中以年画铺为最多。在此出品的民间木版年画,更使桃花坞名闻天下。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其丰富的题材、儒雅的画面和清秀的色彩所显示的魅力而受到世人的欢迎,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的木版年画一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木牌年画艺术的代表。

桃花坞木版制作时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时事为题材,以象征、寓意、夸张手法,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曾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中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联邦德国,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产生了重要影响,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桃花坞木版年画分很多种类,尤以门画、中堂、条屏为主要形式,所表现的内容也和民间的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故事有关。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画、刻、印分为三大谱系,在长期的创作、生产实践中,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各自摸索出了独特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特殊的工艺制作程序。从现存的作品来看,早期的桃花坞年画风格是较为雅致的,在处理仕女、什景、花卉等题材时,多采用传统的立轴和册页的构图形成,在画面的经营上,可以看出宋代院体画、明代界画和文人画的影响。在雍正、乾隆年间,还出现了不少模仿西洋铜版雕刻风格的作品,如《苏州万年桥》、《陶朱致富图》、《西湖十景》、《山塘普济桥》、《三百六十行》、《百子图》、《三美人图》等,有的还在画面上题明“法泰西笔法”、“仿泰西笔法”、“仿泰西笔意”。这一类的作品在画面上,多采用焦点透视,除人物面部外,衣纹、树石、房屋、动物的羽毛等均用明暗来表现,显得夹生。到乾隆以后,这样的作品已不多见,取而代之还是以传统技法表现的作品。与早期的作品相比,画面构图简练大方,线条刚劲有力,色彩也开始鲜明起来。如《五子登科》、《庄子传》、《珍珠塔》、《荡湖船》、《拜月图》等,从这些画面上,可以看出早期金陵派刻版风格和新安派刻版风格的影响。

晚清之后,由于石印年画和胶印年画的大量发行,使得桃花坞年画的传统市场日趋缩小。为了生存,各年画铺开始将他们的销售重点转向农村。作品的题材除了原有的以外,增加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及与农事有关的内容。在画面上,对形象多采用富有装饰性的夸张手法来处理,线条简练刚挺,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以成块的大红、桃红、黄、绿、紫(或蓝,一般的是用紫不用蓝,用蓝不用紫)和淡墨组成基本色调,使画面更为鲜艳明快,丰满热闹,富有装饰美和节奏感。其艺术风格在气质上与劳动者更为贴近,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随着市场的变化,桃花坞年画的传人是越来越少,现如今掌握这门技艺的总共不到10人,学员要求学习全套制作程序。近年来,有人意识到桃花坞木版年画在传统工艺上的重要性,为避免失传,在苏州工艺美院开设了这样的一个专业,有了固定的教学基地。艺术收藏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制作成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的主业之一。文化部门正在大力进行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的资料征集等工作,它将被建成传统木版年画的收藏、研究、保护基地。 但由于传统艺术生存市场严重萎缩,木刻年画在民间的市场几乎接近于零,目前仅有几人坚持年画创作,后继乏人现状一时难以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