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中,在这个时代中,机遇与危险并存,梦想与能力齐飞。在就业机会少、就业者众多的情况之下,能力出众者大有人在,你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你不能因为自己比不过他人,便出言对对方进行贬低。这是最能够看出个人素质的行为,同时也是决定你是否能够站在成功的顶峰、傲视众生的重要条件。
中国有些成语非常有意味:“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降龙伏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其核心意思却只有一个——对手的强大也反衬出了自身的强大,只有运用正当的手段与途径战胜了强大的对手之后,方能显示出自己的强大。
某家生产电力设备的公司正在招商,恰好有一位外地的客户打来电话咨询产品的具体情况,并想申请在当地进行独家代理。在进行商谈的过程中,该客户问起,另有一家同行与该公司同一类型的产品外观完全一模一样,这是怎么回事?该电力设备公司的人员也知道此事,那家同行是纯粹在仿造他们公司的产品,而且最主要的便是以外形上的极度相似来假冒他们公司的产品,再加上质量不错,使得该公司的市场受到了一定的扰乱与冲击,而且最为严重的是,仿造者还坚持自己才是原版。
这位客户在之前对仿造公司进行过咨询,对方的回答是他们开发此类产品的项目更早。这家公司的接待人员立即就不乐意了,于是便开始了对对方大肆贬低:“我们的产品都是有专利的,对方仿造的只是我们的一个外观,他们根本不懂行,是从做食品的转行过来的,内部结构、技术工艺、质量等根本没有保障,并且最主要的仿造我们产品外观的几个型号还没有通过质量认证。”并告诉此客户说,如果他不相信的话可以去调查一下,以辨真假。当时客户并没有说什么。后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该公司打电话回访,客户却反映说,你们两家相互攻击的行为让他非常反感,所以他决定两家都不代理,而且已经选择了另外一家合作伙伴。
这便是贬低他人的最直接下场,你可以表现自己,但是贬低他人是绝对不可取的。竞争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情,贬低自己的竞争对手好像也是一种正常的竞争方式,殊不知,他人只会对你的这种行为产生反感,并进而对你的人品产生怀疑。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婆只是说自己的瓜甜,从来没有说过李婆的瓜苦、刘婆的瓜小。你可以多方位地展示自身的优点,但是万万不可以靠着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你无法得知,在自己看来非常差的人,在他人眼中可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竞争中,“降龙伏虎”,方可显通天彻地的本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能彰显大无畏的精神;“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方能显出类拔萃的才能……如若不然,与“臭棋篓子”对弈,与“三脚猫”过招,胜了也称不上光彩;与“鸟虫”斗,降了、伏了也没有什么好夸口的地方。这便是竞争的魅力所在:你的对手直接决定了你自身的生活状态,而良好的竞争秩序永远是成功者们所推崇的竞争之道。
21恰如其分做事的原则
儒家为人处世的精髓便是中庸之道了,中庸之道所讲求的是一种“过犹不及”的思维,说到底便是做事需要有分寸,需要恰如其分。分寸往往决定着尺度,尺度则决定了高度,高度决定了立场,立场则直接引导命运。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分寸等于命运。
在一个风光旖旎的湖边,住着三户以鱼鹰捕鱼为生的人家。三户的家中都有一只小渔舟,各自养着数十只鱼鹰,每天早出晚归,捕鱼卖钱。
鱼鹰的喉咙下面有一个天生的皮囊,可以储存捕捉到的鱼。为了不让鱼鹰偷吃鱼,渔民通常会在鱼鹰皮囊的下端用一种比较结实的水草扎上。
第一个渔民做事总是大大咧咧,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松松垮垮。结果,无论大鱼小鱼,几乎都被贪吃的鱼鹰给私吞了,能从鱼鹰嘴里抢下来的鱼少得可怜。捕不到鱼,自然卖不到钱。所以几个月过去了,他仍是一只舟,数十只鱼鹰,贫穷依旧。
第二个渔民则精于算计,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严严实实。一开始还好,无论大鱼小鱼,几乎全都颗粒归仓。但没多久,鱼鹰因为吃不饱,先后都饿死了。最后,他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渔舟,比第一个渔民还凄惨。
只有第三个渔民,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不紧也不松。鱼鹰抓到小鱼,可以直接吞下,当做自己果腹的美餐;抓到大鱼,想吞也吞不下去,只好吐出,成为渔民换钱的资本。结果,这个渔民每天都有可观数量的鱼卖到集市上去,自然也就越来越富了。
天下万事万物皆有度在其中,第三个渔民之所以能致富,便在于他把握好了其中的分寸。分寸的这边是克制,分寸的那边是放纵;分寸的这边是知足,分寸的那边便是贪婪。恰当的分寸是不卑不亢、是不即不离。可见,分寸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一个人之所以会失败,多是由于缺少了做事分寸所导致的,而成功的欢欣则多是由于分寸得当达成的。把握好人生的分寸,便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至于每个人心中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将自己的处事能力修炼出来。只有将自己修炼好了,才有可能、有能力去帮助他人,才能为社会服务。没有了这个基本的分寸,此生便只能成为众多庸才中的一个。
国学大师黄侃之父黄云鹤当年的亲民行为,便有做事过火之嫌隙。
黄云鹤在蜀为官,为了表现出自己的亲民,便终日将署衙大门打开,以方便四方的百姓进行参观游览。后来却有小贩挑担在署衙中大声地叫卖,使得堂堂的办案衙门极不像样。为表示自己的孝心,黄云鹤在阴雨绵绵的天气里去郊外迎接自己的母亲。身穿官袍的他在经过烂泥的时候跪于其中,还叫下属同他一起跪下,结果弄得所有的人都是满身污泥。他又亲自与壮婢抬轿,让太夫人游园。黄云鹤在去成都做官的时候,拜印之时,他忽然抱印大哭,送行的众大小官员面面相觑,不知何故,便出言询问。他解释说:“上次回成都,老母还在世,这次回去,母已不在。因而触景生情,就禁不住伤心泪下。”询问者摇头说:“哭亡母应有时,何必在官场上号啕呢?”
很显然,黄云鹤的种种举动已经过了。想要亲民的话,只需要真心相待便可以了,敬民如父,百姓自然会心领神会,将官署弄得如同自由市场一般,大可不必。为了表达孝心,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偏偏要雨天跪于烂泥之中、亲自抬轿,又抱印号啕于众官员面前,以表明自己是在怀念亡母。但是说白了,这一切也许其中真有真情在,然而这些举动却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黄云鹤特意做出来给别人看的。这种矫饰过火的举动,遭人非议,似也未必是众人不恭。
事实上,做事要想把握好度是一个比较难的事。但是只要自己去努力地实现,却也不一定无法做到。周恩来同志在各类外交活动中风度翩翩,说话行事皆能灵活自如却又不失其规矩,故而许多逸事皆被人们传诵。
有一次,一个外国人问周恩来:“中国人为什么走路常弯着腰?”不管此事是否属实,但这样的问话方式明显透露出了对中国人的轻蔑。在场的中国人无一不极为愤怒,而周恩来却一笑说:“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故而弯腰而行;你们西方人挺直腰杆,实因在走下坡路。”一语双关,既极为得体,又不失身为国家领导人的气度。
据说在另一次的外交活动中,周恩来同外国人握手完毕之后,那个外国人竟然掏出了手帕擦了擦手,而后将手帕装入了口袋中。这一细小的动作未曾逃过周恩来的眼睛,他立即掏出了手帕,擦了擦手后丢入了垃圾箱中。这种行动,显然是对外国人不恭的有力回答,但由于他做得温文尔雅,在不言中显示出一个民族的尊严,故而令人肃然起敬。
虽然此两例为逸闻,但是其中却颇见总理风范,同时也告诉人们,恰如其分的做事方法便是有理、不卑、不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既要做到赢得他人的尊敬,又让他人愿意与你相交相知,便必须要掌握好做事的度。既不能达不到标准,更不能超过人之常情。更不可以如同黄云鹤那般,用过火的行为来沽名钓誉,做出一些稀奇、古怪、令人嬉笑的事来。而应像周恩来那样,凡事既不卑不亢,又能柔中含刚,灵活机智而不逾矩。
做事有度,把握其中的分寸,否则便有可能会使双方都受到伤害。哪怕是好事,也不可过度,否则很可能由好事变为坏事。比如,夸奖别人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夸得太过于离谱的话,便会使人产生肉麻感;指出他人的不足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多的批评则会变成挑剔。
做人做事万万不可失去分寸。人往往会注意达不到分寸所造成的欠缺之害,但是却常常会忽视过分所带来的更大危害。当然,一般人往往无法把做事的度把握得如同“黄金分割点”那般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在分寸上有所把握总归不是一件坏事。做事恰如其分,把握好其中的度便是一门艺术。
22做事不要聪明过头
做人应该单纯一些,做事深一些,即平日里智者所说的处世浅些,悟世深些。精明过头,乃是智者大忌。人不可太聪明,更不能聪明过头。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女皇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来俊臣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邀请周兴来自己家里参加宴会。两个人边划拳边喝酒,很是尽兴。酒过三巡,来俊臣看时机已到,故意叹了口气,说:“唉!老兄,我最近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烦死我了。”
周兴喝了一口酒,问:“什么事?”
来俊臣说:“最近我碰到一个难缠的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什么高招吗?”
周兴一向对刑具很有研究,于是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来俊臣立刻装出很关切的样子说:“哦,快说出来。”周兴诡秘地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敢不招供呢?”
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
周兴听了大惊失色,知道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请君入瓮”的故事。周兴以为是为来俊臣惩办犯人出谋划策,全然不知中了来俊臣的圈套。
聪明与聪明过头有着极大的不同。聪明的为人之道强调要注重大节、抓大事,心胸博大,心中装的只是攸关全局的大事;而对周围的小事,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小事或他人的过失,抱以“犯而不较”的态度,即别人侵犯自己而不计较,否则就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对于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领导者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事事时时都保持着过于聪明的状态,对身边的小事过于计较,而又苛刻严厉,那么,轻则身边的人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说话;重则大事被没完没了的小事冲淡,或大权旁落,为别有用心的下属所利用。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你是真正的聪明,就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随便地“卖弄”。那样,不但使你的聪明变得“廉价”,有时还会给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耍小聪明的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这把剑随时会落到聪明者的头上,斩下他的头颅。那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游戏。所以聪明应该放到大事上,能显示你才华的地方,如果只是一味地耍小聪明则会恰恰相反。
说起来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却又无比深奥。一个不知道“急流勇退”的人实在是一个傻瓜,一个机关算尽的人最终会算到自己头上。俗语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绝妙写照。所以说,无论是安于命运还是抗争命运,都要以承认个人机智局限为前提。知其可为而为之,是聪明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则是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