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和气,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2.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遇见来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3.尊重教职工。见面主动问候,礼让师长,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接受递送物品,要起立并用双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4.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真诚相待。男女生交往举止得体,不谈恋爱,同学间交往要诚挚,在外交友要慎重。
5.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6.待人热情,起立迎送,助人为乐。
7.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时要道歉。
8.诚实守信。说话要有事实根据,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东西要及时归还。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遵守宪法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反对无政府主义。
2.维护教学秩序,遵守学校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考试不作弊。
3.未经允许不入他人房间和动用他人物品;未经批准,不留外人住宿或自己在外住宿。
4.按时到校,上课前做好准备。上下课时,要起立向老师致礼,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5.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按时完成作业。
6.积极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义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
7.遵守图书馆、阅览室、微机室、打字室、实验室等学习工作场所的有关规定。
8.积极准时参加各种集会,按指定地点就坐。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保持会场安静。结束时,请领导老师先行。
9.遵守宿舍和食堂制度,服从管理,就餐自觉排队,不拥挤,不捎带,不插队。
10.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浪费水电粮食;不吸烟、不喝酒;不摆阔气,不乱花钱。
11.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
12.尊重父母,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外出和到家时要主动热情向父母及家人打招呼。主动汇报在校学习、生活及各方面的表现,听取家长指导意见。
四、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1.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2.骑自行车者,自觉将车放于存车处。
3.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乘坐公共车、船时,主动购票,扶老携幼,尊重妇女,不争抢座位。
4.爱惜公共财物,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涂抹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制度
一、要发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作用,必须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育训练,对中小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具有明理(提高道德认识)、冶情(陶冶学生情操)、炼志(锻炼学生意志)、笃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养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良好性格的作用。
二、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内心的自我要求与道德信念,将外在的约束力内化为学生内心的自我约束力,将外在的调节力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自我调节力。
三、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稳定学生的情绪和控制学生的行为。
四、促进学生道德良心的形成。
五、促进学生的社会成熟与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六、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执行部门
责任人(签名)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操作与训练
《小学生守则》是国家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准则。贯彻《小学生守则》是小学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班集体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国家教育部首次颁布《小学生守则》于1955年,共20条。后来,进行过若干次修改。1979年9月1日,公布过一次。1981年9月1日,在试行的基础上,教育部颁布了适合新时期要求的《小学生守则》,共十条:“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按时上学,不随便缺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3.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课外活动。4.讲究卫生,服装整洁,不随便吐痰。5.热爱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6.生活俭朴,爱惜粮食,不挑吃穿,不乱花钱。7.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8.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9.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拾到东西要交公。10.诚实勇敢,不说谎话,有错就改。”
《中学生守则》是国家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是中等学校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准则。贯彻《中学生守则》是中学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班集体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国家教育部首次颁布《中学生守则》于1955年5月,共18条。后来,进行过若干次的修改。1979年9月1日,公布过一次。1981年9月1日,在试行的基础上,教育部颁布了适合新时期要求的新的《中学生守则》,内容包括十条:“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2.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3.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4.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5.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6.生活俭朴、讲究卫生,不吸烟,不喝酒,不随便吐痰。7.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国家法令。8.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9.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10.诚实谦虚,有错就改。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是国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小学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它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班集体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依据国家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制订,内容更为具体,共有20条。它包括:尊敬国旗国徽。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待人有礼、为人诚实、穿戴整洁、按时上学、专心听讲、认真复习、积极锻炼、热爱劳动、遵守规则、爱护公物等。为了便于记忆、将上述内容编成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帮助小学生记忆和执行,歌词有:“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等。这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国家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学文明行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它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中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使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班集体建设与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依据国家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制订的,内容更为具体,共有五个方面40条。五个方面是:1.自尊自爱、注意仪表。2.真诚友谊、礼貌待人。3.遵规守纪、勤奋学习。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其中规定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明,拾金不昧;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团结互助,正常交往,待客热情,守信守时;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复习,珍惜时间;按时作息、生活节俭,尊敬父母,照顾长辈;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爱护公物,见义勇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