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的定义
对于学习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各学科探索的主要领域和重要主题。从宏观的角度看,心理学探索研究脑的机能、认知机制、认知过程规律;教育学从教与学的活动出发,研究教与学的模式、方式等,以促进学习的发生,达到优化学习的目的;计算机科学利用科技手段研究各种学习系统、智能系统,以期探究和促进人类的认知能力;管理学则从成本效率出发,探索各种提高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的方法、模式,包括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并将个体的学习拓展到组织的学习;社会学对学习的研究探索则关注人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更多从哲学的层次上进行。从微观的角度看,学者们对学习的定义、目标、结果等都进行了系统研究,有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行为的改变过程,并对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进行分类,最著名的就有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另外对如何激发个体学习,最著名的有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动机理论。另外对学习,从学习的方式上又分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从个体习得的知识和能力看,又有显性知识的学习与隐性知识的学习。从远古就开始的师徒言传身教的学习,到现代信息爆炸的“学会学习”的学习,学习伴随个体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推进整个人类文明的演化和前进。
二、学习就是管理知识的过程
21世纪是基于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组织都将对自身学习的关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的大爆炸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学习效率,基于知识的竞争,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信息能力,即要有高度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表达发布能力。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如何生存?如何学习?我们认为学习就是管理知识的过程。结合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和知识管理相关理论以及信息社会对人才信息能力培养要求,学习就是管理知识的过程将会在三个层面展开。
(一)获取信息的过程
学习首先要构建学习内容的信息采集系统。这里的学习信息采集系统分层架构:一是构建专家人力资源;二是构建专业学科知识结构;三是捕获泛在的网络信息资源。专家人力资源采集就是逐步了解跟进与个体学习兴趣或专业研究相关的领域前沿专家,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动态、思想体系。专业学科知识结构构建,就是要通过学科课程、专业杂志、相关协会等构建领域的知识框架。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互联网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群、网站等以获取最新的信息。在逐步构建学习内容的信息采集系统的过程中,就要形成信息采集系统的知识地图,并采用一定的形式对其进行管理,以保持动态更新。
(二)知识的管理
对知识内容的学习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加以管理。根据上面学习内容的信息采集过程来分,需要管理人力资源,需要管理具体的知识内容,需要管理相关的网站信息,还要管理与他人互动的交流信息以及自己习得的思想火花。学习要勤于记录,勤于思考,勤于整理。
(三)知识的转化过程
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所有采集的信息,管理的知识内容,都是显性知识。信息社会充满了显性知识,我们的学习能力再大,也无法穷尽所有的显性知识。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提升将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能力,那么我们在信息面前就不会感到被淹没。因此对于学习,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促进和提升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强度和效度。只有不断积聚更新显性知识,才有提升知识转化强度的可能,只有掌握知识转化的方法技巧,才有提高知识转化效度的可能。
三、社会性软件与学习
学习就是管理知识的过程。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就是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将零散的显性知识归纳到成体系的知识系统结构中;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是指从个人那里获得技能技巧;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就是通过对显性内容的学习来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是指把隐性知识系统地表达发布出来。由此可见,知识的转化与信息能力与学会学习是一脉相承的。在这样的知识转化流程中,提升隐性知识的能力有两种途径,一是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还有一种是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两个转化过程,提升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习的目的。
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对学习提供了极度友好的支持,跟学习的发生、知识的转化相辅相成。对应于信息的采集环节,由于社会性软件本身将人与软件功能集于一体的特点,使得信息的采集变得十分的可行和便捷。例如,通过QQ可以达到及时联络交流的目的,通过BLOG可以很快挖掘发现网络领域专家以及专家所关注研究的内容,通过RSS,利用新闻阅读器可以大大提升信息获取和更新的速度。社会性软件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也提供了非常友好的工具,如BLOG、WIKI,方便记录、方便整理,还有便于携带的作用,无论你身处何处,通过网络都能够进行记录、思考、整理。而最关键的知识转化过程就融合于社会性软件的使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