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校园心理诊断
45069100000039

第39章 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辅导

进行心理辅导,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缺乏学习的动机。动机缺乏,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愿弱。(2)情感上存在障碍。学习不良学生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3)意志薄弱。学习不良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研究发现,41.26%的学习不良学生遇到困难爱打退堂鼓。(4)自我概念消极。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学习不良的学生自我概念消极,他们总认为自己无能,对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信心,而研究也表明,学习不良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评价显著低于非学习不良学生。

针对学习不良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应该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干预。下面为老师们提供几种具体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一、进行归因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上,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方法,如培养学习兴趣,给予成功体验,树立勤奋的观念,进行归因训练等。其中,归因训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方法。

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将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或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原因(如努力),有助于维持和激发随后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相反,学生将成功的结果归于外部原因(如运气、难度),或将失败的结果归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不利于维持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例如,某生考试失败,如果他将失败原因完全归于外在的因素,如运气太糟、题目太难,而外在因素是无法控制的,那么他在下次考试时就不会有很强的动机;如果他将考试失败归于自己能力不足,而能力是不能凭自己的意愿予以改变或控制的,那么,他在下次考试时仍不会有很强的动机;但如果他不把失败归于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原因,而是归于自己不够努力,那么,他对下次考试自然会有很强的动机。

归因训练就是要令学生对成败的归因有助于其动机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相信:努力是决定其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认识到:努力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努力导致成功,不努力导致失败;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努力也是一种可控的因素,它是可以通过个人意志控制的,预习、认真听讲、充分准备,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和努力),以增强学生的满意感和胜任感,强化他们趋近成就任务的倾向,同时,还要尽可能避免学生对失败做出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如认为自己能力差),避免产生无望情绪和无助行为。

二、运用心理疗法,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

过度焦虑、抑郁、攻击性过强都属于情感障碍。可能导致情感障碍的因素有遗传、气质、家庭关系不良、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佳等。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疗法、行为矫正法)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

认知疗法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减轻抑郁。认知疗法认为,不当的想法是引发不良情绪的原因。例如,一个学生凡是重要的事情我必须做得很好,一旦考试失败,他就会得出结论:这真是一场灾难!于是,焦虑伴随着这种想法而产生。那么,什么是不当的想法呢?心理学家认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匿着一些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强烈地希望成功地完成那些重要任务,所以在任何时候我都能漂亮地完成它们;我强烈地希望得到那些我认为是重要的人的赞同,所以我一定总会得到他们的赞同;我强烈地希望人们体贴、公平地对待我,所以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这样对我……这些非理性观念就是不当的想法。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类似的想法,用恰当的想法取代它们。比如,告诉学生失败的确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大可不必这么焦虑,因为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完美是非常不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对已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的中学生而言,这种方法是适用的。

行为矫正法有助于减少攻击性行为。行为矫正法的原理很简单:强化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实际工作中,老师们也是这样做的。但在进行行为矫正时,有两点必须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一)惩罚的弊端

惩罚虽然可以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频率,但并不能告诉学生正确的行为是什么。所以,对一个爱打人的学生,与其用严惩来不让他打人,不如教给他用别的方法应付受挫的情境。而且,惩罚容易导致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在行为矫正时,老师应慎用惩罚。

(二)多用停止强化来减少攻击性行为

错误地强化不当行为是导致这些行为增多的原因。因此,减少攻击性行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停止强化,让行为慢慢消失。老师可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以此作为惩罚,希望这样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实际结果却可能恰恰相反,同学们的嘲笑(实际上是一种强化)反而增加了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所以,明智的老师会私下告诫学生,让他遵守纪律,这样就减少了强化。采用这种方法时,老师有耐心,因为停止强化后,攻击性行为的减少是缓慢的。

三、从实现一个目标开始,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意志力,一百句劝说抵不上一次成功。塑造学习不良学生坚毅品质应该从他们第一次用意志力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开始。老师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好目标

老师不要越俎代庖,替学生制定目标,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他们才会重视目标的价值。目标不能过多,定五六个目标就意味着要同时实施五六个计划,任何人都会分身乏术,一般以一至两个为宜。目标也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的目标对本来就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失败,而过低的目标有时无需意志力也能实现,达不到磨炼意志的目的。目标应该既有挑战性又经过努力能实现。

(二)树立正确观念

老师要让学生树立的第一个观念就是:没有一个目标的实现是不需要以进行艰苦枯燥的劳动为代价的,关键在于从艰苦枯燥的劳动中寻找乐趣。因为学生可能会觉得,如果他们的目标不能给他们带来乐趣,那实现目标就是毫无价值的,因而停止了努力。其次,要告诉学生不要轻易地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目标的价值。怀疑就像大坝上的小缺口,开始只是一个小口或小洞,如果掉以轻心,它们就会越变越大,最终前功尽弃。

(三)意志力减弱时的小处方

写:把目标写在纸上,然后贴在床头、书桌前、笔盒里;听:把目标用录音机录下来,每天坚持听几遍;问:假如实现了目标,感觉会怎样?

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人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所以,帮助学习不良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十分重要。

积极关注对自我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积极关注”就是“好评”,就是希望别人以积极的态度支持自己。个体是依据对自己的直接认识与别人的评价来形成自我概念的。在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个体怀有一种强烈的寻求他人“积极关注”的心理倾向,这仿佛是个体在为印证自我概念而找寻“证据”。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积极关注都有益。积极关注有条件积极关注和无条件积极关注。有条件积极关注指关注是有条件的——条件往往是被关注者必须达到关注者的要求。它容易助长消极的自我概念。如果学习不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是正面的,而这些认识又不能得到老师的正面评价——因为学习不良学生常常达不到像及格这样的在老师们看来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此下来,他们就会否定积极的自我概念,让消极的自我概念替代它。老师应该给予学习不良学生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具体地说,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勉励学生,不对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尤其不应该一味地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强加在他们身上。无论学生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老师对学生的态度都应该是接受和支持的。有的老师认为,对缺乏自觉和学习动力的那些差生不提要求简直就是不负责任,但是,学习不良学生缺少的不是外在的要求,而是内在的力量——能够自己对自己说“我行”的声音。

转变学习不良学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的方法是把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