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教学研究组的建设和管理。教学研究组是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学校管理组织系统中的一层业务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对该科教学进行组织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要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进行组织管理,最好是分学科建立。一学科教师三人以上,即可成立教学研究组,不足三人的,可联合相近学科教师成立教学研究组。规模大的学校,有些学科教师很多,可在教学研究组之下,建立年级备课组。规模较小,教师很少的学校,也可以就近组织校际教学研究组。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组的作用,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教学研究组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应做好选择和培养教学研究组长的工作。学校教学研究组长是校长和教导主任领导各科教学的助手,应选择教学业务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思想进步、在教师中有一定威信的教师担任。教学研究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教学研究组工作计划和组织教师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师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研究教法,进行集体备课;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开展教改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了解和检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组织教师业务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组织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努力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等。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重视对教学研究组长的培养,放手让他们主动开展工作,不断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并在教学研究组的实际工作中给他们一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3)加强对年级备课组的指导和管理。年级备课组是规模较大的学校同年级同科的教师组成的教学研究性质的最基层的业务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订好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进度计划;协助教研组长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集体钻研教材,分析本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确定本年级教学研究的专题,统一调整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进度;组织和指导本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本年级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观摩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及时反映教师教学上的要求,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困难。年级备课组长是教学研究组长的助手,应选择工作热情,负责、有一定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关心和支持年级备课组长的工作,指导他们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使每一个年级备课组都能成为教学质量高、教学作风好的教师集体。
2.教师力量的合理分配。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的专长、特点,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教学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学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每一个教师积极性的专长的发挥,也关系到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样水平和数量的教师,安排配备得当,水平就能充分发挥出来;配备不得当,教学就会大受影响。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选择最佳的配备方案,安排教师的工作。
(1)知人善任,扬长避短。要合理分配教师力量,首先必须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行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一般说来,每个教师都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比如,有的教师专业基础比较雄厚,但缺乏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他们教低年级往往组织不好学生,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教高年级却能发挥最好的作用。相反,有的教师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较强,但专业理论水平较低,他们教高年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低年级管教得法,却能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依照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把他们安排在最恰当的岗位上,以便发挥优点,人尽其才。
(2)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安排教师工作要立足于教学工作的全局,统筹兼顾各个年级、各个教学班。要尽量保证每个年级都有把关的骨干教师,更要从长远着想,尽量把低年级的教师配得强一些,切实打好基础。
(3)新老搭配,以老带新。我国目前教师的水平较低,不胜任的教师比例不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当务之急。分配教师的工作,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既要考虑教师的培养提高,又要保证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为此,必须注意新老教师的搭配。尽可能做到主要学科各个年级的教学都要有较有经验的教师把关。实践证明:“以老带新”是一个结合我国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不同情况,不同要求。每个学校的教师队伍,一般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一定经验的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和精力旺盛而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组成。对这三部分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配不同的分量的工作。有经验的老教师,应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总结经验,研究教育理论和培养新教师方面;中年教师既有经验又有精力,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依靠他们;年轻教师,工作分量不宜过重,应当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熟悉业务和进修提高方面。
3.教学活动时间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是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重一要保证。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学年总学时,学期总学时和学周总学时的规定;每门学科的总学时的规定和每个单元教学时数的安排。
每门学科的学时分配,要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分量和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法上的要求来确定。它包括每门学科的总时数和每学年、每学周的授课时数。应在保证主要学科的前提下,恰当分配各门学科的学时。如语文、数学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进一步深造或参加实际工作的重要工具,教材内容又多,并要求进行大量的练习和作业。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注意保证这两门主要学科的教学时数。
安排教学活动时间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的卫生准则,各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合理地科学地安排。
安排教学活动时间还要体现教学为主的原则,在保证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对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和假期等作出明确规定,以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美育管理
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其特点如下:(1)通过审美活动进行。即指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发展学生各方面审美能力,使他们追求美的物质和生活,美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2)形象性、可感性。即以具体、鲜明的形象感染人、教育人,以美感人,以情动人。(3)在自愿享受美的愉悦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其意义为:第一,以科学的审美观为指导继承历史上一切有审美价值的东西,并用自己的智慧进一步发展创造,以丰富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第二,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改善社会风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与德、智、体等各育密切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确的美学观点和鉴赏美的能力有助于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采用艺术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知识更加生动、丰富,提高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完美的体态和优美的动作能使身体健康均匀的发展,健与美有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育被列为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
学生美育管理是学校对学生的美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安排、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审美观点和美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的情操,成长为具有现代文明人才的过程。学生美育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是现代文明的结晶,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情趣。现代社会的进步,使人类从单纯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机会来享受现代文明。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美的意识,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而是必须通过学校美育教育来实现。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学生美育管理,正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这种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它通过专门的美育教育和其各种形式的美育渗透,使学生形成美的意识。同时,它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协调和控制,调动校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使学生具有相当水平的审美情趣,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合格发展。
一、学生美育管理的内容
学生美育管理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1.青少年的审美观。审美观指的是在美育过程中,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美的作品所持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对于客观存在的美,能否充分地享受,正确地鉴赏,是同一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世界观分不开的。因此,中小学向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首先就是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而,美育质量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看青少年在复杂的事物和环境中,是否立场坚定、观点鲜明,对于现实中的艺术的美与丑、高级与低级、文明与野蛮、新生与腐蚀等,是否能做出正确的鉴别和评价,是否热爱美的、高尚的事物,鄙视丑的、低级的东西,并为进一步创造美和体现美而勤奋学习。
2.青少年感受美的能力。青少年感受美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因素,如声音、颜色、形态等的感知能力。其二是对审美对象的情感表现和象征意义,如情绪体验等的感知能力。学生的感受美的能力如何,这就要看他们对于事物是否能够“不仅观其形,更能见其神”,即从外在形象中看到内在精神,从情感起伏中体会到它的深刻内涵。
3.青少年欣赏美的能力。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青少年的欣赏美的能力如何,主要是看他们对美的事物的领悟能力和评价能力。
4.青少年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如何,要看他们在绘画、唱歌、舞蹈、书法等各种艺术活动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艺术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现实美的能力。
5.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的习惯。在情感方面,学生是否对于美好的事物和现象,具有愉快的满意的情感,对于丑恶的事物和现象,具有厌恶与愤恨的情感。在行为方面,学生的举止是否文明、仪表端庄,待人接物有礼貌、谦逊大方。在思想方面,学生是否能根据美的要求,批判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
6.学校审美活动的开展。学校审美教育质量的高低,还要看学校审美活动的开展。第一,要看语文、音乐、美术、以及其他学科在进行美育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是否显著,特别是音乐、美术课是否有专职教师,它们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第二,要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第二课堂的美育小组的活动的开展是否满足了青少年对美的要求。是否有利于他们的艺术才能、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第三,学校是否利用了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进行审美教育,教育的效果如何。第四,学校是否重视教育和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和日常生活劳动,通过劳动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劳动创造美”的观点。第五,学校、家庭、社会美育网络是否建立,并发挥作用。
二、学生美育管理的原则
美育应在一定原则下进行管理,这些原则包括:
1.树立正确的美育指导思想。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无论古今中外,教育者总是把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期按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能按“美的规律”造型的人。我们今天的教育,肩负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艰巨任务,要赶上经济技术开发和人才开发的新形式,学校教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美育指导思想,充分认识美育工作的意义,把美育工作管理纳人学校管理的轨道,同时还要结合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尽快把美育工作管理科学研究抓起来。
2.正确处理和协调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由于美育具有形象性和感情性,所以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其他各育所不能代替的独特功能。德育主要是培养人的道德意志,提高人的道德情操;智育主要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人的智能;体育主要是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体育活动技能;劳动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劳动观点,提高人的生产劳动技能。虽然它们之中,也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因素,但都不是主要的。只有美育,才主要是培养人的美感情操。因此,那种认为智育、德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中就已经包含了美育,以它们来代替美育,或者把美育仅仅当作其他四育的一种辅助手段的观点,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再者,美育和德、智、体、劳各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是彼此作用,交叉影响,与相渗透着的。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和协调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既不能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和劳动技术教育来代替美育,又要寓美育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要坚定而严肃地执行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计划,给艺术课一定的地位;要象抓数、理、化那样抓音乐、美术等美育教育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鉴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基础知识;要把美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认真探索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要展开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演讲、器乐演奏、手工艺、科技制作等课外小组活动,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只有这样,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才能协调统一,才能培养出心理结构完全、个性和谐、性情高尚,多才多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