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学校管理制度大全
45069200000005

第5章 校长管理概述(4)

(3)组织者的素质。校长应能熟练地掌握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激励等管理工作或组织工作的“基本功”,对工作能主动做出决策、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校长应能熟悉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各科教师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和性格特征、防止思想僵化,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运用行为管理手段等有效地调动全体教职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地说,校长的组织者素质主要有组织能力;综合观念;本体意识。

(4)教育者的素质。

校长的教育者素质既指校长的教师素质,又指校长的学者素质。所谓校长的教师素质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校长要参与教学实践,并善于教学,对学生具有“向师性”,力争成为教学质量高的、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第二,校长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上应是师友、楷模。

所谓校长的学者素质,就是说校长应成为教育家,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一名管理者或“好教师”。有人认为校长要具有“学识上领袖的资格、无论关于教学或研究,教员倘遇困难问题,校长当竭诚教导之”。校长的教师素质与学者素质,对办好学校,培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开拓性者的素质。校长的开拓性素质主要表现在:

①主动性

②果决性

果决性是指校长在复杂而困难的条件下及时独立作出决定和实行决定的一种意志品质。其主要表现,首先是在该作出决定时能做出决定;其次是做出决定就努力实行。

③坚强性

具有坚强性的校长,才能够在争取达到一定的改革目标的道路上克服长期的、大量的和各式各样的、包括突然产生的困难。

④镇定性

在改革的长途中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在紧急关头保持镇定,身处不利而不惊慌失措,应付自如,带领本校师生员工渡过困难时刻,驶向预定目标。

⑤纪律性

没有纪律,就不存在学校的组织。校长应作自觉遵纪守法的榜样,按岗位职责进行工作,敢于追究违纪违法者的责任。

⑥自信性

校长除了相信自己的力量之外,还要相信师生员工的力量。这两者的结合,就会产生克服别人认为无法估计自己和过分自恃,也不是狂热性。

⑦目的性

首先表现在他善于提出有一定难度的但能够实现的学校目标。其次在提出目标之后有实现目标的计划和对计划的检查,并有纠正偏离目标行为的措施。第三,适时发展全员参加实现目标的讨论,使他们增强目标意识,并将学校集体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体目标,从而使整个开拓性工作在目的制约下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

总之,作为一个合格的校长,必须具备上述诸种素质条件。因为这对保持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成功,办好社会主义学校是至关重要的:校长的事业家素质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前途;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关系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组织者素质,关系到教师队伍、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积极性的调动;教育者素质,关系到学校工作能否按教育规律办事;开拓性工作者的素质,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是保证改革开放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社会主义现阶段校长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具体表现。

(7)具有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学校校长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对于办好学校,开成一代新的精神面貌,带出一支过得硬的学校教职工队伍,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校长,能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高政治水平,在思想上政治上都能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社会主义学校的校长,必须能按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学校的一切问题;能依照和运用党的政策去领导广大教职工,特别是能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学校的观点。

(8)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政治素质。如何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好学校,应是学校校长经常思考的问题。学校校长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并善于把教育方针同本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并予以贯彻落实。学校校长应该经常与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取得联系,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端正办学方向,做到指挥若定,使全体教师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观点,充分认识和掌握德智体三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相渗透的关系,坚持学校以教学为主,德智体一起抓,保证学生打好长身体、长思想、长知识的扎实基础。校长应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全面实现管理社会主义学校的职能,保证学校教务工作沿着党的教育方针指引的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9)献身党的教育事业。敬重教育事业,就必须献身教育事业。为党的教育事业而献身,是校长的神圣职责,是校长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教育工作者光荣之所在。献身党的教育事业是校长敬业的体现。

二、校长道德品质素质

(1)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道德素质。教育职责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对教育人员履行职业时提出的道德要求的总和;二是指教育人员在教育劳动中,自觉意识到社会对教育人员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师德原则、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内在的道德需要,是对社会、教育应尽的使命、责任和义务。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胜于言教,校长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影响着教职工,特别是广大学生。儿童和青少年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极强,教师和教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们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坚持原则、公正廉洁、遵纪守法、谦虚谨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于律己、知错必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人热忱、温和,并且在语言、仪表、举止方面讲文明礼貌,朴素大方。

(3)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他深刻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

(4)光明磊落。校长同样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园丁”,对祖国、人民、党是呼吸相通、命运与共的。因此,我们对事业,对组织、对同志都应该做到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一生光明,从头燃到脚光明磊落;对工作要像春蚕吐丝那样,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5)团结协作。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校长与教职工之间的团结协作,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严于律己,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不空洞说教,不夸夸其谈,一丝不苟,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带头做到。榜样就是无声的命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谓宽以待人,就是对别人宽宏大量,有宽容精神。这是一个校长团结群众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三、校长业务知识素质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知识。马列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校长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重视理论修养。能以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因而头脑清醒,方向准确,眼界开阔,工作主动,卓有成效地进行教育工作。一是要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要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教务人员学习马列主义的重要途径,一靠读书,二靠实践,并且把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2)广博的文化知识。校长的工作对象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教师和正在成长、求知欲强的青少年学生。这就要求校长要有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广博的科学知识,对基础科学知识都要学一些,懂一些,应知道起码的“A、B、C”。没求知欲望和基础科学知识是很难工作的,很难实行对教育的内行管理,也不会真正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不可能很好地体贴教师的工作疾苦和学生们的学习困难。

(3)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这是校长职业劳动的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