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史记
45107800000023

第23章 武帝兴农治水

自河决瓠子①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②,而梁楚之地尤甚。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旱,干封少雨。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③,则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④,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寘⑤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⑥。

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⑦兮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⑧冬日。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⑨,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淮缓。”一曰:“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⑩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禦水!颓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于是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史记·河渠书》

【注释】

①河决瓠子:黄河在瓠子口一带于汉武帝元光三年发生决口事件。

②不登:收成不好。

③用事万里沙:在万里沙巡祭西岳。

④“沈白马”句:将白马及玉璧沉于河中,来礼水神。沈,通“沉”。

⑤寘(tiān):填充。

⑥楗:用以堵决口的木桩。

⑦皓皓旰旰(hàn):浩浩瀚瀚,河水泛滥广漠无边。

⑧柏:通“迫”。

⑨沛:福盛。

⑩搴(qiān):牵拉。

茭:通“茭”,是用苇竹编成的栏泥石堵决口的用具。

菑:柱。

引堵水:导引积滞的水。

佗:通“他”、“它”。

【译文】

自从黄河在瓠子口一带决口以来20多年里,连年收成不好,多次出现灾荒,尤其在梁楚一带格外严重。天子已经告祭巡祀山川天地,次年,发生大旱,因为少雨,农民封干土下种。天子于是派汲仁、郭昌征发数万士卒前去填塞瓠子口一带的决口。天子在万里沙巡祭西岳之后,返回途中亲往决口处,沉下白马及玉璧到黄河中,以敬祀水神,并命令群臣随从官自将军以下都背薪木填塞黄河决口。当时,因为填薪木太多,东郡一带只好烧草,淇园的竹子也被用来代做木桩。

天子面对黄河决口,感伤于治河不成功。就作歌吟道:“瓠子决口啊怎么办呢?水势浩瀚无边啊村镇全成河!全成河啊不得安宁,成功遥遥无期啊吾山才平。吾山才平啊钜野泽又泛滥,到处都是鱼的乐园啊时节近冬日。故道废弛啊洪水离开了常流之域,蛟龙驰骋啊正向远方游去。洪水归旧川吧愿神赐福丰沛,若不外出封禅啊怎知宫墙之外有此等灾患!替我报知河伯水神吧,他为何如此不慈,如此泛滥不息啊,真是愁杀人?啮桑已被浮起啊,只因淮水、泗水溢满泛滥,洪水长久不返退啊,水势是如此难以维拘。”又唱道:“黄河激荡啊潺湲不已,向北渡滞积的水域啊浚疏水道真难。牵动长筊堵决口啊下沉美玉,祈望河伯神应许赐福啊却乏塞河之薪。堵河决口之薪不继啊让卫人频频遭罪,草已烧尽四野萧条啊,用什么来抵御浩浩洪水!木材竹子已尽颓光一片啊,只好以石为柱,建宣房宫来镇卫所塞之口啊,惟愿万福到来。”于是君臣上下一齐终于堵塞了瓠子口,并在上面建宣房宫。因而引导浚疏黄河以北所延伸的两条干渠,让黄河水重新回到大禹所开通的河道,这样梁楚一带复得安宁,不再发生水灾。

自此,负责的大臣们争先恐后地劝说天子兴修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一带都引来黄河及其他河川的水来灌溉田亩;关中地区由辅渠、灵轵等人工渠道来引积滞的淤水;在汝南、九江引导淮水;在东海郡引出巨定湖水;在泰山下引出汶水;所有一切都凿渠引水为灌溉农田,各有万顷多。其它小渠劈断山势、导水使通的,难以数尽。然而其中最显著的工程就是瓠子口宣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