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图文科普-看不见的世界
45117700000054

第54章 基因工程药物

1977年,在大肠杆菌中,美国遗传学家博耶等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造出5毫克的人类生长激素抑制因子。得到这些抑止因子的传统的办法是从羊脑中提取。而5毫克这样生长激素抑制因子,需要有50万个羊脑。这充分显示了基因工程应用的优越性。

糖尿病患者是其胰腺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而引起的血糖过高。其死亡率相当高,仅次于癌症和心脏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了数千万人。20世纪初,医生开始采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而胰岛素一般是从牛、猪等大型牲畜的胰脏中提取得到的。一头牛或猪的胰脏只能产生30毫升的胰岛素,而一个糖尿病患者每天则需要4毫升的胰岛素,显然这样的胰岛素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1978年,在美国化学家吉尔伯特领导下,他们的研究小组利用重组DNA技术使大肠杆菌生产出胰岛素来。

1982年,利用基因技术生产的胰岛素投入到了大批量商业生产中。

1957年,在研究病毒的干扰现象时,两位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干扰素。它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能治愈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水痘、肝炎和狂犬病等。干扰素在我们身体内部,是少数几种能抵御病毒的天然防御物质之一。在病毒入侵细胞以后,它可以从仍然健康的细胞中自然产生。人体内能产生的干扰素的数量是非常少的,所以当时生产的干扰素价格十分昂贵。

1980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博耶和科恩利用各种不同基因组合,得到了几种生产干扰素的细菌。1981年,利用酵母菌生产干扰素的研究取得了成功。以前是利用白细胞来生产干扰素的。而且每个细胞最多只产生100~1000个干扰素分子;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干扰素,1~2天内每个菌体就能产生20万个干扰素分子。现在,美国已经开始利用基因工程来大规模的生产干扰素。

在1982年,中国已经用基因工程方法组建了生产干扰素的大肠杆菌新菌种。利用基因工程产生的干扰素跟天然干扰素一样都具有抗病毒活性。与此同时,人干扰素基因克隆的酵母菌株被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获得。1983年,随着基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甲种干扰素基因工程无性繁殖系被建立起来并用于生产。

生物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并在我们的面前展示出了一个充满神奇和梦想的美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