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正式的访谈要征得被调查者同意,严格按照预先拟定好的计划进行。其好处是能直截了当进入主题,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但这种气氛往往使被调查者先存戒心,谈话留有余地,影响资料的真实性。非正式访谈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日常的接触,在自然气氛下交谈,它往往通过迂回一的方式了解主题,常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材料,但花的时间较多。访谈还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团体访谈。团体访谈实际上是开调查会。它比起个人访谈节省时间,并且有利于众人相互启发,促进问题的深入。但有一些问题在团体方式下,会引起个人自由表达意见的顾忌。
访谈的内容一般有三类:一是了解事实,要求被调查者提供其所知的有关客观事实的材料;二是征询意见,征求被调查者对某些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看法、意见;三是了解个人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家庭、个人经历、爱好、愿望及各种心理品质。
(二)访谈展开时的主要事项
①选择访谈对象应考虑对方是否拥有研究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事实材料,以及对方是否愿意提供有关材料。
②要事先了解被调查者的有关背景情况以及他的性格、爱好,以便为友好深入的交谈打下基础。
③访问前要对交谈的主题、提问的方式、措辞做各种可能的考虑。最好有一个访谈提纲,包括:访谈的目的、步骤、具体的时间、人员、访谈对象的安排、访谈的内容、要点,等等。
④交谈中要自然、轻松,表现出诚恳谦虚、热情有礼的良好状态,以取得对方的好感、信任和合作。
⑤交谈中要持有平等、公正、中立的态度,不要对所谈问题擅加评论,防止本身情感性的言论、行动对被调查者的表述起暗示或影响作用。
⑥交谈中提问题要简单明了、易于回答。要善于了解对方的心理变化,灵活提出问题,引导交谈的深入。要注意避免触及个人的隐私,造成被动不快的局面。
⑦要严守保密性原则,对于被调查者的顾虑,可通过对交谈内容保密的承诺来消除。
(三)访谈中的回应技术
回应指的是调查者对被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的言行所做出的反应,包括言语反应和非言语反应。回应的目的是使自己与对方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及时地将自己的态度、意向和感觉传递给对方。回应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谈话内容和积极性。常用的回应类型有以下几种:①认可。认可指的是调查者对被调查者所说的话表示已经听见,希望对方继续说下去。其方式包括言语行为:“嗯”、“对”、“是的”、“是吗”、“很好”;非言语行为:点头、微笑、鼓励的目光。这些方式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受、被欣赏,从而起到鼓励对方多说话的作用。
②重复、重组和总结。重复指的是调查者将被调查者所说的事情重复说一下;重组指的是调查者将对方所说的话换一个方式说出来;总结指的是调查者将对方所说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这三者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有类似的功能:为对方理清所谈的内容;检验自己对对方所谈内容的整理是否准确;表明调查者在注意倾听并满怀兴趣,从而鼓励和促使对方继续往下说。
③追问。追问指的是调查者就被调查者前面所说的某一个观点、概念、事件或行为进一步探询。其目的是更多了解事情的细节或对方的看法。追问要适时,不要打断对方的思路;还要适合,不要追问对方表现出为难的问题。
④自我暴露。成功的调查者在访谈中并不总是听和点头微笑,在适当的时候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暴露自己。自我暴露指的是调查者就对方所谈的内容通过述说自己的经历或经验作出回应。这可以使被调查者了解到调查者曾有过与自己一样的经历和感受,从而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使访谈关系变得比较轻松和平等。但是这种自我暴露要适当,避免喧宾夺主。
要注意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不要用论说型和评价型的回应。论说型是作理论性的分析,这容易显示出调查者的优越感,给对方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使被调查者感到自己是在被分析,而不是被理解。这会造成被调查者心理上产生排斥感,不愿意继续合作。评价型是调查者对对方的谈话内容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它会妨碍被调查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他害怕调查者对自己的想法品头论足,所以可能有意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第十节)教育调查研究的成果
运用调查方法进行校本研究,除了帮助教师深入、具体地了解教育1:作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以外,他对教师成为自主学习者、行动研究者和实践反思者,对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养成职业敏感和严谨学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调查研究的成果常常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的形式来表达。调查分析报告一般由标题、概要、正文、结尾、附件等几部分构成。
(一)标题
标题由内容来决定,必须是点睛之笔,要求做到揭示主题、文题相符、高度概括、有吸引力。其形式有“直白式”、“设问式”、“亮明观点式”,等等。
(二)概要
概要即调查报告的内容摘要,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简要说明调查的背景,调查的原因和预计达到的目的;第二,简要介绍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确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并说明选用该方法的原因。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正文部分必须准确阐明全部有关论据,包括问题的提出、引出结论、论证的全部过程、分析问题的方法等。写作的大概结构可分为引言与论述两部分。如果说引言是引出话题、引人注意的话,论述则是整个正文的主干。
论述的重点应放在分析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调查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等问题上。由于论述部分一般涉及的内容很多,文字较长,写作时也可以采用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小标题,以突出文章的总体框架和中心思想。但不管用多少个标题,论述部分都大致可分为基本情况部分和分析部分两方面内容。
(四)结尾
结尾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结束语一般有三种形式:①概括全文。综合说明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深化文章的主题;②形成结论。在对真实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报告结论;③提出看法和建议。通过分析,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或可行性方案。或者是三者兼而有之。
(五)附件
附件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详尽的说明,包括数据汇总表、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例如,在调查报告里,我们可以把相应的问卷选一部分作为我们调查报告的附件。
案例点击小学生听课效率调查
前学期,我们从十一周的11月11日开始到十九周的1月4日为止。对四(2)班6位学生的听课效率进行了调查测定,一共听了5节课,取得了30个数据。现将调查的情况归纳如下:一、调查目的找出在40分钟的数学课中,学生注意和情绪稳定的时间,为课堂教学重点的安排,为用最经济的时间取得课堂教学的较好的效果创造条件。
二、调查方法
1.用个案研究,对6名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进行课堂观察。一名教师跟踪一名学生,以5分钟为一个单位时间,当场作好记录,事后打分、计算并列表。
2.调查内容限于学生在上课40分钟注意的稳定性和情绪变化,有下列四个方面:(1)举手率。每5分钟为一个单位时间,一节课40分钟共分8段,作好记录(以下均同)。把教师提问的次数作为分母,学生举手的次数作为分子,算出举手率。
(2)注意和情绪失分。算出18个单位时间内的失分数。假设每个学生应得满分5分,每做一次小动作或开一次小差扣1分。
(3)注意和情绪得分。照五级分制,每个单位时间详分。
(4)发言情况。上课时,凡是老师请到学生发言的,观察者就要将学生每次发言的情况用描述的方法写在相应的时间段内。
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1.学生上课40分钟的注意和情绪是有节奏起伏的,有一条注意和情绪曲线。这条曲线总的形状是中间高两头低,呈正偏态。
把注意和情绪失分半分以下(含半分)以及注意和情绪得分4.5分以上(含4.5分)定为听课注意较稳定的时间标准,图中用横的虚线表示,划一条标准线。学生在一节课中注意较稳定的时间在上课5分钟后至28或30分钟之间,总计约23至25分钟。
2.学生上课40分钟的注意和情绪起伏固然有其共同规律(如前所述),但又不尽相同;因人而异。按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析:较好的学生注意和情绪曲线比较平直,注意听课的时间水准高于平均值,大约在36分钟。中等学生的曲线有起有伏,呈抛物线状态;注意听课的时间水准接近平均值,大约有23.8分钟。差生的曲线变化比较大,忽上忽下。呈波浪形。他们注意听课的时间比较短。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注意和情绪曲线也有不同变化。例如,杨X同学,11月22日患伤风咳嗽,举手率、失分和得分曲线都很不稳定,出现了与往常不同的双峰起伏。
3.学生上课时注意和情绪的变化受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更大……
4.教法得当能唤起注意、提高情绪。我们还发现,即使是在学生注意和情绪曲线下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