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理财要学巴菲特,投资要学索罗斯
45138700000035

第35章 索罗斯教你规避金融风暴(1)

风险是投资中必然存在的,冒险不一定能成功,但不敢冒险一定没有机会。很多投资者尽管明白这一点,却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一遇到金融风暴就自乱阵脚。对此,索罗斯说:“在非常时期,要想活下去,就要机智而且胆大,不能够老想着会不会被人揭穿秘密,也不要想自己会不会被处死,而是要坦然地面对现实,在特殊时期,谁机智大胆,谁就能够活下去。”所以,投资者只有具备极强的风险意识,并掌握一定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才能在混乱中看到市场的微妙变化,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从而真正地规避金融风暴,做到不受其乱反得其利。

在假象被拆穿之前退出

经济历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构成他们都奠基于谬误与谎言,而不是真理,这是赚大钱的途径,我们仅需要辨别前提为错误的趋势,顺势操作,并在他被拆穿以前提早脱身。

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相和谎言的连续剧,经济史的演绎从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索罗斯

索罗斯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实现投资确定性的。像巴菲特和其他所有成功投资者一样,索罗斯也会有他的投资策略,但他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投资策略。

索罗斯的成功要诀是积极地管理风险,这也是投资大师所使用的四种风险规避策略之一。这四种策略是:

1、不投资

2、降低风险

3、积极的风险管理

4、精算的风险管理

大多数投资顾问都会大力推荐另一种风险规避策略——分散化。但对投资大师来说,分散化是荒谬可笑的。

没有一个成功投资者会将自己限制在仅仅一种策略上。有些人,比如索罗斯,会使用全部这四种策略。

一、不投资

这一直是可选策略之一:把你所有的钱都投到国库券上(没有风险的投资),然后忘了它。

看起来有些让人吃惊的是,每一个成功投资者都会使用这种策略,如果他们找不到符合他们标准的投资机会,他们就干脆不投资。

许多职业基金经理连这种简单的法则都违背了。例如,在熊市中,他们会将他们的投资目标转向公用事业或债券这样的“安全”股,理由是它们的跌幅小于一般股票。毕竟,你可以出现在《华尔街一周》(WallStreetWeek)节目中,告诉翘首企盼的观众,你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二、降低风险

索罗斯认为,敢于冒险和敢于接受失败都是投资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是,索罗斯每一次的冒险也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绝不会一意孤行。他总会为自己日后能够东山再起留足资本,不会将全部的资本注入到一项投资中。对于投资要冒多大的风险,收益和亏损会是多少,他事前都会精心计算。有很多次,索罗斯在投资进行一半时,发现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就及时撤出资金。这样即使损失一部分资金,但还是较好地保存了实力。

三、积极的风险管理

管理风险与降低风险大不相同。如果你已经将风险降得足够低,你可以回家睡大觉或休一个长假。

积极地管理风险则需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的密切关注(有时候需要分分秒秒地关注),而且要在有必要改变策略的时候(比如发现了一个错误,或目前的策略已经执行完毕),冷静而又迅速地行动。

四、及时撤退

1987年,索罗斯估计日本股市即将崩溃,于是用量子基金在东京做空股票,在纽约买入标准普尔期指合约,准备大赚一笔。

但在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他的美梦化成了泡影。到·琼斯指数创纪录地下跌了22、6%,这至今仍是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同时,日本政府支撑住了东京市场。索罗斯遭遇了两线溃败。

“他做的是杠杆交易,基金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两年后接管了量子基金的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回忆说。

索罗斯没有犹豫。遵循自己的第三条风险管理法则,他开始全线撤退。他报价230点出售他的5000份期指合约,但没有买家。在220点、215点、205点和200点,同样无人问津。最后,他在195~210点之间抛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卖压随着他的离场而消失了,该日期指报收244、5点。

索罗斯把他全年的利润都赔光了。但他并没有为此烦恼。他已经承认了他的错误,承认自己没有看清形势,而且,就像在犯了任何错误时一样(不管是小错误还是像这次这样威胁到生存的错误),他坚持了他的风险控制原则。这次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头寸的规模和市场的低流动性。

首先是生存。其他所有事情都不重要。他没有惊呆,没有迟疑,没有停下来分析、反思或考虑是否该保留头寸以期形势扭转。他毫不犹豫地撤出了。

索罗斯的投资方法是先对市场做出一个假设,然后“聆听”市场,考虑他的假设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在1987年10月,市场告诉他犯了一个错误,一个致命的错误。当市场推翻了他的假设时,他不再有任何理由保留他的头寸。由于他正在赔钱,他的唯一选择就是迅速撤退。

1987年的股崩使华尔街被死亡阴云笼罩了数月之久。“事后,我认识的每一个在股崩中遭了殃的经理人都变得几乎麻木了,”德鲁肯米勒说,“他们都变得无所适从,我指的都是业内的传奇人物。”

就像杰出的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斯坦哈特所说:“那个秋天实在让我沮丧,我甚至不想再继续干下去。想到我在该年早些时候曾提出过预警(建议保持谨慎),那些损失更让我痛苦。也许我失去了判断力,也许我不如以前了。我的信心动摇了。我感到很孤独。”

但索罗斯不是这样。他是损失最大的人之一,但他没有受到影响。

两周后,他重返市场,猛烈做空美元。由于他知道如何处理风险,坚持着自己的法则,他很快就把灾难抛到了脑后,让它成为历史。而总体算来,量子基金该年度的投资回报率仍然达到了14、5%。

总之,作为世界级的投资大师,索罗斯始终都认为,风险并不可怕,它是可控制的,只要你能正视它,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去管理投资中的风险,你就能够真正地把风险远远地甩在身后。

如果无事可做,那就什么也不做。

——索罗斯

索罗斯常常想起另一位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故事。1955年,巴菲特解散了自己的庞大的合伙公司,并远离了市场。当时的美国股市热火朝天,科技股、电子股票的升值都在几倍之上,很多人冲着这些火爆的股票而去。但是,长期从事股票投资并已经取得辉煌成绩的巴菲特却公开表示说自己已经无事可做了,这是因为当时市场上所有的股票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其内在的价值,他没有办法找到其中的差距。因此,巴菲特不顾各大股东的强烈反对,毅然解散了自己辛苦经营的合伙公司,还再三警告他的合伙人说,一定不要去接触市场,因为熊市要来了!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是正确了,他非常准确地预测了美国股市即将崩盘的后果,这不仅使巴菲特自己保存了巨大的实力,他的英明决策还保护了很多投资人的利益。对于巴菲特的这个做法,索罗斯一直深表赞许。他提醒投资者,要想获得投资的成功,就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去看清市场,同时也要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和投资时机。但是如果无事可做,那就最好什么也不做。

金融市场中由于金融市场表象与参与者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即反身性),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要比自然规律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不能够简单地移植到从属于社会学范畴的金融市场。

在风起云涌的股市中,确实会有人挣到钱,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是个收益大高利润的市场而踏入股市。在这个思维下,投资人要想避开投资市场带来的诱惑,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索罗斯作为世界金融界著名的投资大亨,其早已声名卓著,影响广泛,那么他是不是像其他的投资者那样每天去观察分析呢?其实不然,索罗斯的工作方法是独特的,他每周平均的工作时间不足一天半,其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休假和娱乐。索罗斯认为,股市的情况并不需要每时每刻去盯着,他分析,股市投资的实际情况,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市在整体稳定时期的短暂变动,这时候的波动是短暂的,一般不会影响股市发展的总趋势;二是整个股市行情发生变化时候的短期波动,这种变化才需要小心,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战略。他认为,股市在平稳发展阶段的短暂波动中,投资者要有良好的心态来对待。不能看到一些变化就急于抛售自己拥有的股票。防止操之过急造成双重损失,这时候抛售股票,除了失去获利的机会外,还可能使再入市场时花费更大的代价。所以投资者最好保持乐观心态,耐心地持有自己的股票。

股市的高额投资回报是吸引投资者最多的地方,同时巨大的风险也让很多人望而止步,这时候,投资者想获得高利润又避开风险,思想上必然非常紧张和矛盾。很多的投资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股票价格下跌时赶紧抛售股票,等待空仓,可是,最后这只股票竟然上涨了;自己对一只股票长期持有等待其升值,可是股价却一直下降,这时候又后悔没有及时抛出去。在这种状态下,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投资者就沉浸在对股市的变化信息上,自然地去阅读那些股市行情分析的报道,关注权威人士对股市的评价,留意股评的文章,分析股市行情变化表。恨不得眼睛一刻都不离开股票,结果带来的并不是收获,而是巨大的损失。

索罗斯这样说过,如果你想在股市获利,那么就离市场远一些。的确,每天身在股市中,距离市场太近,股市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你,这样反而束缚了你的投资,最后会使你迷失投资方向,遭到市场的愚弄和欺骗。只要远离市场,才能够把市场看清楚,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可以躲避市场的诱惑。股市本身就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运行体系,加上投资者的思维和策略也存在缺陷的,二者都有非理性的成分存在,市场和投资人双方的信息也都不具有可靠性。这样的情况会造成每一个投资人对市场的理解有所不同,再加上自己的主观因素在内,对市场的认识就变得千人千面、各有其理,各种偏见和缺陷夹杂其中。任何一种股票的运算并不是靠计算数据就可以准确地得出的。投资者不断分析过去的股价变化规律,希望以此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可是,这样也是不能够做到合理有效,因为股市是没有法度的,它常常是变幻莫测的。

索罗斯建议,投资者看待股市时,要把它当作是一个无序的非理性的、无效市场。索罗斯还认为,市场的不稳定性,与投资者形成互动,从而促进了投资人的不理性,让市场越来越复杂。索罗斯面对这种状况,通常采取的办法是什么也不去管它,什么也不去做。他这样解释这种情况,感到无事可做,就远远离开,这既让你得到了休息,又让你能够明晰市场的变局。作为市场的投资者,索罗斯不但能够辗转市场,还能够退出市场。他说,想要不迷失自己的投资方向,就要从市场之外看市场。在无事可做的时候,就什么也不要做。

消极被动比主动冒险更危险

在非常时期,要想活下去,就要机智而且胆大,不能够老想着会不会被人揭穿秘密,也不要想自己会不会被处死,而是要坦然地面对现实。在特殊时期,谁机智大胆,谁就能够活下去。

——索罗斯

提到冒险二字不少人感到可怕,感到十分的不安。但在股市中冒险还是非常必要的——它会带给你成功和机遇。投资巨鳄索罗斯,被全世界公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冒险家。他很多的投资经历让人感到害怕。比如他决战东南亚、出击香港的行为,处处都显现了一个冒险家的手法。

索罗斯敢于冒险,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他是犹太人,曾经饱受“二战”的摧残,全家人长期在危险之中度日。他因此理解到不能害怕冒险,冒险是生存的必需条件和手段。这些经历都塑造了索罗斯的投资准则——不怕冒险。不过,索罗斯还坚持重要的一条:不能冒丢掉生命的危险,排除毁灭性的冒险。

索罗斯的很多投资行为看起来就是一种冒险的行动。对于那些很多投资者避之不及的危险,索罗斯却感到亲近和兴奋。他对股市中“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句话不以为然。他认为,消极被动可能更加危险,冒险的风险反而更小。在偌大的市场里,风险的确无处不在,如果投资者希望得到较高的回报,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就是敢于冒风险,否则机会就与你擦肩而过。

索罗斯在看到一个有利的投资时机时敢于把整个量子基金80%的资金投入其中,甚至还向外借款,这种气度是不可想象的,在世界投资大师中也不多见的。索罗斯说,正是股市中的巨大风险给他带来了强烈的刺激,而他喜欢这种感觉。风险中投资,对他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丝毫约束不了他的性情。越是高风险的地方,索罗斯觉得越有吸引力,他关注投资者都不喜欢的高风险投资,在投资游戏中寻求变化,完善个人的投资风格。

索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对东南亚的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实行大扫荡,造成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多个国家的经济倒退,直接导致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他把东南亚各国的金融体系搅得天翻地覆,并且从中成功获取高达20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索罗斯在1992年,曾在一个月内将15亿美元的利润收入囊中。他事先看准投资机会,于是大量购买德国马克,他不但投入量子基金的10亿美元,而且还大举借债来投资,巨大的风险令整个量子基金的人们窒息,但索罗斯在这项投资中,是取得了辉煌战绩,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理论。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加上其独具一格的投资方法,还有对金融市场准确的把握力,才成就了索罗斯,使他成为投资大师中的巨鳄。

几十年来,动辄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的资金投资,索罗斯运用自如,很多投资者认为他的投资近乎豪赌一般的行为,但在索罗斯心中是波澜不惊。别人认为是冒险的东西,他却不觉得恐怖。针对风险问题,索罗斯曾经与一些投资人对话说:“证券经营是一种最残酷无情的事业,没有人知道它的好景会多长。历史证明所有的经营者都将最终退出,我也是毫不例外。”索罗斯认为,害怕风险就不要进入投资行业,在这个特殊环境中,要是消极等待,不如冒险一赌。

索罗斯有句名言常常被很多投资人信服。他说,在非常时期,要想活下去,就要机智而且胆大,不能够老想着会不会被人揭穿秘密,也不要想自己会不会被处死,而是要坦然地面对现实,在特殊时期,谁机智大胆,谁就能够活下去。